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4年国考笔试仅剩下最后一周的备考时间,小伙伴们都准备的怎么样了?如何安排这一周时间去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分数,图图老师觉得大家肯定都有自己的犹豫和纠结。不如参考一下图图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行测五大科目+申论的备考计划,也许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哦~

这周六还有终极模考大赛,提前一周超真实模拟国考考试环境,去除考试焦虑和不安,祝大家都能超常发挥!

万人模考大赛(广告)

2024年国考终极模考

副省+地市+执法

模考针对性命题,模拟国考环节

考后解析稳抓核心,完善答题技巧

11月18日上午9:00,邀你来战

更有模考大奖等你拿

✅点击报名,高分赠豪礼↓↓↓

言语理解

距离考试还有一周时间,到了这个阶段同学们对应会必会的知识点已经非常熟悉了,包括真题已经刷过非常多次,但是这个时候同学们也不要掉以轻心,我们还需要对以往的基础内容再进行重新梳理,以免遗漏一些重点,那么在言语理解与表达当中,显然最为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主旨概括题了,所以在这里我们再来重新复习一下主旨概括题当中都有哪些重点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如何去运用。

主旨概括题的做题方法包括五大关联词,包括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和并列关系。转折关系注意转折词后面的内容,可能会出现文段的重点;递进关系重点分析最后一层递进的内容;因果关系重点看结果,记得有因有果的选项要优选;必要条件关系重点看必要条件,“才”之前就是必要条件;并列关系地位相同,所以注意全面概括,不可偏颇,片面的选项容易作为干扰项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个辅证,包括背景铺垫、举例论证、原因论证、观点援引、反面论证。背景铺垫出现在文段首句,一般作为引出话题的作用,所以重点放在背景铺垫之后;举例论证是为了论证文段的话题,当话题不好理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举例论证去理解;原因论证是解释观点,可以不着重分析;观点援引的内容一般与作者观点或相同或相反;反面论证可以直接反推得出观点,注意要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及行文结构的分析,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分分这五种结构。“总”既是文段核心话题,“分”是为“总”服务的,我们做题的目标是找到“总”,同义替换找到正确答案。

以上就是我们做主旨概括题需要用到的一些基础方法,一定要将以上方法熟练掌握。

常识速记

考前十天对于有过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是需要稳住状态、保持心态的十天。尤其是最近每天在进行全真模拟的考生,如果每天错题过多很容易心态崩溃。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停下来,利用1-3天,回顾知识点。

(一)晨读时间,继续坚持时政部分的反复诵读与记忆。

(二)抓住重点,有选择的放弃。常识模块根据历年的试题,主要集中在政治、法律、科技、历史人文模块。近几年历史人文模块出题比例有所下降,考前十天我们也要有选择的放弃,参加省部级和地市级考试的考生,需要着重回顾掌握政治和科技模块。参加行政执法类考试的考生,需要着重回顾掌握政治、法律和科技模块。争取常识正确率保持在13道题左右,错误率特别高的考生,每天利用1.5小时再次夯实常识理论基础。

(三)对过去所做的套题中的错题、知识点的总结进行回顾,对于没有记住的部分,每天利用0.5小时再次进行复习和回顾。

对于整体正确率比较高的考生,稳住心态,继续进行全真模拟,同时,我们也可以停下1天的时间对过去的套题进行整体的回顾和复习,找到常识的短板,用1-2小时的时间回顾短板部分的基础讲义和已经做过的真题和模拟题。从真题中把握出题人的命题方向和规律,从模拟题中积累新的知识点。

数量关系

在仅剩的一周时间里不建议再去大量刷数量关系的题目,但是也不能将其完全放弃。各位考生需要做的是温习一些必考题型的经典例题,牢记一些简单题型的题型特征和解题套路(工程问题、容斥问题、年龄问题、基本行程问题、最值问题、错位排列问题、植树问题、方阵问题等……),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在考试当中做到简单必争且困难能蒙。

例一:工程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二:容斥问题

1.公式法

两集合A和B之间的关系:

满足条件A或B的情况数=满足A的情况数+满足B的情况数-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数

三集合A、B和C之间的关系:

A+B+C-“只”满足两个条件的个数-2×三者都满足的个数=总个数-三者都不满足的个数

2.画图法

(1)图示中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含义,标数切不可写错;

(2)注意“满足某条件”和“仅满足某条件”的区分,及“三个条件都不满足”的情形。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五大模块唯一一个可以拿到满分的模块,是行测考试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这一周之内每天都要按照考试的题量及时间标准进行资料分析的刷题,从而保持题感和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同时对于这个阶段出错的题,一定要重复做,分析出错的原因,并针对错误原因加以注意及改正。

常见错误原因分析:

易错1:考点定位错误——原因在于题干分析不完善,分析题干无需通读,只需要找到其中关键词即可。第一步找到题干时间,确定考查基期/现期;第二步找到题干题型标志词(“占”、“平均/每”“增长+%”“增长+单位”等……);第三步明确题干主题词。

易错2:数据找错——原因在于题干主题词找错,有一些材料主题词很像,可能只差一个字(例:“港澳台”,“港澳”),这就需要我们审题时主题词要明确,找数据时要认真。

易错3:计算错误——原因在于速算技巧不熟练,或计算器未比对选项差距。这就需要各位考生在平时刷题过程中养成计算前观察选项的习惯,并且多用所学技巧计算,杜绝硬算。

判断推理

一、做题时间、正确率都可以保证,则继续保持题感

判断推理模块通常考查40道题,判断推理的理想做题时间可以控制在35-40分钟左右,理想正确率为80%。如果可以在建议时间做完,且可以保证80%的正确率,建议继续坚持每天一套题目的刷题练习,保持题感。同时,可以有意识调整作息时间,做到与考试时间同频,尽量在上午9点-11点找到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做一套题目。如果复习时间有限,则至少保证每天进行5道图形推理题目的训练。

二、做题时间、正确率不达标,有针对性改进

如果做题的正确率无法达标,说明某些知识的理解存在着误区,可以重点总结常错题目的考点,发现自己的知识薄弱点,针对薄弱点再回顾一下知识理论,同时针对易错点刷题。

如果做题时间过长,也需要在做题时注意总结哪些题目消耗的时间较长,判定是因为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还是因为阅读速度较慢造成的做题时间过长,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同时需要注意统筹行测整体的做题时间,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取舍,对于过于浪费时间且正确率低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可以考虑适当放弃。

申论作文

考试还剩7天,很多考生会觉得马上就要考试了,胜败已成定局,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能不能进面试,能不能上岸,可能就在于那关键的几分。换句话说,考前最后7天,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接下来给各位考生几点考前建议。

一、整理回顾自己的错题本(1—2天)

拿出1—2天时间集中看一下自己之前做过的题目,尤其是我们报考地区的历年真题做题情况,最好按照题型来梳理,如果基础较好,这个部分应该1天时间就可以,如果平时没有及时总结回顾的习惯,这里需要2天时间来梳理。看看自己当时怎么答的,参考答案是怎样的,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是要点没有找到?还是提炼语言不够规范?如果现在做,有没有好很多?明确自己的短板,把自己的短板写到一张白纸上。

二、适当刷单题和套题(3—4天)

考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答题水平,用1—2天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单题训练,总题量5道左右。接着可以用2—3天刷模拟卷,每天1—2套,至少刷3套模拟卷。虽说与真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大机构的模拟卷还是不错的。模拟卷不仅仅可以用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其预测属性是我们很多考生想要的,也是必要的。这里注意不要因为做模拟卷得了“85+”就洋洋得意,当然也不必因为做模拟卷得了60分左右就灰心丧气。这时候我们的心态应该更多关注其答案的形成而不单纯是成绩。我们应该好奇材料中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语言应该怎么表述更规范,大作文可以从哪个角度切入进去。把模拟卷当作一个有一定预测性质的素材库。

三、整理写作素材,设计多功能文章开头(1—2天)

可以花1—2天时间整理文章写作素材,尤其是好词好句、事实论据等。当然还可以注重准备一下开头。都说“得申论者得公考,得文章者得申论。”而文章的开篇好不好会直接影响考官的印象。所以,我们可以试着预测一下,今年可能会考什么话题,有意识地积累好词好句,整理一个漂亮的开头。如果自己没有范围或者不知道从哪里整理素材,那就提前整理一个多功能的,背景式的开头。例如:“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转型升级阵痛期……”我们提前准备的素材要比自己现场想要好很多。

1元365公考计划(广告)

公务员1元考试计划启动啦
23年8月至24年省考笔试分阶段解锁
带你吃透核心考点!
熟练掌握答题模型
限量发售,点击抢购!

小哥哥 小姐姐

好内容快转发给身边的人哦

(本文含有课程及图书等营销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