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由中国负责建设,修建在越南境内,耗资3000亿越南盾的大桥一夜之间发生倒塌。事故发生之后,越南民众的抗议之声不断。民众指责中方建设质量差,施工过程不规范,并且怀疑在建设过程中中方使用了不达标的建筑材料,纷纷向我国索要赔偿。

消息一出,顿时引发国内乃至世界的广泛讨论。

大桥倒塌始末

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基础建设力度全球瞩目。一直以工期短,效率高,质量好而世界闻名。港珠澳大桥、哈大高速公路、青岛海湾大桥、京沪高铁等超级工程,无一不是施工难度巨大,建设质量过硬的优质工程。怎么到了越南,一座普通的桥梁建设竟然会出现"豆腐渣"工程?难道真的是中方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使用不达标材料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中国的基建水平高,性价比也高,因此世界各国都乐于找中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近邻的越南就是其中一个国家。项目建设初期,越南政府慕名找到中方,最终以3000亿的价格签下整体工程建设合同。

但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日本这时以极低的价格吸引了越南政府。随后成功拦截了这个大工程,并迅速动工开始了修建。

然而大桥修到一半,日方发现施工难度巨大,凭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完成的,于是毁约退出。

被扔在半路的越南政府此时感觉无助,只好再次回过头来求助中方,希望中方能帮忙收拾烂摊子并完成大桥的修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方不计前嫌,立即伸出援助之手,派出施工组奔赴越南。无奈前期日本施工阶段遗留问题太多,许多集成问题已经没有办法彻底解决

因此在大桥竣工后,中方专家向越南政府提出明确要求:必须限制大桥的车流量,严禁超载,否则无法保证大桥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然而越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遵照这一要求,反而靠不限流来征收过桥费,甚至还允许超载的客车与货车在桥上行驶。再加上越南在建筑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并未使用中方要求标号的钢筋混凝土,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导致了大桥的倒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剪不断理还乱的中越关系

在外界看来大桥的倒塌明显不是中方责任,但越南民众对中方怨声载道,抵触情绪甚嚣尘上,百万民众要求中国索赔,指责中国的基建质量不行,这样的局面并不仅仅是一座大桥的倒塌造成的。我们与这个近邻的关系可以说既源远流长又复杂难言。

越南古称"安南国",自秦代起就是中原政权的藩属国,直至清嘉庆年间,由嘉庆帝赐国号为"越南"并沿用至今。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向越南提供了无私帮助,但却在70年代遭遇越南的背叛。"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两国关系降至冰点,直到1991年才恢复邦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越南正常邦交30年后的今天,两国的关系可以说是在矛盾中寻求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但同时,两国在一些问题上的争端与摩擦依然严重。两国人民的关系也是在怀疑中前进。

误会与隔阂

如今越南社会中仍然存在"抵制华货"的土壤。边境贸易的自由开放将中国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源源不断输送到越南,但对方却常认为中国出口到越南的商品都是中方淘汰的残次品或者落后品,甚至到2019年,越南更直接取消了中国公民的入境免签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中国游客占到越南旅游游客相当大的一部分占比,免签政策也是刺激入境旅游并提升收入的一项鼓励性政策,在取消对中免签的同时,越南却保留了对欧美主要国家的免签政策,这明显的区别对待着实让中国游客不太买账。

这次的大桥倒塌导致越南民众朝中国要赔偿的呼声,也正是在这种日益加深的误会与隔阂基础上产生的。

在我们看来,中方在世界各国的工程质量都是过硬的,中国基建早已经成为国家名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越南一座大桥上来损害自己的名誉。更何况我们是在日本建设方撂挑子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拉了越南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南政府贪图蝇头小利,先是使用劣质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后又不对大桥实行保护性限流。这才是导致大桥垮塌的根本原因。

发展与共赢

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一体化的今天,中越两国对彼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南成为"一带一路"政策中的重要利益相关方,2018年以来越南连续三年成为中国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机械设备和工业材料是中国出口越南最多的产品,越南也向中国大量出口农林产品,特别是水果。

除了贸易往来,中越双方的民间交流也在持续增强,近些年来越南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游的第三大目的地,双方民间往来人数已经超过1200万人次。

但随着越南政府取消对中免签政策,以及疫情的影响,前往越南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大大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已经直接影响到越南的国家收入,越南政府不得不考虑本国的民生大计,未来是否会再次开放免签,我们拭目以待。

综上所述因为历史的种种原因,部分越南民众对中国仍存有怀疑与误解,但两国之间合作的脚步绝不会就此停止不前。

中国有句俗话:牙齿和舌头都有打架的时候。更何况复杂多变的两国关系。所谓没有"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前提之下,暂时搁置矛盾,求同存异,共赢发展才是于国于民最有利和最有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