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阔别3年,广州国际灯光节终于重新启动,11月21日至30日一连10天上演。

气势恢宏的灯光节,是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一张闪亮名片。

从2011年起,广州国际灯光节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是与法国里昂灯光节、澳大利亚悉尼灯光节并称的“世界三大灯光节”,2015年更是成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年”的大型文化活动。

广州国际灯光节的主要承办地,是天河CBD,具体来说,是从广州东站到广州塔的一条城市景观带,也被称之为广州新中轴,其中占据C位的是珠江新城。

给大家看看几张珠江新城亮灯之后的航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鳞次栉比、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争奇斗艳,堪称亚洲都市夜景的天花板。

关于珠江新城的颜值分析,我想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分别是:

大规模、高密度、强秩序、有活力。

01

大规模、高密度的极致呈现

首先来看大规模、高密度,千万不要小看这六个字。

众所周知,广州的地块出让大多是很分散的,很少找到像珠江新城6平方公里这么大的连片开发用地,连片开发从源头上保证了大规模建设的连贯性和均好性。

如今,珠江新城已经汇聚约118栋写字楼,如此大规模的写字楼集群,央视《航拍中国》曾对此称赞不已,强调这里是全球300米以上高楼最集中的区域。

需要指出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写字楼集中建设,需要在短时间内汇聚几千亿的投资,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据说珠江新城建设之初,政府把全城其他板块的商业用地供应都暂停了,集中所有资金去搞珠江新城。

这种决心和魄力,自珠城之后,就没有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珠江新城(图片来自南方+)

这是“大规模”的不容易,再说说“高密度”的复杂性。要知道,珠江新城的100多栋写字楼,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只有约一平方公里的花城广场两侧,这同样是一个奇迹。

100多栋楼起码要装三四十万人,这么多人每天进出这个弹丸之地,交通如何疏散?吃喝拉撒如何解决?消防安全如何保障?

这些问题,无一不在挑战超大城市高密度区域的管理极限。有数据显示,珠江新城每天的日间活动人数约为45.3万人,夜间人口约为6.22万人,足以说明这个弹丸之地人类活动的复杂度之高。

02

“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空间组织形式

当然,大规模、高密度的城市建设,还算不上很特别,现在很多超大特大城市也能做到,珠江新城更大的特点还在于楼宇分布的“强秩序”,也就是它独具特色的空间组织形式。

珠江新城所在的天河CBD,是国内主要城市中首个使用轴线布局的CBD,它的正中心有一条清晰可见的中轴线,北起广州东站,南至广州塔,呈现出一个“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珠江新城中轴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珠江新城中轴线

如上所示,珠江新城的楼宇排布,呈现出显著的轴线感与秩序感。

而且,这条中轴的正中心,还是一个人人都能自由穿梭的中央公园——花城广场,公园里树木成林、绿草如茵、水景清新,处处皆可停留与游憩。

这一点也很加分,很多CBD的正中心都只是单调的楼宇和马路,没有这么大的休闲空间。核心空间的公共化与休闲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

无论是香港中环,还是上海陆家嘴、北京国贸等国内主要CBD,都符合“大规模、高密度、有秩序”的特征,但在空间组织形式上,在核心空间的公共化方面,都没有珠江新城这么有识别度。

至于东京、首尔、新加坡等亚洲主要城市的CBD,则在“大规模、高密度”方面就败下阵来,

按照珠江新城总规划师袁奇峰的话来说,珠江新城用中轴线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城市共识。换句话说,珠江新城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城公认的城市中心,其中轴式空间组织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03

多样性、复杂度与烟火气

珠江新城另一个成功的地方,还体现在它充沛的活力,其实国内很多CBD只是一个高档的办公园区而已,白天高大上,一到晚上就变成了空城,有颜值、没活力。

珠江新城从一开始,就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在建设,除了密密麻麻的商务楼宇,还配备了大量的公建设施与居住配套,比如博物馆、歌剧院、图书馆、少年宫,以及连片开发的住宅、学校和医院。

这一点曾被很多人诟病,他们认为商务区要纯粹一些,不应该配备这么多无关的东西,尤其是住宅项目,是当时急功近利搞土地财政的产物。

但事实证明,正因为它的多元性,珠江新城才拥有了今天的精彩与活力,避免成为一个单调乏味的大型办公园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中心,绝对不只是商务和商业的中心,而是一个城市活力的中心、凝聚力的中心,而这就要求它具备足够的多样性和复杂度

总的来说,“大规模”彰显了珠江新城的经济实力,“高密度”保证了珠江新城的集群效应与空间凝聚力,“强秩序”彰显了珠江新城的空间组织能力,“有活力”保证了珠江新城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