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别称茸角、东马茸、西马茸。鹿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鹿茸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代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通过与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贸易获得了鹿茸。汉代鹿茸的地位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常被皇室作为国礼赠送外邦使者。唐代杜甫的诗中提及“燕然何年抱轻鹤,李广有事请回头”,其中的“轻鹤”就是指精选鹿茸制成的鹿茸尖。

在中国文化中,鹿被视为吉祥之物。史记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从此,就有了“群雄逐鹿、问鼎中原”的说法,用来形容古代军事集团间通过战争夺得一统天下的资格。那为什么不是用逐“马”、逐“牛”呢?因为相传4600年前,黄帝和蚩尤大战于涿鹿(今张家口附近的涿鹿县)。最终黄帝战胜蚩尤,一统天下。所以“逐鹿”(谐音涿鹿),就成为中国历史政权更迭的代名词,鹿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福禄寿三星中的禄神,谐音“鹿”,南极仙翁的坐骑也是梅花鹿。所以鹿在传统文化中还代表着吉祥如意、多福多寿。

鹿茸,作为鹿这个“神兽”的角,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身价倍增,成为人们养生滋补的宠儿。当然,鹿茸有此地位,并非浪得虚名、徒有其表,而是货真价实、实至名归。《述异记》云:“鹿千岁为苍,又五百岁为白,又五百岁为玄。玄鹿骨亦黑,为脯食之,可长生也。”虽然长生只能是一种良好愿望,但也反映了古人早已认识到鹿茸的珍贵。

《神农本草经》记载鹿茸“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本草纲目》记载鹿茸“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运虚痢。”号称能“治一切虚损”,可见李时珍对鹿茸的推崇。鹿科动物马鹿产出的鹿茸即为马鹿茸,被原卫生部列入保健食品用中药材。

本文仅从鹿茸的基原、性状、品质、产地、功效、产品应用角度做一些简要分析。

基原

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Temminck 或马鹿Cervus elaphus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性状

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体轻。气微腥,味微咸。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

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鹿茸药材性状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品质

以粗壮、挺圆、顶端丰满、毛细柔软、色红黄、皮色红棕、有油润光泽者为佳。

产地

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北等地。

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记载,鹿茸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产品应用

鹿茸在古代方剂和现代中成药制剂中应用广泛。如《寿世保元》中的八仙斑龙胶、《杨氏家藏方》中的八仙丸等,处方中均收入鹿茸,用于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元脏气虚、头昏面肿、月暗耳鸣、四肢疲倦、步履艰难、股节麻木、肌体羸瘦、肩背拘急、两胁胀满、水谷不消、饮食无味、恍惚多忘、精神不振等,可以说是补益类中药材中的“扛把子”、“多面手”。

鹿茸具有诸多神奇效用,自然在保健品市场上也有广泛应用,被制成鹿茸胶囊、鹿茸口服液等形式的保健品。这些产品常被宣传为具有滋补身体、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诸多功效。在化妆品行业,护肤品中添加鹿茸提取物,宣称可以滋养肌肤、改善皮肤质量,促进皮肤细胞再生和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美容功效。

鹿茸虽然应用价值较高,但野生梅花鹿和马鹿分别为国家1级和2级濒危野生动物,受到国家监管部门的严厉监管,并不能够直接用于采集鹿茸并用于中成药制剂和化妆品等。而养殖梅花鹿耗时较久,每年每只鹿只能采茸1-2次,产量极其有限,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很难满足市场巨大的需求。相信今后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鹿茸不仅能满足国人健康养生的需要,还能给当地养殖户带来丰厚的回报,服务“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