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用“哼鸣”能帮助找到科学发声法所要求的声音位置,克服嗓音横向直出的缺点,使声音比较集中,另外,“哼鸣”比较容易掌握,用哼鸣带出元音也不复杂。“哼鸣”有多种,有通畅的,有不通畅的,有部位高的,有部位不高的,用喉头力量的等等;我们需要那种部位既高而又通畅不费劲的哼鸣,要用头腔哼鸣,不要卡在喉咙里的哼鸣。

哼鸣时,鼻子要先出一点气,嘴巴就在准备出气的时候闭上,鼻腔有点象拂鼻涕的感觉。当你通过哼鸣练习找到了声音的位置后,你可结合歌词练习,唱歌时声音位置要和哼鸣时一样的感觉(在头顶和眉心、胸腔处有微微振动的感觉)。“哼鸣”对锻炼声音的敏捷、迅速极有帮助,这种练习的确最能加强呼吸力,呼气时要朝着鼻、眼和窦的各共鸣腔敲打。很多大歌唱家每天都做闭口哼鸣练习。

获得高位置声音的必要条件是在整个音乐中用掩盖的、竖的、弄圆的声音,不具备这一点就不可能获得高位置的声音,这个要求对所有声部都适用;区别仅在于掩盖的程度以及使用各共鸣器官的不同份量。

练好高位置声音的最好办法是用柔和的起音,因为使用柔和的起音最便于控制自己的嗓音器官。唱练习曲的第一个音时,就应当有预见性地为所有的向上活动打下基础,这种预见性并非是纯心理上的,也是技术上的,如果有预见性,就会为下个音作好准备,这样的准备和预见性,可以防止声音位置降低,并且可以使呼吸一一声音的各高(头)共鸣器官中自由共鸣。唱自上而下的练习时,元音是掩盖地在头部很高的产生的,随着旋律的下行,应当总是保持音的位置,否则位置必然会跌下来。

形成元音的办法和地方,这里着重讲元音,因为正是元音,才是声音的传送者,它们可以非常灵活地改变色彩和音量,有各种不同的形成元音的方法;近(鲜明的)、远(暗哑的)、低(下沉的)、高(抬起轻巧的)、集中、含蓄的等等。这些情况不仅在唱歌中,在说话中也可以听到,有些人说话,好象字就在嘴唇上形成,而有些人相反地字好象是在“自身里面”形成一一暗哑的,有鼻音等等。上面所谈形成元音的各种方式中,使我们最感兴趣的是高位置,为了要理解高位置,我们要有一个概念:什么是元音的低位置。

这样的元音好象是放在下腭上,听起来是扁平的,开放的,可以很明显地听到声音的不集中、飘浮,好象整个口腔里都抹上了这个声音;低位置的声音,由于各头部共鸣器官没有用上,就会引起发音不准确、不清晰。也有人为地把元音向前推出,使咽部肌肉紧张,产生破裂和摇晃的声音;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由于按照字面来理解,“像说话一样的唱”,而引起元音低的不声乐化的位置,可是唱歌要求和说话完全不同的咽部条件和另一种形成的方法。

医学博士德密特里夫的科研资料能证实这点。他指出:歌唱时元音的形成是在咽喉和它的下部的形状改变长短、大小的条件下进行的,还必须把口盖帘提高得使它几乎能够盖住通往鼻腔的通道,它的高位置能防止声音有鼻音色彩,并帮助歌唱者造成元音在高处产生和声音的高位置的感觉。实际上元音形成的各种方法之间的所有细微差别,都决定于形成和呼吸冲击的剧烈程度。要训练声音的高位置(站得高的元音),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吸口深气,用柔和的相当低地落下下和抬高口盖帘的方法来张开嘴,打开咽喉接管,使歌唱者出现所谓的“拱顶感”,这样形成后,用柔和的起音,发出圆的、掩盖的声音,原因是最大限度地集中地抬起的口盖帘的“拱顶”而形成的。

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排除咽喉较低部分的参与,直接和喉头有关的口——咽喉后面部分的积极活动,对于元音的性质与歌唱者的整个嗓音有着特殊的意义。单是靠口的紧张,没有咽喉的扩张和口咽腔后壁的积极紧张,会发出过于“扁”的声音,产生不艺术性的效果。唱任何自下而上的练习时,歌唱者似乎觉得掩盖的元音随着旋律的上升而越高地往头部去,这样的感觉之所以会出现,是由于随着到音域中较高音符的升高,头部各共鸣器官的共鸣加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