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诗经·鲁颂·閟宫》——

大家好,我是姬为毅。

上集我们说到,商王朝躲不过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晚商诸王的高压统治,并没有换来长治久安,而是引发被统治者们的强烈反抗,其中最不安分的当属羌方、夷方、方方等势力,为此,商王们或是频繁亲征,或是派师长、亚、马等高级军事将领东征西讨,却还依然左支右绌。

无奈之下,商朝统治者们想出了扶持边陲的异族代理人,使之“以夷制夷”的办法。

这时,一支姬姓的周族人进入了商王武乙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周人故事如何开场?

和之前介绍商部族的起源相同,周族人的远古史,同样可以从其史诗中窥见端详——

夺取天下后,周人在追忆本族的龙兴史时说: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诗经·閟宫》)

这位周人口中的太王,就是被商王武乙册封的周人首领公亶父。著名的“翦商”二字始源,亦是出自这篇《诗经·閟宫》之中。而这群出身并不昭彰,族运一度飘摇,沦落到与戎狄杂居的周族人,最终能够在商王朝的西陲站稳脚跟,并通过四代人的不懈奋斗,稳扎稳打,完成以弱胜强的翦商事业,追溯其根源,就是自公亶父举族迁往周原开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周人八百年故事的正文,也要从周原说起。

周原,位于岐阳之地,也就是岐山的南边,正是后世俗称周王朝“凤鸣岐山”的龙兴之地。

而在《封神演义》中,周原也有一个更为家喻户晓的名字,那便是“西岐城”。

周原地处关中盆地,自古就是一片土壤肥沃的宝地。

周人在描写公亶父的史诗《大雅·緜》中是这么描述周原的: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堇是旱芹,吃起来带有辛、苦之味,荼则是苦菜,上古时只有贫苦人家才会挖来果腹。而周原却不然,在膴膴肥沃的这片土地上,种下的堇和荼都会长成甘之若饴的麦芽糖浆味道。周人向来以农神后稷的子孙自居,擅长农耕,面对商王武乙送来这样丰饶的土地,自然两眼放光,却之不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人在提及关中盆地时,想到的便是“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军事上坐拥崤函之固,历史上孕育出周秦之兴、汉唐之盛,自古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

但在商王朝以前,不论是以史书中尧、舜时期为代表的古国时代,还是以夏朝为代表的广域王权时代,中原统治者囿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无法将其势力范围延伸到关中之地。所以自新石器时代到夏商之交,关中的先民们除了极个别的杀戮、冲突,大多数时间还是过着与世无争,宁静恬淡的原始聚落生活。

直到武德充沛的商朝人出现后,关中之地的安逸,终于被外力所打破。

那么,商朝人是从何时开始染指关中的呢?

02商人何时染指关中?

在崤山以西,目前发现最早的商族活动印记,在西安市境内一个叫老牛坡的早商墓地遗址。

这个墓地并不大,但却有着鲜明的商族人殉风格,只可惜其中规制较高的贵族墓葬大多已被盗掘,所以找不到更多和墓主人相关的线索,但通过地层的人类活动痕迹可以确定,商朝人在当时已经西进关中,同当地的土著暴发了强烈的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时关中的原住民大多还处于刀耕火种状态,并没有太多值得入侵者劫掠的物质财富。

但好比当今盛产石油之地必然会战乱频仍的道理,在有商一代,如果某块贫瘠之地突然被商人入侵,那么十有八九,就是那里发现了铜矿的踪迹。

果不其然,在老牛坡遗址中,就发现了铜矿的开采和冶炼设施。而在这些当时最先进的工业设施奠基之处,便发掘出三颗幼儿的头颅,以及数量众多的原住民残缺骸骨。由此可见,曾经偏安一隅的关中土著村民,只因发现了商朝人趋之若鹜的铜矿,竟然惨遭奴役,成了商人统治下的奴隶和劳工。

后来,或许是商朝遇到九世之乱,国力衰败,在整个中商时期,商朝人在关中的活动似乎戛然而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盘庚迁殷,虚弱的商王朝又焕发了第二春。

而当盘庚的侄子武丁即位之后,这位晚商头号战狂更是武德充沛,他对关中西土的胃口甚大,不仅巩固了老牛坡的传统冶铜基地,还要继续西进,将势力范围延伸到岐山之下。毕竟,自西安到岐山,正是渭河平原一马平川之处,武丁没有理由不再进一步。

但武丁对西面的征服不太顺利,在周原,商朝人遇到了一个硬茬。

这个对手实在难啃,以至于惊动了身在殷都的武丁,他准备亲自出征,并在发兵前进行了虔诚的占卜。

“丙辰卜,宾贞,王惟周方征。”(《合集》665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武丁这次占卜的结果,虽然没有记载在甲骨上,但卜辞大概率是不吉的,所以武丁没有亲征,而是派去了王族精锐部队“多子族”,以及犬侯、尹侯、崇侯等商朝支族武装,这才最终消灭了这股顽抗势力,首次占领了周原这片岐山脚下的沃土。

己卯卜……令多子族从犬侯璞(扑)周,载王事,五月。(《合集》6812正)

贞,令多子族暨犬侯璞(扑)周,载王事。(《合集》6813)

癸未卜,争贞,令□从多子族璞(扑)周,载王事。(《合集》6814)

那么在甲骨卜辞中,这个差点让武丁栽跟头的“周方”,是不是姬姓周人呢?

03周方是姬姓周人么?

起初,甲骨文中出现“周”字的记载,确实让吃瓜群众大为振奋。

难道说,早在武丁时期,姬姓周人就和强大的商王朝交上手了么?可仔细想来,又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不是说周族人在商王武乙之时才被封到周原么?武丁是武乙的曾祖,这期间少说也隔着三代人的时间,此时的姬姓周族人,还在陕北的黄土大塬上钻研原始农业呢,又怎么会成为商王武丁的对手,并被这位战狂灭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后世学者们开始猜测,武丁所要征讨的周方,大概率不是姬姓周人。

比如,徐中舒先生在《周原甲骨初论》中认为,此时的周方或是羌族人的一个分支,即姜姓周族人。而董珊整理前人在古文字学方面的研究后,提出了殷墟卜辞中的周方应当是妘姓周人,他们与姬姓周人虽然都以“周”为氏,但其实是不同族姓的两个族群。(董珊《试论殷墟卜辞之“周”为金文中的妘姓之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07期)

说回武丁。在打下周原的新地盘后,他便迫不及待为周原册封了新主人,这便是甲骨卜辞中的“周侯”。

那么这位周侯,与姬姓周人有关吗?答案依旧是否定的。

事实上,商王在册封“侯”时是非常慎重的,他们担负着守土戍边的重担,要想成为“侯”,必须是流着成汤血脉的王室亲族才有资格。而姬姓周人显然不符合这个条件。所以,这时的“周侯”,不是周人,更不是羌人,而是深受武丁信赖的某一支血亲。

但这位周侯并没有过多久好日子,在武丁死后,继任商王一代不如一代,以刘家文化为代表羌人势力卷土重来,很快就重新夺回周原之地。自那以后,商朝西土步步收缩,甲骨卜辞中也再看不到周侯记载,商人在关中的势力范围又退回了西安附近的老牛坡,后来,这里成了纣王著名宠臣崇侯虎的地盘,也就是崇国的都城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到了商王武乙继位之时,周原之地依旧肥沃,但已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之地,倒不如丢给姬姓周人的首领公亶父“保管”,即《竹书纪年》中所说的“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

以下是我脑补的武乙内心独白:既然我商人守不住周原,我也不信你周族这外地人能守得住?不如开个空头支票,送你公亶父做个顺水人情得了。你能打羌人便打,但别忘了送人牲来大邑商,多多益善;打不过,被羌人灭了,本王也没啥损失嘛!

只不过武乙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这次看似随意的施舍,竟成了姬姓周人翦商事业的起点,商王朝培养出了自己的掘墓人,可谓是将讽刺拉满了。

但更加讽刺的还在后面,将近三个世纪后,定都关中的西周被犬戎灭了国,东迁的周平王同样给非我族类的秦人一张空头支票——如果秦人能收复周人故地,那打下的所有关中地盘都归秦国。结果嘛,大家都知道了,秦人很给力,凭实力拿下了周人的龙兴之地,并最终横扫六合,并吞八荒,结束了周人八百年的统治,就像大周曾经对商王朝做得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的本质,果然是个复读机啊。

如此看来,周原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好了,今天先聊到这。我是姬为毅,《大周八百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