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促进协同育人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近日,市教委发布了《关于重庆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的通报》,确定渝中区、丰都县、南岸区等10个区县为重庆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各实验区如何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

如渝中区将协同育人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工作实施意见、家庭教育五年规划,健全家庭教育指导联动工作机制。依托行业专业优势,打造"行业专家+学校教师+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同育人专业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强课程研发,分年龄段开发家长全员课程、个性定制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共计500余节。联建少年宫等一批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三峡博物馆等一批免费场馆,共用共享社会育人资源。定期对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综合督导、专项评价。

九龙坡区成立了区级家校社协同育人领导小组和研究指导中心,出台"家长教育行动计划"系列配套文件。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同学会共10960个,成立家庭教育试点学校12所、试点班级187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家访行动",常规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课堂"活动。强化"社区教育",建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未成年人文体活动中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各156个,开设各类公益活动6000余场次。深化"家长教育讲师团"执教"爱心教育"课程,家长教育服务指导体系全方位全覆盖,形成九龙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渡口区构建"三有三全"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坚持规划引领,出台《大渡口区中小幼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专家支持"五合为一"的家庭教育联动工作机制。

深化改革创新,启动"有义方·大渡教育"校家社协同育人项目,实施"6+N"家庭教育成长计划,创办"有义方"公益学堂和智慧父母大讲堂,构建平台、课程、阵地、指导"四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拓展阵地建设,成立大渡口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家长学校(服务点)127所,组建家庭教育中小幼一体化研究联盟,创建市级家校社共育暨家庭教育实践学校、市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等20余个,实现家长学校、教育课程和家庭指导全覆盖。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