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喻为中国文坛最会讲故事的人,他是陈丹青口中那个"作家里的作家"莫言既视他为偶像、又奉他为高人,王朔夸他是个人精,唐诺说此人是毕生见过的最像孔子之人……获得文坛巨擘们如此盛赞,这个人也只是照旧淡然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比如几十年才出寥寥数本小说文集、再时不时地应邀担任着一些影视作品的编剧、学习他想学习的东西——这个人,名叫钟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殊的时代成就的特殊人才

1980年前后,中国的文坛还是比较寂然的,彼时,横空出世的知名作家仅有3位,其一是以《平凡的世界》而荣获茅盾文学奖的路遥,其二是有"文坛痞子"之称的王朔,最后一位,则是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生活里,都甘当"闲云野鹤"的钟阿城

1949年春,中国电影美学评论家钟惦棐喜获麟儿,为之起名为钟阿城。受父亲的文艺熏染,阿城自小就对美术、电影、音乐和文学颇有向往和好感

动荡的岁月开始后,阿城的父亲就到异地接受改造去了,不受关注的阿城在小学及中学时期便进入了一种"自由"的状态:只要不上课,他就背着书包游荡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里,有时蹲在地摊上看那些旧书旧杂志,有时钻进一家又一家书画店、古玩店,着实看了不少形形色色、门类杂糅的书刊,同时也学到了不少传统的、古灵精怪的东西

后来,阿城成为了知识青年,被派往山西去下乡插队,在那里,百无聊赖的他悄悄迷上了美术,学会了画画。

不久,阿城被分配到内蒙古插队,辽阔的大草原震撼了阿城的心灵,他懂得了什么是岁月空旷、天际辽远。若干年后,阿城听从指挥南下来到云南,在建设兵团继续当知青。

亲历了时代的更迭、有过走南闯北的见闻,那个曾经习惯于蹲在琉璃厂周边的旧书摊上渴读"社会杂学精华"的钟阿城用非正统的知识丰富着自己的人生、滋养着自己的思海文库

无论走到哪里,钟阿城最爱去的地方始终就是书店、书摊,他酷爱阅读,喜欢文字,也爱给大家讲故事解闷。即便是在最艰苦的岁月里,也总是乐于跟大家分享着头脑中那一段又一段的古今杂谈、人物传奇,这种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就连梁文道都曾说:若是没有听过钟阿城讲故事,那可是终生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业余的"玩票型"作家竟然是文坛公认的"通才"

书读多了,脑子里有了东西,钟阿城就想提起笔来写点什么,好像也算是一种无意识的创作吧。1979年,阿城帮父亲写过一篇关于电影美学方面的文稿,稿件被专业丛书所收录,也不失为一种牛刀小试。

但阿城满脑子想的是自己出去做点什么,他当过美术编辑、给人家刷过油漆、画过壁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能干的事儿太多了,阿城就忙忙碌碌、乐在其中

1984年,阿城先是将自己给朋友口述的一个故事整理了3天3夜,形成了一个正式的文稿,然后交给了出版社。没想到,这部14000余字的小说《棋王》就这样引爆了一场读者的热潮,钟阿城首次以小说作家的身份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成为了文坛的新秀

此后,找他约稿的人挤爆了家门,他们让阿城说一说《棋王》的创作经过,钟阿城如实地回答说:那篇文章挺随意的,我没什么构思的过程,就用了3天多就完成了。

1986年,钟阿城出版了小说《树王》、《孩子王》,再次掀起了读者的巨大热情。于此,仅仅凭借自己的3部短篇小说,钟阿城便一跃成为了当时中国文坛的知名作家

1991年,《棋王》被一位电影导演所看好,于是钟阿城就应邀首次担任了电影的编剧。

与阿城常打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拥有着仿佛深不见底的智慧和经验。他会做木工活儿,打造家具都不在话下;能画画,不仅传神还有风韵;买来一堆零件就动手组装成一部老爷车;谈电影、话收藏、说文坛掌故、聊饮食文化……凡此种种,简直无不精透,令人叹服!

有人说钟阿城是通才,这话所言非虚。而对于文学创作,钟阿城则显得异常"业余",在钟大作家看来,生活是用来感受、用来经历、甚至是用来玩儿的,而写作呢,只当是业余的副产品、生活的调味剂。

2016年2月,江苏的一个出版社将钟阿城的作品集结起来,推出了一套合集,名为《阿城文集》。

这部文集共分7册,甚为齐全地收录了钟阿城的作品:《棋王·树王· 孩子王》,《威尼斯日记》,《遍地风流》,《闲话闲说》,《常识与通识》,《文化不是味精》,《脱腔》。

可见,这个"玩票型"的作家究竟是有多么"低产"!别的作家拿写作当谋生的手段、成名的工具,然而这个理论在钟阿城这里,似乎根本行不通。

文坛后辈眼中的钟阿城

陈丹青曾这样评论钟阿城:阿城是"天下第一聊天高手",永远不枯燥,他的话里都是宝藏。

可不是么,文学家聚在一起就是谈天说地,任你是年近耄耋还是年轻后辈,无所不精的钟阿城一旦打开了话匣子,就能绘声绘色地讲出许多故事,只要你乐于听,他就给你讲,永远都不枯燥也向来有理有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来,能把闲谈的言语变现的人没几个,可钟阿城偏偏就有这个本事,他的《闲话闲说》就是各种谈话的集成之作,其中有很多篇原本就是阿城与朋友间的闲聊叙旧

莫言一向视钟阿城为自己的偶像,他数次对自己的学生提起钟阿城,听得多了,那些学生就想邀请钟阿城到校讲学。

学生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学校的干事也去请了,但钟阿城却没答应。莫言知道了以后,心想:高人就是高人,总是不会轻易出马吧。

阿城年轻的时候,也曾旅居美国十余年,后来,王朔出名后也去了美国。王朔结识了阿城后,竟然形成了一个习惯,每逢周五晚上,必定去钟阿城时常出没的酒吧等着,就为了听阿城讲故事

狂傲的王朔曾说:我极其仰慕阿城其人,若是下令叫全国的人必须追星,那我就追阿城。

钟阿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人情练达、通晓古今,却只爱讲故事、尽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你让他创作,他只是随性而为,并不强求、也不刻意。但想一想,能获得通透、自由、开心无疑是人人都向往的目标,可能在名作家钟阿城的眼里,早已看淡了生活中的苟且,只愿把更多的宝贵精力和时间投放于追求诗和远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