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写的一部词学理论著作,被人称为寥寥数万字抵得上朱光潜洋洋数百万言所建立的美学体系,可见它在美学与文艺理论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人间词话一书提出了很多开创性的理论,其中最核心的是境界说。王国维先生引用宋词提出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境界说的提出,较之以前的意境说视野更为开阔,内蕴也更为升华。王国维先生指出,境界有大小之分,有高低之分,有好坏优劣之分。但不能以境界大小来论优劣。境界大与境界小,是两种客观存在的美学意境。不能因为境界大就认为好过境界小的,也不能因为境界小就认为不如境界大的。这就是不以大小论优劣。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大境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小境界,但不能说前者比后者好,后者就不如前者。这只是壮美与优美两种不同审美取向在作品中的反映,各有各的审美价值。

同时,王国维先生还提出了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是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呢?是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所谓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也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美学创作中,经常运用到这两种手法。

除此之外,王国维先生还开创性的提出了造境与写境之说。所谓写境呢,就是如实客观的描写现实与自然,类似于所说的自然主义、写实主义。所谓造镜呢,就是以自己主观的想象、主观的感情融入于客观的对象中,经过头脑的想象,联想等加工,创造出来的一种本于自然又有超越自然的一种文学境界。这常常被认为与浪漫主义有相通之处。

除外,王国维先生还提出了‘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以及‘阅世少’与‘阅世多’对创作影响的命题。他认为:“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这是受到了叔本华的天才论影响。

同时他又肯定‘客观诗人’的‘阅世多’对文艺创作也有积极影响的一面,“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没有丰富的阅世经历是不可能对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厚真挚的感受的。

这两点也没有孰是孰非,孰高孰低之分,只是两种不同的境界。阅世浅的人,像李贺,王勃等,27岁就过世了,可以说人生阅历非常短暂,但是天才纵逸,天资勃发,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等诗篇流传千古,完全是天纵超逸之才,发于天赋与禀性,阅世深厚反而不一定写得出这样的作品。

阅世深的人,如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等,对历史,社会,人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洞察,才能写出如此场面恢弘又刻画入微的著作。

总之,人间词话提出了很多开创性的理论。对于诗词研究、文艺理论、美学等诸方面都有重大的借鉴作用,以及深刻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间词话》读后有感

主观与客观,有我与无我,同物与超物(朱光潜语)。天人合一与物我两忘。

可堪孤馆闭春寒,有我之境也。非如叶嘉莹所言无移情,孤馆非馆之孤也,人之孤也,此非移情乎?移人情之孤于馆之孤也。可堪,不堪也,反问以增其感情也,不胜其孤,不堪其孤也。至杜鹃声里斜阳暮,静庵云则变为凄厉矣。云何为凄厉?得无由杜鹃啼血,声音刺于耳,血色触于目,感触生于心,觉其凄厉乎?既凄厉之感生于心,则云有我之境也以宜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静庵先生所云隔与不隔,实指语句自然与不自然耳。清水芙蓉,天然不雕与错彩镂金,雕摹堆砌,雕与不雕,境界之别,犹如云泥。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此境界言视野之广狭之谓也。

境界有高低,以是而分优劣,此境界言格调审美之谓也。

境界所指大而意境所指小,是意境不能替代境界也,而境界适足以包括意境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两忘之境也,庄周梦蝶之境也。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此动,言心动也,意动也,眼耳鼻舌身意之动也。非谓客观之物之动也。若谓客观之物之动,则“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波与鸟未尝不动。波鸟虽动,非主观之心动也,故仍是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然则采者非谓人而何?见者非谓人而何?所以有人而云无我,盖人与物偕忘也。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句集写景言情叙事三位于一体。写景,有东篱,南山。言情,有悠然之心。叙事,有采菊,看山之状。终而云乎无我,盖采看之状,悠然之心并与景物而浑融,而弱化,卒至于超物忘我,所谓无我之境也宜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有写境,造境之谓。何谓写境?何谓造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境之谓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造境之谓也。

静庵论近体律诗,以为是有韵之骈体文耳。此论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