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这样一位传奇人士,就连周总理都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还曾同桌相陪,就连粟裕大将也亲自为他动手摆餐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能受到我党领导人如此高的待遇呢?

传奇学者,一代儒宗

他的姓名,或许不为每一位世人所熟知,这完全是因为他为人处世十分低调。他对我国又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能令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夸赞不已?

国难当前,各显神通。在那个战争年代,不仅有有骁勇善战的大将军拿起枪杆子保家卫国,还有一身文人风骨的有学之士执笔为枪,利用自己毕生所学帮助自己的国家,他就是一代儒宗马一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他还有一则轶事,当年直系军阀首领孙传芳,曾经多次慕名去拜访在杭州居住的马一浮,想要将其拉拢,没想到马一浮这边是三番五次的避而不见,总是拂了人家的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这孙传芳可是大有来头,他与张作霖、吴佩孚两人相提并论都不为过,他们三人一并称为“北洋三大军阀”的枭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一浮的家人觉得孙传芳有权有势,明面上这么得罪人也不太好,就劝说马一浮:“要不就告诉他说不在家吧?”

家里人觉得以这种委婉的言辞拒绝人会显得不那么刻意,也显得自己家里以礼相待。没想到马一浮却直言:“你告诉他,我在家,我就是不想见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愿直言快语得罪人,也不愿意趋炎附势,违背本心,这就是马一浮先生高尚的情操和坚贞的品质。北大校长曾邀请他去北大任教,老蒋也扬言要向马一浮请教治国之策,许诺给他一官半职,马一浮却不以为然,均不应命。

老蒋曾装作很真诚的样子向马一浮请教:“先生认为,有何治国良策呢?”

“以国家和民族为重,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马一浮一字一句认真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蒋脸色刹那间变得十分难看。马一浮对老蒋心如明镜,拐着弯的说老蒋欺骗人民,虚伪专制。但马一浮毕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其社会影响力可见一斑。因此,老蒋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是上门拜访,素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在北京大学任教时与马一浮相识,曾特意来拜访马一浮。相较于孙传芳,梁漱溟的待遇可谓是天壤之别。马一浮不仅亲自来开门相迎,尽显待客之道,还在梁漱溟结束拜访后,将自己珍藏的古籍慷慨相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大概就是两位大儒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马一浮不仅在哲学体系和理学思想上颇有造诣,他的学术思想、教育成就和书法成就也是备受世人推崇的。另外,马一浮在读书之道上也是悟出了精髓,他始终强调读书的终极目的在于修身、修心,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修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马一浮表示只有将知识落到实践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马一浮是中国现代国学大师,他从小就天资聪颖,才华过人。1901年,马一浮在维新思想的启发,动身前往上海学习英语,借此机会开拓自己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海学习期间,马一浮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几人共同创办了世纪杂志,为国人翻译、介绍了西方文化,促进了新文化思想的广泛传播。后来,马一浮成绩优异,被推荐去往美国留学,之后的时间里他辗转各地,阅读了大量的外国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4年马一浮东渡日本,得到了两本马克思的《资本论》,他心中十分欣喜,打算将其中一本送给好友,另外一本自己留下来阅读。等到马一浮回国之时,这本书也被他带回了国内,因此,马一浮就成为了引进《资本论》的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一浮在日记中写道:“美国人的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他们披着文明的毛皮,实际上是既野蛮又专权,他们还非常看不起中国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想,主要是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民尚未觉醒,《资本论》应该在中国广泛传播,使中华民族之魂彻底觉醒,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马一浮这样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马一浮被迫踏上了艰难的避寇之路,期间被之前帮助过的浙江大学邀请前去讲学。第二年,马一浮开设国学讲座,他慷慨激昂的激励学生们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壮大民族精神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马一浮有传道受业的心思,但他却从不近功利。他认为知识是无价之宝,不应该染上金钱的恶臭。深藏功与名的马一浮,在抗战的烽火中创办书院,传道受业解惑,忙的不亦乐乎。梁漱溟称赞他是:“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历史上大学者,继王阳明先生之后,当推马一浮。”知名学者戴君仁对马一浮做出了最高的评价。

马一浮:应毛主席相邀赴宴

建国之后,马一浮先后担任浙江文史馆馆长和中央文史馆馆长的职务。1964年,马一浮收到了毛主席的邀请,此时他还是全国政协委员,花甲之年的他收到了来自国家领导人的最高待遇的宴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之前,周总理就已经邀请过马一浮来北京参加一场会议,只不过,当时马一浮被其他的事情绊住了,最终没有出席。周总理还以为他这样的大学者不喜欢这种场合,只怕是做了错误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才知道,马一浮当时请好友转告周总理自己无法抽身,有机会一定当面拜访。后来那位好友生病,此事也就被遗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先生,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毛主席居然站在门口静静等候着马一浮,亲自迎接他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席谬赞了,马某愧不敢当。”马一浮非常高兴,不停的感谢毛主席的邀请和热情接待。宴席开始之前,年纪最小的粟裕大将在周总理的指示下,为马一浮摆好了碗筷,以表尊敬。如此高规格的礼待,还真是史无前例。

吃饭的时候,毛主席还特意把马一浮的座位安排在了自己和周总理的中间,他们坐在一起,讨论了许多专业问题,谈话非常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宴席结束后,马一浮即将返回杭州。为了感谢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热情款待,马一浮甚至都不顾几近失明的眼睛,写了好几遍才写出自己较为满意的对联,特地送给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对联中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敬佩和崇拜之情,马一浮还将毛主席称作是“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国学大师中的佼佼者,马一浮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以及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7年,身在杭州的马一浮因病去世,享年85岁。一代大师,就此陨落……

能拥有过这样优秀的人才,是国家和人民的幸事。他的离世,是国家在文化界的重大损失。周总理评价他说:“马老先生是当代中国唯一的理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昔人虽已故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垂不朽。马一浮为后人留下的学术研究和文化遗产会永远存留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无数年轻学者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