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姜孟欣

在生活节奏日益挑战人的极限,情感触角容易冷漠钝化的时候,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给人带来温润的情感滋养和精神力量。近日,作家周瑄璞的最新长篇小说《芬芳》由作家出版社推出。《芬芳》是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第二批入选作品。11月23日上午,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作家出版社、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长篇小说《芬芳》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讨会现场

以女性视角呈现乡村普通家族半个世纪变迁

《芬芳》是周瑄璞用时两年、七易其稿创作的最新长篇力作。在《芬芳》中,作者聚焦一对在贫困中跋涉成长的兄妹,着重讲述杨烈芳为代表的多位女性沉浮跌宕的命运,描绘了一个大家族中四代数十人的众生相。以充满美善的笔触书写小人物的奋斗历程,记录其精神的蜕变;以元气淋漓的鲜活细节再现中原乡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当下的历史变迁。作品中对故乡热土深厚质朴的热爱与眷恋让人动容。书中散发出乡村生活的烟火气、困顿中亲人之间的血浓于水的真情,勾起众多60后、70后读者的童年和情感记忆。

在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主持下,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北京作协副主席、茅奖获得者乔叶,以及郭艳、张莉、岳雯、丛治辰等资深文学评论家,从巨变、细节描写、乡土写作、女性写作、人物形象、语言、结构等多角度,对《芬芳》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

《芬芳》

在何向阳看来,《芬芳》跨度非常大,从七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写了一个女性的群像,围绕着这些女性形象还写了一些夫妻情、兄妹情,其中的细节描写特别动人。“这是周瑄璞至今为止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乡村当中的人,以人物命运为中心,故乡就是一个大的戏台子、剧场,在这个剧场上大幕拉开之后,周瑄璞就像一个导演一样,一个一个把她的人物推出来。她用细节、情节来推动整个小说的运行。乡土写作走到今天,很多人可以说是远离了乡土,周瑄璞一直致力于用深情书写乡土,这是难能可贵的。”

梁鸿鹰读《芬芳》后发现,周瑄璞用一种非常冷峻的目光在山乡巨变过程中发现一些事情,这是作品最大的特色。对于乡村发展当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人性当中的幽暗之处,她洞若观火;对农村所发生的这些变化,她都有一种波澜不惊、了然于胸的透彻。关于山乡巨变,农村下一步到底将怎么发展,也有很多思考。“在写法上,她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都消化了:如何写作剪裁,怎么落笔,她想得比较清楚。无论是人性的生长还是城市乡村的进步怎么衡量,她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

茅奖乔叶谈周瑄璞:看她的小说总有一种互相照见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讨会现场

刚刚获得茅奖的乔叶表示,自己与周瑄璞同样作为河南走出来的70后女作家,有很多共性,看她的小说总有一种互相照见的感觉。她的作品对自己有一种很鲜明的提醒作用,尤其是在语言上有形成一种刺激,能勾连起自己很多语言的回忆,非常原生态。乔叶认为,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相比,周瑄璞是非常“厚”的,她的为人体现出醇厚、仁厚、宽厚、温厚,她的作品则体现出厚实、厚密的文学品质。同时,她有很好的生活储备、强烈的写作欲望和写作热情,“她有这种韧劲,让我相信她今后的写作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芬芳》是一部关于女性命运的长河小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分析说,“这部作品非常细致入微地书写了这几十年来中国农村女性命运的巨大变化。作为一部女性文学作品,周瑄璞理解女性命运的时候没有仅仅把它放在男女关系、情爱关系的框架里面,而是置于整个乡土环境、社会关系里边。”

丛治辰读这部小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细节描写,“这是文学的价值,也是文学的尊严所在。她写出了乡村对于人以及我们这个文化内在的价值,就是乡村是一个记忆的情感所在。对于进城的问题,在小说中我们不断看到其跟陕西的文学前辈路遥特别相近的地方。”

周瑄璞

身为《芬芳》作者,周瑄璞说,《芬芳》带着“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光环,一直受到关注和指导,“几年来我也在写作中领悟,在领悟中创作,文学是一条艰辛而幸福的道路,有荆棘、有鲜花,有风雨、有暖阳,有沉闷、有欢喜,有灰心更有信念,惟其如此,它才更加生动迷人。当然短暂的幸福和喜悦之后我还是要尽快回到写作常态,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

(作家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