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享桥

近日,住建部发布《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最新城市人口数据出炉,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超大城市增至10座,人口在500万-1000万区间的特大城市达9座。

和2021年公布的数据相比,超大城市成员新增3名,分别为武汉、东莞和杭州;特大城市成员新增合肥和苏州两名。

综合信息来看,我国超大城市共计10座,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东莞、杭州。

特大城市共计9座,分别为西安、郑州、南京、济南、合肥、沈阳、青岛、长沙、苏州。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超大城市方面,西安(928万)最有望在未来跃升为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方面,南宁、厦门、太原、贵阳、乌鲁木齐、宁波、无锡、福州、长春、南昌和常州等城区人口介于300万到500万之间大城市,均有望晋级特大城市。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有关报告指出,今年以来,超大、特大城市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上半年,97%的城市GDP实现同比增长,GDP超5000亿元的城市有24个,其中,超大城市GDP平均增速最高,为7.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正值高速发展期

武汉经济总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城市前十、中部城市第一。

2022年武汉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全国百强县增至8个,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1377个,其中百亿以上项目135个。黄黄、郑渝2条高铁建成通车,沿江高铁、引江补汉等重大战略性工程加快推进,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正式投运,武汉超算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启用。

目前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70万户,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9家在汉投资、设立机构,形成了5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4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吸引了大量“新市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能级提升有何益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成为特大城市,城市人口聚集会带来规模效应,公共服务配置起来更有效率,居民生活更舒适、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安心。另外,城市可以聚合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发新一轮创新,并形成螺旋效应,推动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不断升级。

对城市发展来说,特大城市是一个重要门槛。进入这一行列,还意味着可以享受更多政策红利。医疗、教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资源配置往往会得到相应提升。比如,近年来实现城市能级提升的常州,已经拥有多条地铁。

是否为超大特大城市,还关系到都市圈的建设资格。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19年公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除此之外,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功能较强,对整个区域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珠三角的3个超大城市中包含两个一线城市,再叠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孕育出了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对人才和资本的吸引力不断上升,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进而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