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图书产品经理的故事

商务君按:把兴趣变成工作是什么体验?果麦文化产品总监周颖琪的经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产品经理、译者、作家、自然观察达人,做书10年,周颖琪在不同身份间自由切换,却并没有把工作和诸多爱好割裂,她凭借兴趣爱好找到了做书的方向,也因为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搭建产品团队,一直做自己喜欢且相信的事。

这次采访,可能和之前常见的营销复盘、产品研发、经验分享等主题都不一样。我们尝试从这位有10年从业经验的果麦做书人的独特经历入手,逐一剖析她的多重身份,还原她如何凭借兴趣和热爱找到所从事的工作,又因为爱好找到伙伴,搭建产品团队,一直做自己喜欢且相信的事。

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优秀产品经理的回归,一条全新产品条线的建立,一个有爱研发团队的组成。她的个人故事,也是果麦无数故事里的一部分,从中可以窥见果麦这家出版机构的独特一面。

多重身份:产品经理、译者、作家、自然观察达人

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准确形容果麦文化产品总监周颖琪。

在和她的多次深度采访中,笔者明显感觉到从她身上自然散发出的气场:无论哪一种身份,都可以看到她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践行着这个朴素但又实际的价值观——做自己相信且喜欢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颖琪(以下图片均为周颖琪提供)

入行10年,拥有国有出版社和民营图公司的丰富策划经验,算上策划已出版以及策划并计划出版的产品,她一共研发了78本书。而且,不是她策划但只是经手开发的产品,还不包括其中。

这些产品题材类型涉及儿童文学、儿童绘本、历史社科、心理自助、少儿科普等诸多领域。目前,她正全力主攻少儿科普方向。

同时,她还是英语、日语语种多款图书的译者,翻译经验几乎和工作时间一样长。此外,果麦还曾成立过果麦产品翻译委员会,她也担任过评委。

据她介绍,她已经出版译作22种,还签约了28种,其中日语7种,英语21种。曾经,她以翻译建筑类、童书和文学作品为主,现在翻译重点逐渐转向科普主题。

此外,她还是自然观察达人。她经常笑称自己住在“上海的乡下”,工作日需要坐金山铁路的火车通勤,这也给了她独特的观察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墩镇的货运铁路

她的观察,认真且细致,正如她做书的那股严谨劲儿。据她统计,从2016年初开始观鸟,个人目击鸟种数达536种。从2018年搬到上海车墩镇居住以后,自然观察就主要集中在车墩镇内。目前,她已经记录车墩镇鸟类114种,哺乳动物4种和野花95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季稻田边的野花紫云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年在村里稻田边生活的红隼

另外,她也担任果麦自然观察社的社长,在公司内组织“先观鸟,后上班”和“白天上班,晚上找虫”等自然观察活动,很多同事踊跃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观察社成员在夜晚公园里观察羽化中的蒙古寒蝉

在居住的社区周边,她也经常组织公益自然观察活动,每次8~10组亲子家庭,场地就在车墩镇,如:社区商店街家燕观察、社区萤火虫和其他昆虫夜观、春季乡村野花观察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野花观察活动中

“在社区里引起的反响还是不错的,家长很希望多有这类活动。还有邻居或小区团购群里的家长,问我什么时候再组织。”她说。

10月,除了产品总监、译者、自然观察达人,周颖琪又多了一个新身份:作者。她已经出版了自己创作的非虚构文学《车墩墩野事记》,另外一本是自然观察绘本《哥哥的秘密基地》。

很快,她的作品就获得业内认可。11月4日,国内首个自然类图书奖项——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第四届获奖名单揭晓,《车墩墩野事记》摘得5个年度大奖之一的“青年原创大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颖琪在颁奖现场

书也许是冷冰冰的,我们想透过图书这个载体,看见背后做书人活生生的故事。所以这次采访,不想做成她这10年做书经历的罗列,而是尝试通过她的经历、选择和反思,看见她的成长、成熟和成事。

从一度离开果麦,又再次回归,她最终在果麦找到了做书的乐趣,实现了开发自己喜欢且相信的产品的初心。

周颖琪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首次出国:独自去日本采访绘本作者

英语专业出身,二外辅修日语,从实习到工作,周颖琪积累了不少英语、日语翻译经验。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版权编辑,负责筛选外版书、挑选题,最初接触到观鸟,由此开启了自然观察之路,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埋下了伏笔。

她清晰地记得自己策划的第一个选题:手岛圭三郎的“感悟生命动物绘本系列”,包括:猫头鹰、狐狸、天鹅、小熊、花栗鼠和梅花鹿。在作者手记里,他谈到创作这种野生动物绘本的初衷:想传播“生命之美”“生命之力”“生命之重”。

她被这个说法深深打动,所以想亲自去一趟北海道,看看这些动物在原始大自然中生活的样子。没想到,最终花了5年时间,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才把那6本绘本里的动物看全。

让她觉得开心和幸运的是,在旅途中还拜访了手岛圭三郎,并用相机记录下珍贵的采访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海道采访绘本作家手岛圭三郎

头一天还在雪地里打滚,第二天她就穿着冲锋衣冲去拜访年逾八旬的日本绘本作家。没想到这事这还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一位西装革履的当地记者已经先到,旁听全部采访,并刊登在当地报纸上。

这次去日本,是她第一次独自出国旅行,也在旅途中发现了观鸟这项活动,从此爱上观鸟。后来,她去过好几次北海道的各个地区,为了在不同的季节去看不同的生态。

有次在去札幌的円山公园寻找花栗鼠的路上,她偶然遇上了当地观鸟爱好者上山看猫头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尾林鸮北海道亚种

于是,她跟着去了,见到一只缩在树洞里的长尾林鸮。当时她没有望远镜,只有相机,激动地拍了很多照片。

但是,当地观鸟爱好者都是拿着一支双筒望远镜观看,她见识到这种对野生动物更友好的观察方式。

去北浜附近的涛沸湖看越冬的大天鹅,路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加上寒风刺骨,很难挨。她只在雪中看了一小会儿湖中的大天鹅,就冷得躲在一个小屋门廊下避寒。

好在过了一会儿雪停了,她走出去,登上湖边一个小山包,想从高处看看天鹅。刚爬上去,就在眼前树上遇见了一只停歇中的巨鸟——黄橙橙的尖锐的大嘴,巨大的黑白两色的身子,犀利的眼神。那是一只威风凛凛的虎头海雕。这种跟大型猛禽近距离偶遇的机会是不多的,当时她被深深震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雪中的虎头海雕

后来,她还去过芬兰。因为疫情,出国观鸟机会并不那么多。而在国内,她去过川藏、滇藏、三明、德宏、西双版纳、连云港、杭州、曲阜等多地观鸟。

在很长一段时间,她观鸟主要靠爱好和热情,装备并不专业,人生中拥有的第一个望远镜是某户外品牌99元的儿童望远镜,“这个望远镜放大倍数只有6倍。常规望远镜是8倍。但我还是用那个‘破望远镜’看了很多种鸟。”

去寻访、观察那些动物,经常会发生有意思的故事。比如,有次观熊,她和同伴在一个掩体里住了一夜,天黑前通过掩体的小窗观察外面的熊。天黑之后周围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睡觉,但夜里却一直有动静,不知道是什么动物弄出来的,她吓得哆嗦了一整晚。

到清晨才发现,原来动静是一只钻进掩体的老鼠弄出来的。但是,出了掩体看到,外面的雪地上都是一圈圈一条条的熊脚印。

“周老师”变成“小周”,后来又变成“颖琪”

从观鸟到观植物,再到观虫、观星,周颖琪在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领域的同时,产品研发也从自然观察过渡到自然科学。

喜欢观察昆虫,她就参与制作了果麦第一本自研立体书《昆虫记:立体书》(),完全填补了果麦在自然观察领域的空白,并且口碑、销量都获得了公司内外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虫记:立体书》,果麦文化出品

虽然没有经验,她还是把产品研发的视线从土地望向了天空。她尝试联系观星领域的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可想而知,一开始并不是很顺利。

她初期联系这位作者时,对方就明确表达出诸多疑惑:他此前完全不认识她,跟果麦从未有过合作;另外,其他出版机构出过他的作品,他一开始并不想再和新的公司合作。

直到她提出具体的、完善的、优化的方案后,对方才最终被吸引并产生兴趣。但是,他对周颖琪这个人,依然还是有很多疑问。

让她印象比较深的是,他除了问她关于公司情况、工作流程和合作方式等此类具体问题外,还针对她个人提出了一些问题。

例如,他问道:“你如何理解‘产品总监’的职责?”她看到这个问题就笑了,“问得像面试一样。”

不过,她确实在这次重新回到果麦之前,就花了很长时间思考过这个问题。

之前,她给自己的答案和那次给这位作家的答案是一样的:第一,服务好作者,无论头衔是什么,这是编辑做书的本分;第二,服务好读者,做有价值的产品;第三,服务好团队成员,一起把事情做好,帮忙解决问题,协助大家成长,也是共同成长。

对方对于这个回复并没有任何反馈和评价。然后,她就顺利签约作者,并且正常推进产品。“我想,关于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怎样做事情,是放在后面的过程中慢慢自证的,我无需再多说什么。”

和该作者合作的新书年底就快要出版,她提到工作中一个有趣的细节:该作者对她的称呼从“周老师”变成了“小周”,后来又变成了“颖琪”。

译作众多:跨越文学、绘本、科普门类

拥有10年资深翻译经验,周颖琪翻译的作品跨越文学、绘本、科普等多个主题。无论在果麦,还是图书行业内外,她的这种独特的经验都是不多见的。

“开始做翻译是因为这也是和书相关的工作,喜欢跟书和文字相关的东西,所以想做。”她还说,商务翻译更赚钱,但是不喜欢那种类型的文字,所以她从来不做商务翻译,只译图书。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译本是她的文学类代表作品,估计有些读者读过她的译作。“我喜欢口语化的、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正好伍尔夫的这部作品源于演讲。翻译这种经典作品,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做出新的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作者:[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周颖琪/译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果麦文化 出品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而儿童绘本类则翻了不少,比如《喀伦坡之狼》《红房子》等,她坦言,“现在我开始写绘本故事后,依然觉得童书语言是非常难的一个课题。”因此,这些年她也一直在琢磨、学习和思考。

《天气的秘密》是周颖琪科普类代表译作,这也是跟她兴趣爱好密切相关的一本书,“它给我对自然的观察增加了一个大角度和非常多的乐趣。”她说,“这书很厚,也有很多要查的资料,翻译过程很头秃,但真的很开心能完成这本书的翻译。”

生涯转折:《昆虫记:立体书》影响了她做书的方向

刚入行时,周颖琪觉得做国外引进版权书好上手,而且质量也很高。但随着经验增长,经手的品类越来越丰富,开始发现可供研发的外版书有限,同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于是,她开始回归国内原创和自研方向。

编辑生涯的转折点,还要从《昆虫记:立体书》谈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虫记:立体书》

因为喜欢观察昆虫,她觉得昆虫很多行为是很有趣的,认为昆虫似乎完全可以通过立体书的纸艺呈现出来。这会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和很特别的阅读体验。于是,她选择以立体书的方式研发《昆虫记》。

得益于自己的观察经验,《昆虫记:立体书》的设想是一件挺自然而然的事情。“选哪种昆虫,它们有什么好玩的,有哪些可以制作成立体工艺,几乎很快就有了初步想法。”

整理好文稿后,下一步就是——“画符”。其实,就是把设想画成分镜草图。书里所有画面设想、文字位置、期望实现的立体工艺等设计,她都在A3纸上,用“很粗糙的手工”画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颖琪所绘分镜草图

她把这摞手稿都拍成照片和展示效果的视频,发给插画师和纸艺师团队,告诉他们期待完成的样式。

随着后来插画师和纸艺师的加入,最初的细节有了不少变化和增色,比如:构图的改善、增加巧妙的工艺、擦一擦就会散发香气的薄荷墨,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摩擦薄荷叶

“很多奇怪的、没想到真能实现的要求,最后都被纸艺师团队做了出来。看到那些虫子最后真的‘动了’起来,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

对于她来说,这本书就像半个作品一样,意义非凡。“这个项目也让我发现,自己还挺喜欢做这种自研项目的。有了第一次,就会想去接着尝试,这也在挺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之后想做的书的方向。”

因为当时的职业选择,周颖琪说,很可惜没等到这个项目完成就离开了果麦。但她没有离开过这个项目,而是另签了份顾问合同,作为外编的身份,继续从技术层面跟进这个项目。

原创选题:从介绍知识,到转变为讲自己的故事

离开果麦后,周颖琪去了一家出版社。出版社的经验既让她开拓了思路,打开了研发产品的不同的大门,同时,又坚定了做她自研、原创的信心。

她在出版社策划过一个“给孩子的自然观察书”选题,设想是很美好的,希望作者能用比较生动的语言去带孩子探索自然,但是拿到的稿子不全都是这么理想。

有一份稿子,她在提供了各种自写样稿、写稿指南和作者样稿精改等资料后,又经过多轮沟通,作者突然决定,不想再写这个稿子了。而此时,距离她开始做这个项目已经近一年时间。

“这个事情让我受到挺大挫折,觉得跟作者的沟通哪里出了问题,或者引导作者写稿的方式不对。”她说,这并不是个例,原创科普书的组稿工作里,稿件不理想的问题是常态。

在科普图书中,而且不仅仅是这个类目,广泛存在类似现实:专业、会写作的作者供给有限。专业的作者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写作,愿意写作的少数人的作品又不是都面向大众读者。

在这段工作经验中,她发现,从之前引进绘本、介绍知识,到转变为自研,讲出自己的故事,这是很好的切入点。这也是她自研选题目前的努力方向,用来开发新选题。

并且,她在回归果麦后,已经成功运用这个思路,通过了一个重量级、富有话题讨论度的科普选题,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

二进果麦:最终在果麦组建科普团队

谈到之前为什么选择离开果麦,周颖琪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也很纯粹:当时果麦还没有系统建立少儿科普产品线,没有合适的科普土壤。

所以,她决定转身去传统的科普类出版社,学到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也看到了出版社有做原创产品的优良传统,策划和编辑会深度参与组稿。

此外,她还看到了很多很难的项目可以从0开始做出来的可能性。“格局是更打开了的。”

当果麦招聘团队再次张开双臂找到她的时候,刚好赶上果麦童书团队招新。

对她来说,回不回果麦并不是主要纠结的问题,她更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是:首先,今后到底要做什么事情;其次,考虑想做的这些事情有没有合适的土壤。

这一次,果麦给她的时机和土壤,都对了。

与上次不同的是,她提出了自己要单独带团队的需求。在这之前,她还从未有过组建和带领团队的经验。

意外的是,果麦少儿事业部总经理王国荣答应了她的要求。“王国荣虽然答应了,但能看出来他肯定是有疑虑的。”她说,“我自己也不确定之后会是什么结果,这之后也是一个放手去干和自证的过程。”

于是,定下离职和接下果麦offer后,她就开始寻找合适的“伙伴”,从0开始组建团队。

在她看来,“伙伴”这个词很重要。“除了工作能力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是不是志同道合,能不能并肩作战。我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自己认识和了解的并不多的所有同行,找了几位开始约大家出来聊聊。”

前前后后算起来,她深度接触了好几位不同的候选人,大家的性格、做事方式各不相同,也各有各的优秀。

第一位团队成员的加入,她说很大程度上靠朋友的帮助和运气。一位朋友恰好得知了她的工作变动和别人的工作变动意向,就攒局让她们认识。虽然聊得不多,但简洁且直奔主题,很快达成一致意见。

第二位成员的加入,是和她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的。这位同行朋友虽然之前她认识,但交往不算特别密切。

她们都是“百家游学会”自然导赏晋才班的学员,她作为上一届学员去参加了下一届学员的毕业活动,活动上和这位同行朋友聊起了自然观察和工作的一些事情,由此便“接上了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颖琪在“百家游学会”

后来,她们又花了很长时间去彼此了解,最后这位朋友才决定加入果麦。因为相同的爱好产生连接,最终找到彼此。

比起急于扩大团队,周颖琪认为这个团队已经可以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了,“我们先把选题和项目积累起来,再同步慢慢寻找新的伙伴。”

她总结了这个组做书的方向:看科学之神奇,看世界之精彩,关怀内心之柔软。“说人话就是,给青少年做科普,做非虚构纪实故事类,做心理类。”

“我们的专长:特别爱学习,特别爱研究,人称‘考研小组’。欢迎热爱青少年科普和非虚构读物的有志之士加入。”她补充。

关于建立和带团队,她的想法发生了两级反转,原因也是基于对研发产品的热爱和相信。

几年前,她明确表示过:“认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带团队,想往高级技术人员的方向发展。”但在边做边想的过程中,想法发生了改变。

“印象中身边带团队的人,通常性格比较外向,而且口条很溜,能说会道。而我自己是个极致i人,不太爱说话,说起来话也不多。”她说,“但仔细考虑过,我还是想去相信,人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性格如何。”

自然观察: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周颖琪说,住在上海的“乡下”,到公司通勤需要坐火车。

“我搭乘的是金山铁路小火车,有CRH2A、CRH6A和CRH6F三种车型,前一种像新干线(国内初期动车组列车),后面两种融合了火车和地铁,更像标准的城际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山铁路的火车

车墩镇还常见东风4B和东风7G这两种拉货的内燃机车,在她心中是个铁路小镇的存在。

也正是这份“乡下”的地理优势,让她在上海这座遍布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丛林中,才更有机会接近自然,观察动物。

对她来说,自然观察既是产品研发的一部分,更是生活和兴趣的一部分。她也逐渐从独乐乐,来到众乐乐。

她参加了“百家游学会”自然导赏晋才班的线下培训班,认识了各行各业的老师和同学,看到了不同角色的人对自然观察的不同视角:语文老师、母亲、建筑师、插画师……也看到了不同的老师们对于自然保护和科普所做的不同工作:绿化局、动物园、志愿者、生物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行各业的人聚在一起策划活动、分工合作

“这个班对于我的意义也很重大。在独乐乐多年之后,我这个一直独自进行自然观察的人,开始参与集体活动,并自己组织集体活动。”

首先从小区开始,她带队组织夜观萤火虫和其他昆虫生活习性的活动,领着家长和小朋友观察蝉羽化、鳃金龟觅食等小区绿化里常见的昆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昆虫夜观

孩子们还是对萤火虫最感兴趣,开始不断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看萤火虫呀?”于是,她带着大家去小区几个阴暗角落的竹林,寻找活动的主角黄脉翅萤。

不巧的是,前不久因为有业主反映小区照明太暗(但这恰恰给萤火虫留出了一点生存空间)。小区刚刚在这些阴暗的、居民并不会太走进去的角落加装了矮灯,明亮的夜晚给找寻萤火虫增加了难度。

加灯之后,她几次跟物业沟通,希望在5~9月的萤火虫繁殖期关闭角落里的这些灯,这也并不影响居民们正常生活。后来,物业确实帮忙关了灯,但不知是不是因为被遗忘,活动当天的灯竟然是亮起来的。

她解释情况以后,一位随队家长脱下防蚊用的长袖外套,罩在竹林下的矮灯上。

灯光没有了,漆黑的小竹林马上就闪烁起萤火虫的黄绿色光芒。孩子们和家长都惊呼起来。“他们没想到,小区里是真的可以看到萤火虫。”

小区的灯光越来越亮或许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她给每个孩子发了表格,上面记录往年几个点位萤火虫的数量,让孩子们自己记录和填写观察到的数量。

经过几次观察,孩子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萤火虫正在逐年减少。最后,他们在点位附近寻找和记录可能对萤火虫产生干扰的因素,孩子们很快都能有自己的发现和判断。

她希望通过这个很小的自然观察,能在孩子们的童年里留下对昆虫和自然的印象:自己居住的社区曾经有过萤火虫,并且思考萤火虫又消失的原因。

除了社区观察,周颖琪还经常为了观鸟去旅行,去偏远的地区观察、学习、走访,并尽量在当地消费、住宿,希望以微小的力量支持当地发展。

“这些地方往往很偏僻且不是一般旅游景点,我希望在吃喝住和观鸟上,稍微以微小的力量助力一点点观鸟经济,帮助更多人‘从捕鸟人变成鸟导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颖琪在观鸟

现在,果麦不仅有周颖琪喜欢的环境、团队,之前渴望而没有的少儿科普的土壤,如今她也成为这块田园的种子播撒人、辛勤耕耘者和环境创造家。

像周颖琪这样,用微小的力量改变自己、改变身边,并试图转动整个“命运齿轮”的产品经理,在果麦并不只有她一个。

诚然,也许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书写和讲述,而这些果麦人故事背后,都潜藏着每个人心底那相同的理想:希望读者拿到的每一本书里,都蕴含价值和美。

大部分人也许会因生活压力,选择放下兴趣而工作。周颖琪这10年的不断摸索、转变和成长的经历,把兴趣爱好作为工作,并且一路相辅相成,也许可以给出版行业甚至其他行业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出版商务周报》招人啦!

快来和商务君做同事

期待你的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