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让孩子从小学习至少一样乐器,一路努力练琴、考级、参加比赛,但往往这些获奖证书对学校录取作用却有限。

那么,难道这么多年的辛苦坚持都白白浪费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并不然。在西方,家庭教育良好的小孩,从小都要学一门乐器。美国曾有研究发现音乐和学术成就之间有正相关的联系。

另外,在一项对美国本科生做的调查中还发现:

本科毕业后1~5年,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认为基本技能更有用。

本科毕业6~10年,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认为基本原理更有用。

本科毕业11~15年,那些擅长人际关系交往的人,认为社交能力更有用。

而本科毕业16年后,人会追求内心价值观,此时人们认为艺术修养更有用。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一门乐器?

为了让他成为演奏家?

为了让他多一种谋生的技能?

或者担心他文化课不好,可以考艺术类院校?

可能都不是

我们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是希望他们享受美妙旋律的同时,能沉下心来,更专注、严谨的对待一件事情;在不断的练习中,养成勤奋、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的品格。学习一门乐器的意义,其实早已超越了学一个特长的范畴,而更像是一种精神的陪伴和性格的磨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音乐,可以让孩子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成人以后,有高雅的兴趣爱好,有高雅的审美情趣。音乐不会主动地来浸润你的身心,为了感觉音乐的美,你必须用心灵来聆听。音乐学习会加深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并形成独特的自身气质。

学习音乐,可以让孩子培养良好的责任感

孩子在小的时候,作为家长一定对其生活倍加呵护,所以往往很难在生活中培养出责任感,通过乐器的学习,孩子们应该从中学习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靠一点小聪明是根本就不可能控制自己的演奏达到完美的程度,相反,只要你花心思花功夫就一定会取得应有的成绩。

学习音乐,可以让孩子学会面对失败

乐器演奏在面对观众或评委时,只有一遍演奏的机会,这一遍失败了就是失败的,哪怕练习时成功了一百遍,所以失败在所难免。可是如何面对失败,对学生们就是一项考验。

学习音乐,可以让孩子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在学生上课时面对老师,演出中面对观众,都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学生会变得胆怯,有的学生却兴奋地有些失控。孩子们能使心理调整到既不胆怯,又保持适度地兴奋,是不断地在音乐学习中磨砺出来的。

而且,音乐还能提高智商。人类思维主要是通过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的,连接神经元的突出数量越多,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就越强大。增加神经元的连接数量只能通过早期的外部刺激来实现,而音乐就是一种理想的思维体操。

长期的音乐训练给神经元带来的持续刺激,会让头脑更发达,从而智商就越高。中央音乐学院的张意嘉老师曾非常感慨地说:“我从来没有遇到热爱音乐但学习很差的孩子”。

不仅如此,音乐还能提高语言能力。其实在英语对话时,主要困难就是一些关键词容易听不清楚,导致整个对话就无法理解。而学音乐的人听力普遍都比较敏感,他们听对方说话好像在放慢速度,在用慢速说话,所以他们对说话内容的识别能力更高。

申请名校时,音乐特长表面上可能用处不大。但从小长期练琴的孩子做事往往更专注、更自律,对外部信息也更敏感,这些能力自然会转化到学习上,让成绩有显著提升。

—THE END—

本文系转载,部分内容源自视频号“粗粗的桅杆”,其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学习、交流、分享之目的。内容及图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