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0年,旅行者一号在离开地球近230亿公里的外太空拍摄下了一张著名的照片“Pale Blue Dot”,意为“暗淡的蓝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张照片里,浩瀚的宇宙占据了绝大部分画面,而地球已经小几乎无法分辨,只剩下框中的一小点,正如其名“暗淡的蓝点”。

这张照片的视角如此惊人与独特,因为它就像是将人类视角从地球本身完全抽离出来,转移到了外太空去注视,去发现这个孤独星球。当人类把镜头对准自己时,发现的却是自身的渺小与脆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张照片中微不足道的蓝点,更像是在提醒人类:不要因为技术发达就妄自尊大,要珍惜眼前拥有的罕见宝地。

正如卡尔·萨根在自己的畅销书中写道:“没有比从外太空远远拍下地球更能揭示人类愚蠢傲慢的了......这令我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去更友善地对待这个孤独脆弱、独一无二的家园。”

拍下“暗淡蓝点”这张著名照片的,正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航天局发射的一艘探测船——旅行者一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艘小小的无人飞船,距离地球越来越远,孤独地漂泊在宇宙的黑暗中。它见证了人类分辨率越来越高的“自拍”过程,也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冷眼的旁观者角色。

1977年8月,旅行者一号选择在一个十分幸运的时间点启程,正逢太阳系各大行星难得的排列对齐之年。这意味着它能利用各大行星的“天体弹弓效应”,就像是骑着自行车从高坡剧烈骑行到低坡,然后被坡度反弹上一个更高的坡头。

在这些行星的助力下,旅行者一号节省了大量燃料,得以在轨道上持续工作了几十个年头。科学家估计,在2025年之后,地球将和旅行者一号完全失去联系。

那之后,这艘小小的探测器将完全成为宇宙中的一块“漂流木”,在广袤的太空中永不止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燃料补给,也没有指令传达,它将只能依靠船上系统的惯性运转下去。这就好比一个装上计时器的玩具,会一直重复同样的动作直到机械磨损。

对旅行者一号来说,它几十上百年的“旅行”是否能有尽头,是否最终会成功穿越我们的太阳系边界,抵达下一个未知的星系,都难以预料。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我们的视野从地球本身,扩展到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更加广袤的宇宙空间时,才会明白人类对这一切的“认知”,其实有多么肤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旅行者一号在这几十年的“流浪”中看到的那样,我们的太阳系之外,还有上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它们也可能围绕着自己的行星系统运行。这些星系聚集在一起,构成了最大的星系系统“本星系群”。

即使站在本星系群的视角里向下俯视,我们的银河系也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小尘埃。可即使已经扩展到如此广袤的层面,人类的天文望远镜能观测到的宇宙边界,也仅仅就到了这一步。我们把它叫做“可观测宇宙”。

然而在这个层面之外,依然有无数神秘的存在在向我们招手。比如旅行者一号即将面临的下一个考验——解开奥尔特云的迷雾。奥尔特云是一个光年范围的巨大气体球团,它笼罩在太阳系的边缘,象征着通往下一层空间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逾越它,才能真正具备离开太阳系的资格。然而我们对奥尔特云所知甚少,旅行者一号又将在何时逾越这道关口,能否穿透云层继续前行,都是未知数。

可即便成功飞出太阳系,按照旅行者一号当前的速度,想要抵达银河系边缘也还需要约30万年时间。而在这期间它也许早已机械老化,几乎可以肯定无法完成旅程。

站在这个视角,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在宇宙空间所占的体量,就像银河系中一粒尘埃,更像是宇宙空间中的一滴水。我们渺小而脆弱,我们对浩瀚宇宙的“理解”,也不过是自大的臆想和想入非非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明白了这些,我们才会更加谦卑和珍惜脚下的这一方土地。它就像那张模糊的蓝点照片中的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