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洛神赋》
千年之前,曹子建写出了被誉为“千古名篇”的《洛神赋》,从此,洛水女神的绝代风华便被人们牢牢记住。
在今天之中国,也有一位女神,她便是被誉为“国翻”的张璐。
如今43岁的张璐,在过去的十年曾九次作为翻译坐在了总理记者会的位子上。无数人惊叹:“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女神!”
风华无双的女神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人的心中,也有他们心中各自的女神。
在不少人的眼中,真正的女神,应该是近十年以来,总是坐在总理旁边的那个总是穿着西装的干练女子——张璐。
张璐是总理记者会上的老熟人了,在过去的十年的时间里,她曾经以翻译的身份,九次跟随着国家总理出席两会之后的总理记者会。
按照常理来说,虽然翻译在总理记者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总是在总理以及总理所说的言论上面,而翻译者常常是被忽视的存在。
不过,张璐却是常理之外的一个意外。
作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总理记者会上的第一个女翻译,张璐以其落落大方、优雅干练的姿态以及出色的业务能力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在张璐这长达十多年的翻译生涯里,她对中国古诗词的瞬间翻译的能力,超过了中国绝大多数的翻译工作者。
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外交场合上,中国的古诗词或者谚语是发言人经常引用的素材。
这些极具中国文化色彩的句子在国人看来或优美或幽默,但是如何将其翻译成外语,则成为了一个难题。
在一次总理记者会上,总理曾说了这么一句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一句话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句辞赋,但是将这句话用白话文说出来尚且不易,更不用说将其翻译成英文。
作为一个“国翻”,张璐自然不可能暂停翻译或者让总理给她翻译的时间,于是她只能毫不犹豫地将她当时能立刻想到的翻译说出来——“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而这一个翻译,获得了不少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因为这句翻译不仅将其基本意思表达了出来,而且充分理解了原句中的“九”是一个虚指。而张璐也因为这个场面而名扬全国。
实际上,类似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经典的翻译充分显示了张璐扎实的功底。
“慕强”是不少人的本能,而作为一个极其优秀的翻译工作者,张璐也成为一位令众人羡慕的人。
以汗水书写来时之路
《氓》有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人们眼中的女神,常常是以美貌著名,然而美貌总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悄然逝去。
作为一个已经是43岁的女子,张璐之所以还能成为众人心中的“女神”,大概是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不过,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并非徒劳而获得,回头看看张璐的来时之路,人们会发现,她的成功,浸满了无数的汗水。
张璐是许多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她从小便成绩优异,尤其是英语。
从小学到高中,她的英语成绩总是遥遥领先于其他人。高考后,她以极高的分数被外交学院国家法系录取。
外交学院是为专门培养优秀的外交人才而专门设立的一个小规模的学校,进入这个学校,就意味着只要不出意外,张璐的未来便是肉眼可见的光明璀璨。
不过,后来的张璐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翻译。
在今天,很多职业在招聘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要求——科班出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非翻译专业的张璐想要进入外交部,她所要面临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张璐之后所选择的路,正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真实写照。
当然,张璐为了进入外交部的翻译司,耗费的不少的心力。她首先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准备这个岗位的公务员考试。
根据相关规定,笔试成绩在前15名的考生才有资格进入下一步的考核。成百上千人共同竞争15个名额,张璐能够从中脱颖而出,足以证明她的能力。
在通过笔试之后,张璐和其他人进入了下一个更加严格的考核环节。在这个环节,张璐不仅要学习大量的知识,还要时刻面临前辈的考察。
那时候,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张璐甚至专门创造了一套记笔记的方法。在同样优秀的一众竞争者中,她最终凭借着她的努力和天分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外交部的翻译人员。
事实上,能够成为总理身边的老熟人,除了过硬的翻译实力之外之外,张璐还学习了不少看似和翻译无关的知识。
作为外交部的工作人员,陪同领导奔赴各个国家是常态,如何能使自己的翻译既能够充分表达领导的意思,又能使听者理解领导人的意图便成为了张璐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在工作之余,张璐常常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常识。
有一次,中国发言人在回答巴基斯坦记者的时候,提到了中国的一句俚语——“请神容易送神难”。
单纯从语法的角度上看,这个句子并不难翻译,但是在具体单词方面,不同文化的国家语言中,“神”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就在这时,张璐充分结合巴基斯坦的文化,将“神”做了特殊的处理——”It might be easier to invite someone to live in rather than ask him to leave。“
扎实的专业能力、勤劳认真的工作态度加上随机应变的能力,张璐的“国翻”的地位,都是用她的汗水铸成的。
初心不忘
如今的张璐,可谓是功成名就。不过她心中的坚持却始终未曾改变。自从事翻译以来,她一直坚持着两个原则——外交无小事原则和活到老学到老原则
作为外交部的翻译人员,张璐每天的工作便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将领导人的发言翻译出来。
这时候,张璐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默认为是国家的意思。因此,看似云淡风轻的背后,是张璐霎时的思考。
如今的张璐,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岗位,成为了翻译司的一个干部。然而,即使没有再在一线工作,她依旧保持着当初的工作状态。
如今的张璐,依旧是风雨不动地在早上八点起床,然后听听BBC的广播,看看《泰晤士报》。
“女神”这个原本曾经代表着高贵、优雅的词,如今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个烂大街的词语。
张璐则以她亲身为例,告诉世人什么样的女子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女神,因为对于真正的女神而言,美丽的外貌只不过是很小的一个部分。自身的气质才是真正的内核。
在张璐的身上,人们看到了所谓的“大国翻译”,即自信、优雅、富有学识且独立。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从不依靠任何人来取得成功。
与众多宣扬男女平等却号召女性只需貌美如花的“女权主义”者相比,张璐则向世人展示了真正的中国当代女性所应有的风采。
在“女性能当半边天”的今天,张璐向广大女性展示了真正的女性魅力。
从她的成功中,人们可以得到不少的人生真谛——不管在什么时候,自信、努力的女人,永远是有魅力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