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成就了中国航天探月史的又一重大突破与成就,中国也成为了除美国和俄罗斯外第三个登陆月球的国家。

国内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重磅宣扬,就连美国的主流媒体都对中国成功登月表示祝贺和认可,表示要加强合作。

但是,在美国祝贺中国的背后,实质上是暗地里和中国较劲,而中国从一开始就看穿了美国的把戏,在这之中,美国政府不断阻挠中国同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还在暗地里压制中国。

甚至在知道中国的登月计划之后,还将地球到月球的公开轨道数据进行了封锁。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工程师吴伟仁在采访中道出了一切。

不断被美国打压的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的探月工程要追溯到2004年。当年,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中国命名了名为“嫦娥工程”的探月工程,到今年为止共发射5颗“嫦娥号”卫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不过,在其中,中国也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除了要面对国内技术上的突破之外,还要面对外敌的干扰,其中之一就是要面对美国对中国的阻挠。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工程师吴伟仁在一次采访中回忆道:“记得那是在嫦娥二号时期了,那时候我国致力于研究周边小行星的轨道,而那些轨道数据,在当时也只有美国才有”。

吴伟仁表示,当年,嫦娥二号的发射十分顺利。万众瞩目下,在嫦娥二号环绕月球一周之后,准备对拉格朗日L2点进行进一步探测,并计划在之后对其它小型天体进行探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突然宣布关闭了所有面向全球的月球周边小行星轨道数据。这样的行为不仅让我国科学家大吃一惊,也让世界匪夷所思。

吴伟仁表示,如果用一所“探月大学”来做对比,中国在那时候只能算是新生,而美国则是教授级别,对中国这个新生掌握着生杀大权。那时候,中国的嫦娥二号希望探索的拉格朗日点是什么?

其实就相当于台风眼,在台风眼的中间是非常风平浪静的,同理,卫星在拉格朗日点中间也会保持相对的静止,在地面控制嫦娥二号的工程师们不需要做太大的调整动作就可以轻松操控,十分方便。

而在中国发射嫦娥二号之前,美国的探月探测器比中国早了足足二十年了,是当之无愧的探月老前辈。不过,吴伟仁表示,虽然美国的科技走在了前面,但道德却走在了后面,就美国关闭小行星轨道数据的行为,甚至引发了世界舆论。

重压下完成拉格朗日点和图塔蒂斯探索

2011年6月,中国靠着充分的准备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美国关闭月球周边小行星轨道数据的情况下,靠着嫦娥二号的摸索独立绘制出了月球周边的轨道图。为什么一定要画出拉格朗日L2点周边的轨道图呢?

那是因为,要为未来中国即将发射的嫦娥三号以及嫦娥四号做铺垫和准备。早在同年4月,在嫦娥二号的探月工程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地面的科学家们发现,本次任务所剩飞行燃料还十分充足,如果选择返航,岂不是浪费了?

还不如充分利用这些燃料对未知领域进行全新的探索和挖掘。吴伟仁回忆道,当时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应该让嫦娥二号在拉格朗日L2点周围进行探索,完成更多可以进行的试验工程。

不过,由于拉格朗日L2点正好面对太阳,面临着太阳射线等诸多风险,对于嫦娥二号来讲,风险十分巨大。

不过中国在那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早就在地面模拟演习的时候就突破了这些技术难题,嫦娥二号缓缓在宇宙空间中飞行着,地面的科学家们运筹帷幄,牢牢盯着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经过了80多天的飞行之后,嫦娥二号累计飞行100多万公里,获得了太阳耀斑爆发、地球远磁尾离子能谱、宇宙伽玛射线爆发的大量科学数据。

吴伟仁说:“那一刻,地面上的科学家们先是松了一口气,然后又把气提到了嗓子眼儿上”。这是为什么?因为美国的轨道依旧没有开放,明显是针对中国后续的探月动作。在嫦娥二号完成了拉格朗日L2点的探索之后,还需要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探索。

图塔蒂斯长4.46公里,宽2.4公里,穿越太阳系的轨道,是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一,但同时,它的表面十分不规律,而且受到木星和地球引力的影响,不断在太空做360°旋转,也是最危险的小行星。

同时,这颗小行星由于运行轨道十分混乱,它没有一个固定的路线,也就是说,就算美国的轨道数据没有关闭,它的轨道也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更加大了嫦娥二号探索的难度

由于嫦娥二号是无人机,地面上的科学家们只能用当时最先进的光轨道技术不断提高探索轨道的准确度,这对于“探月大学”中的“中国新生”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中国科学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判断出了一套属于中国独有的图塔蒂斯轨道图。

2012年12月,嫦娥二号在宇宙中实现了超过4000次和图塔蒂斯擦肩而过,进一步精确了图塔蒂斯的轨道准确性,并且实现了自身航天数据库的完善,对后面嫦娥三号及四号的探月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后,中国成为了继美国和欧洲等国家之后又一个实现小行星探索的国家,美国在这之中不断通过关闭轨道数据来压制中国,中国却没有放弃,依靠自身的科技水平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取得了探月的初步成功,同时也在对拉格朗日点以及。

图塔蒂斯的探索中不断完善了对小天体探测的飞行控制和轨道设计技术。

嫦娥三四号登月,美国却索要数据

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并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登录。在国内庆祝嫦娥三号发射成功的时候,美国却以前期中美航天局未进行沟通,私自登录月球,影响美国探月工程为理由,并要求中国提供嫦娥三号登月的所有数据。

不过,中国并没有答应美国这样无耻的要求。之后的嫦娥四号成功登月,美国再一次提出了“要数据”,中方再一次义正言辞地拒绝了美国的要求。

美国除了在中国登月计划的过程中实施阻碍,无理索要数据,还阻碍两国的航天学者正常交流。比如,几年前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曾经以“材料不全”多次拒绝一名中国航天学者办理签证。

这位中国航天学者是中国月球和空间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于国斌,那时候他本身要参加美国重要的两场航空航天论坛会议,但由于签证的一再延期导致其无法出国,最终与两场重要的会议失之交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一场会议是“Microsymposium 58”论坛,作为世界顶级的航天论坛会议,必定汇集了所有航天顶级科学家,是不可多得的行业交流盛会,这场会议的组织者表示,他十分清楚于国斌要参加这场会议,他曾在会议召开之前多次询问美国使馆,但得到的答复都十分模糊,就连这位组织者也表示十分无奈。

除此之外,2011年美国政府还签署了“沃尔夫条款”,这项条款明令禁止中国和美国的航天航空合作,并且美国航天局不接待任何中国任何有关航空航天的相关人员。

到了2013年,这件事情曝光之后,美国航天局遭到了世界上诸多国家的反对,美国航天局负责人迫于压力出面道歉,但此时离论坛召开已经时日无多,中国科学家如果想重新走审批流程参会,时间上来讲可能性已经是0了,最终和这场行业盛会擦肩而过。

对此,世界上多名著名科学家义愤填膺,就连美国本国的科学家也对此作出了抨击。例如加州伯克利天文学家马尔西表示,“沃尔夫条款”十分疯狂,它阻碍了科学家们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桥梁,并且拒绝参与那次会议。

他表示,不能够接受美国排斥中国科学家,这次的论坛主题完全不涉及到所谓的国家安全,纯属是美国航天局的个人主义行为,自己十分抵触这种行为。

而另一位英国天文学家里斯表示,美国此举是封锁了自己未来的道路,他希望英国在此引以为戒,加强和中国的交流合作,中国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吴伟仁表示,2019年,鹊桥卫星上搭载的沙特照相机成功拍下了月球表面图,沙特十分兴奋。并且,德国一位院士也表示十分有兴趣同中国进行合作。除了美国之外,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早已经形成了“探月共同体”。

美国对中国无耻的道德绑架

经历了如此多的事件之后,美国依旧不思悔改,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升天之后,美国竟然第三次找上中国要求我国提供相关数据。

美国航天局甚至无耻地表示,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把数据向世界公开,为全世界探月工程提供帮助。此外,虽然俄罗斯也向中国提出希望获取数据,但仅仅是希望获取少量的月球表面土壤样本。

本次美国同中国索要探月数据,明显是急眼了。因为近年来中国的探月技术得到了重大飞跃,取得了重大成果。而美国的探月技术却进展缓慢,所以,美国迫切需求得到中国的数据来对自己的科技进行进一步完善,同时探索中国为何能在短短几年之中发展的如此迅速。

而据报道称,美国打算在2024年再一次进行探月工程,所以此前需要对近期的探月数据进行分析,急迫索要中国的登月数据就是以便到时候能毫无阻碍登上月球。

美国航天局本次对中国第三次索要数据,纯属是道德绑架。前些年美国关闭轨道数据,对中国航天事业一再进行阻挠,如今却渴望不劳而获拿到中国的数据,体现了美国的狼子野心。对此,中国义正言辞,再一次对美国说“不”。

此前,美国表示一旦获得月球土壤样本就要和世界进行分享,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登录月球之后获得了月球土壤样本之后立即进行了封存,仅给了中国1克重的样本。

曾经,凭借着美国“施舍”的1颗月球表面样本,中国科学家自强不息,突破了众多的技术难题,如今在嫦娥五号带回2千克样本的前提下,中国航天科研工作者必将能有更大的突破,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最后,吴伟仁表示,在我国多年的航天事业中,一些国家从未停止对我国的打压,但我国仍自主研发了诸如“北斗”导航系统、“天宫”空间站等知名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用汗水积累的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风格。

曾经,美国一直瞧不起中国,在航天事业上不仅不帮助,还时刻打压中国,如今我国的高速发展已经让美国“高攀不起”,相信通过未来的进一步努力,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为“世界命运共同体”奠定良好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经济日报——《我国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科技日报——《小行星图塔蒂斯“小头大肚子”形成机制揭示》;

中国航天——《沃尔夫条款与中美航天合作》;

人民日报——《探月工程总工程师回忆:美国关闭共享,却索要嫦娥四号轨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