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讲讲Open AI“宫斗剧”,先是创始人奥尔特曼被董事会开除,然后短短几天经过几次反转后,OpenAI宣布,奥尔特曼将回到OpenAI担任CEO,然后组建新的董事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姆·阿尔特曼在上周五被免职

阿尔特曼上演“王者归来”,这应该就是这场宫斗的大结局了。有网友戏称“奥尔特曼用4天走过乔布斯12年走完的路”。下面,我们来复盘一下这场“政变”,重点了解他们到底在斗什么。

复盘Open AI事件

今年上半年,Open AI开发的Chat GPT横空出世,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革命浪潮。Open AI的联合创始人奥尔特曼,在全世界声名鹊起,被人们称之为Chat GPT之父。

但是,最近,Open AI上演了一场“宫斗剧”。最开始,奥尔特曼突然被董事会开除了。也就是说,奥尔特曼被自己创办的组织扫地出门。董事会给出的理由是,奥尔特曼跟董事会“在沟通中始终不坦诚”,这在欧美职场中是非常严重的,“董事会不再相信他继续领导OpenAI的能力”,解除他的CEO职务。

有意思的是,微软作为大股东,获得消息的时间没有比我们早多少,董事会在发布公告前几个小时才告知微软。

这事引发了投资人不满。红杉资本、老虎基金等投资人机构向董事会施压,要求召回奥尔特曼回归担任CEO。据说,红杉资本还在游说微软高层协助奥尔特曼回归公司。

接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奥尔特曼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他佩戴着Open AI的访客工牌,现身旧金山总部。这让外界猜测,董事会迫于投资人压力,奥尔特曼可能重回公司。

这事还没完。Open AI700多名员工威胁集体辞职,要求董事会召回他们的创始人。Open AI一共才770名员工,超过90%的员工都加入到声讨董事会的阵营中。

不过,奥尔特曼表示自己回归的条件是重组董事会。你看,奥尔特曼有投资人的帮助,有创业团队和员工的支持,反过来打击董事会。

在这个事件中,微软作为大股东的表态是非常微妙的。微软CEO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奥尔特曼和另外一位一起被开除的布罗克曼,以及他们的同事,将加入微软,领导一个新的高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还有传言说,微软准备了77亿美元收购Open AI770名员工,也就是人均1000万美元。但是,这个传言是假的。

这让舆论哗然,你微软要乘机挖墙脚啊。不对,这不是挖墙脚,而是把房子都搬走。有人替微软算了一笔账,微软如果要全部收购Open AI需要900亿美元左右,如果收购整个团队可以节省800亿美元。更何况,按照现在Open AI的制度,微软没办法收购,何不乘着机会把团队搬过来。不过,真实情况未必是这样子的。不管这样,微软的角色很重要,它让这场斗争就变得更加刺激、更加有意思。

最新的消息是,OpenAI宣布,奥尔特曼将回到OpenAI担任CEO,然后组建新的董事会。

理念之争VS权力之争

问题来了,他们到底在斗什么呢?有人说,微软是大赢家,微软想鲸吞Open AI团队。但是,这事没那么简单。我们看,董事会给出的理由太模糊了,就说奥尔特曼“不坦诚”,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矛盾?具体来说,这场宫斗剧,到底是理念之争,还是权力之争?

中国媒体更喜欢界定为权力之争,郑志刚老师认为是理念之争。我认为,两个都有,而且是分不开的。

我先讲理念之争。

这要从OpenAI创立的时候说起。2015年底,一群硅谷大佬,包括奥尔特曼、彼得·蒂尔,还有马斯克,他们在一起讨论说,现在谷歌控制着人工智能技术,是比较危险的,我们要打破这种封闭,更重要的是,要保证人工智能发展是的安全性的。然后,他们就成立了这个机构叫OpenAI,这个名字是马斯克起的,意思是保持开放性和安全性,提出的口号是“确保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你看,这个调起得有点高,就不太好落地,大家为了理想而奋斗,也不好意思提赚钱的事情,把OpenAI注册为一家非营利性组织,由这个董事会来控制这个机构,而不是投资人。

但是,他们这些联合创始人的理念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派:一是兴起主义,另一个是末日主义。

OpenAI投资者要求恢复阿尔特曼的CEO职务

兴起主义,也可以理解为有效加速,他们主张快速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迭代和商业化,然后颠覆经济社会,改变人类的价值观,让人类去适应AI。这次被开除的这两个人,奥尔特曼和布罗克曼就是兴起主义代表。

末日主义,主张谨慎控制AI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商业应用,要确保底层的逻辑不会伤害人类,不主动去改变人类的意图,与人类的价值观演变保持一致。

马斯克是末日主义者,他是OpenAI最早的投资者之一,但在2018年也是因为理念的分歧离开了OpenAI。

还有OpenAI首席科学家苏茨克维就是末日主义的代表。他曾经在董事会上对奥尔特曼表达不满,认为奥尔特曼加速AI商业化是在冒险。苏茨克维也被认为是这场政变的始作俑者。

早期理念之争不至于引发这种大地震,原因是商业利益与竞争不大。但是,今年Chat GPT爆发后,OpenAI的商业价值大幅度增加,同时也面临激烈的竞争。这个时候,作为CEO的奥尔特曼的压力就非常大。现在技术已经获得突破了,如果你还不加速商业化,投资者可能投资其它团队,OpenAI可能失去竞争优势。

这个时候,OpenAI往哪个方向走,走兴起主义路线,还是末日主义路线,或者怎么兼顾,谁来主导?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按照我们正常的理解,一家公司肯定是由大股东说了算,就是我们说的股东权威。但是,OpenAI又不是公司,是一家非营利机构,决策权在董事会。当时为了吸引投资,董事会设置了一种特殊的治理架构。

郑志刚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过,它这种治理架构是一种有限合伙组织,叫OpenAILP。投资人不是我们理解的完全意义上的股东,而是只享有特定分红权的股东。如果OpenAI未来盈利了,股东可以分享利润,拿到协议约定的利润后就走人,跟OpenAI没有任何关系了。

他们分了四个阶段来操作:

第一阶段,将优先保证马斯克等第一批投资者收回初始资本;

第二阶段,微软将有权获得OpenAI75%的利润,直至收回其130亿美元投资;

第三阶段,在OpenAI的利润达到920亿美元后,微软在该公司利润分配比例将下降到49%,剩余49%的利润由其他风险投资者和OpenAI的员工作为有限合伙人分享;

第四阶段,在利润达到1500亿美元后,微软和其他风险投资者的股份将无偿转让给目前负责OpenAILP投资管理的普通合伙人。

目前OpenAI尚未营利,这个机制还没有启用。但是,斗争已经白热化了,原来的理念之争变成了利益斗争、权力斗争。

未来怎么做?

在这种治理架构下,如果你是投资人,会怎么做?你是奥尔特曼,会怎么做?你是微软,会怎么做?

如果是微软,毫无疑问,就是加速商业化。微软投资OpenAI可以说是一本万利,他一共投了130亿美元,撬动了1万多亿市值,今年微软股价上涨了55%,达到了2.7万亿美元。但是,微软这么高的股价存在一个隐患,他没有OpenAI的完全所有权,拿到六倍利润后,微软跟OpenAI就没啥关系了。到时候,微软怎么办?

如果你是微软,会怎么做?

就是加速OpenAI商业化,让OpenAI帮助自己赚钱,帮助自己抢占赛道,而且最好还是独占。你看,微软已经把Chat GPT加入到了微软的全家桶中,必应、办公软件等产品都在植入Chat GPT。

同时,奥尔特曼的思路,跟微软是比较接近的,也是加速商业化。他需要获得投资人的支持,需要筹集资金,就必须加速商业化。之前有媒体报道说,奥尔特曼完全“处于筹资模式”,向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募集数百亿美元,创建一家AI芯片公司,杀入处理器市场;跟软银的孙正义接触,希望获得几十亿美元的投资。

但是,奥尔特曼的商业化策略引发了董事会的不满。包括之前的联合创始人马斯克也推特上痛斥OpenAI,“OpenAI最初是作为一个开源非盈利机构来抗衡谷歌,我才将其命名为OpenAI,但现在他们却变成了一家封闭的、追求最大利润的、被微软有效控制的企业。这完全和我的初衷相悖”。

但是,奥尔特曼被扫地出门,引发了几乎所有OpenAI员工的抗议,以及投资人的不满。董事会在这场较量中已经非常被动,不得不作出妥协。最终,奥尔特曼王者归来,重组董事会。

前些天,很多媒体在猜想另外一种结局,微软把奥尔特曼和OpenAI团队接过来,然后复制一个Chat GPT。

但是,其实微软并不愿意这么操作。这里至少存在四大问题:第一,这么操作需要时间,微软可能错失良机;第二,微软现在很多项目都是基于Chat GPT,这样操作很多项目都要停止或重新调整;第三,复制一个Chat GPT的面临知识产权的挑战;第四,微软的文化跟OpenAI团队很难融合。

微软其实也希望奥尔特曼回归,但是它也会乘这个机争取对董事会的控制权。董事会遭到投资人的反对,几乎所有员工的反对,这说明董事会的决议既不能代表投资人的利益,也不能代表员工的利益。这就意味着OpenAI的治理架构需要做一些调整。

奥尔特曼回来要重组董事会,看看谁是赢家?哪些人出局?哪些人入局?临时CEO埃米特·谢尔出局,之前的外部董事海伦·托纳也出局,新加入的董事包括前董事布雷特·泰勒、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之前的外部董事亚当·迪安杰罗。

总结起来,奥尔特曼、微软和兴起主义派是这场政变的赢家。这场政变将加速Chat GPT的商业化。实际上,Chat GPT爆发后,魔盒就已经打开,如今,奥尔特曼王者归来、重组董事会,将加速商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