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跨境电商巨头 SHEIN 又一次传出了赴美上市的消息。据《金融投资报》报道,SHEIN 这一次寻求 900 亿美元的估值,一些意向投资人也收到了路演邀请。

然而,即将冲击上市的 SHEIN 身份成谜,一方面国内难见其境外上市报审获批的痕迹,另一方面其公司总部与创始人均传已前往新加坡。

换言之,在依托中国制造业与供应链红利取得迅速发展后,SHEIN 却给市场留下诸多疑团,业内消息称,SHEIN 已向部分投资人发出路演邀请,按正常节奏,路演到上市敲钟之间差不多三四周的时间,但在中国证监会的官网,暂未查到 Shein 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公示及其他审查信息。

创始人和公司 " 润 " 至新加坡

意在绕过国内监管

SHEIN 还算中国企业吗?

至少在其自己看来,其正 " 努力 " 地摆脱中国标签。"SHEIN 总部位于新加坡,为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 15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 其在官网中这样介绍。

SHEIN 并非一开始便是家新加坡公司,而是在一步步的运作下将主体转移到了国外。

天眼查显示,2021 年 4 月南京领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销,这家公司曾是 SHEIN 的运营实体,除此之外,SHEIN 创始人许仰天曾在国内任职过的 10 家企业中有 9 家已经注销,其中仅存的北京希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仅有 5 万元,法定代表人也并非许仰天,他只作为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鳌头财经发现,作为 SHEIN 集团主公司的广州希音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也早从 2019 年开始,通过股权变更成为了位于新加坡的 ROADGET BUSINESS PTE. LTD 的全资子公司。

除了将公司移到海外,SHEIN 创始人许仰天也被传成为了新加坡的永久居民,上个月发布的胡润百富榜的名单中,许仰天的居住地已被标注为新加坡。

根据新加坡政策,申请新加坡国籍的前提是成为永久居民两年后。如今,许仰天之国籍是否还留在中国尚无法知晓。

根据中国相关法规,内地企业前往中国香港或美国等交易所上市,须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境外首次公开发行或者上市的,应当在境外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 3 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备案材料完备、符合规定的,中国证监会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办结备案,并通过网站公示备案信息。

但在中国证监会的官网,暂未查到 SHEIN 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公示及其他审查信息。

急于上市或面临投资回报压力

是为了要绕过国内监管吗?

不管其动机如何,SHEIN 背后是有着明显的资本变现压力的。

" 美国上市进程相对较快,希音在此时赴美 IPO 或者是为了尽快实现早期投资人的回报。" 行业分析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SHEIN 的估值经历过不小的起伏。去年 4 月份,SHEIN 完成了一轮 10 亿美元的融资后估值来到了 1000 亿美元。今年 5 月,又完成了一轮 20 亿元的融资,但估值降至 660 亿美元,缩水超过了三分之一。

据鳌头财经统计,SHEIN 从 2015 年至今已经经历了 9 轮融资,资方超过 10 家,其中不乏红杉中国、泛大西洋投资、穆巴达拉等知名资方,其背后的投资回报压力可想而知。

细看 SHEIN 的几次估值变化,此次谋求 900 亿美元的估值处于一个较高区间。横向比较之下,同为快时尚品牌的 H&M 市值在 229 亿美元,Zara 母公司 Inditex 的市值则在 1087 亿欧元。

" 无论是作为快时尚品牌还是作为跨界电商,SHEIN 此次 900 亿美元已经远远高于同等企业了。" 前述分析人士表示。

此言非虚,去年 SHEIN 实现了 227 亿美元的销售额,据 CNBC 今年 7 月份报道称,SHEIN 在今年上半年的盈利能力创下了历史新高。

快时尚的背后是抄袭与垄断

若 SHEIN 以 900 亿美元的高估值成功上市,其业务能否支撑得起?

SHEIN 发展迅速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持续的创新能力,二是依托于中国供应链模式下的 " 小单快返 " 柔性供应对海外市场实现了降维打击,然而在这两点上 SHEIN 饱受诟病甚至遭到起诉。

首当其冲的是抄袭问题。今年 4 月份,SHEIN 被 Zara 指控抄袭,除了 Zara 之外,SHEIN 还遭到了 Levi Strauss、Ralph Lauren 等多个品牌的抄袭指控。据外媒报道,#sheinstolemydesign 标签在 TikTok 上的浏览量一度冲到了 640 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据 BBC 报道,英国美甲师 Yan Tee 声称,她的美甲设计被快时尚品牌 SHEIN 盗用。Yan 发现,SHEIN 不仅抄袭了她的美甲设计,还未经许可使用了她在 Instagram 上的照片进行宣传;去年 11 月,SHEIN 又因销售与全家原创冰淇淋 "Taberu Ranch Milk" 极为相似的印章而引发争议。

除了创新能力屡屡受到抄袭指控,SHEIN 还涉嫌强迫商家进行 " 二选一 "。

在过去,衣服生产采取一次生产上万甚至更多的大单生产模式,这一模式带来的则是订单的不稳定性,SHEIN 采取的则是小单快返模式,即先从百件小单起订,一旦销售势能好立刻返单扩大规模生产,若市场反响平平则随即终止生产,最终减少生产过剩。

这一柔性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库存,供应商们也因此乐于与 SHEIN 合作,然而 SHEIN 却利用其在供应端构建的优势强迫供应商进行 " 二选一 "。

今年 7 月份,跨界电商品牌 Temu 向美国波士顿联邦法院发起诉讼,起诉竞争对手 SHEIN 违反美国反垄断法。

Temu 在起诉书中称,SHEIN 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服装厂商签订独家协议,这种行为导致 Temu 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减少,阻碍了其在美国超快时尚市场的扩张。

具体而言,SHEIN 被指控利用市场力量强迫服装厂商与其签订独家协议,阻止服装厂商与 Temu 合作。Temu 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5 月约有 8338 家制造商签署这一协议,而这 8338 家制造商,占有能力供应超快时尚的商家总数的 70% 至 80%。(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 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