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栏目由网易号平台出品,旨在弘扬社会正义,曝光虚假伪劣产品。

出品|智商税研究所

作者|一缕光

感统训练是什么?

想必很多人对“感统”这个概念都很陌生。

“感统”理论最早是在1969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所提出,感统也就是感觉统合的简称,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

感觉统合失调,即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情况,也称为学习能力障碍,多发于成长过程中的婴幼儿身上。

不过,“感统失调”并非出自正规医学教科书,因此围绕这一概念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因为个人“感觉”差别极大,是否“失调”并没有清晰的界线。

感觉统合失调,即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情况,也称为学习能力障碍,多发于成长过程中的婴幼儿身上。

不过,“感统失调”并非出自正规医学教科书,因此围绕这一概念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因为个人“感觉”差别极大,是否“失调”并没有清晰的界线。

按照这一理论,孩子出现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情况,都会被归结为“感统失调”的范畴。

基于此,不少父母因为自家孩子发育中出现的“异常行为”开始担忧,此时如果恰好注意到培训机构打出“通过感统训练等手段改善、纠正孩子失调情况”宣传语,再看到各式各样的训练项目,恐怕很难做出理性的判断。

最近几年,国内的确也涌现出了不少以“感统训练”为主题的儿童训练项目,伴随兴起的则是类似“感统培训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

“智商税研究所”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缺少行业规范和约束,“感统训练”这一领域其实存在许多不为人知的乱象。

在某平台以“感统培训”为关键词,一下子能搜出不少五花八门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商税研究所”以一名咨询者的身份,先后与平台上两位从事“感统技能证书培训”的老师进行了沟通。

先看第一个。

根据其介绍,想要拿到感统技能培训师的证书,大概流程很简单:报名交学费→线上学习→参加考试→取得证书

算上学费,以及后期的报名考试费、证书制作费,一共需要花上差不多3500块。

当被问及“毫无相关专业经验,0基础的话适不适合报名学习?”这位老师给出肯定的答复,并且表示,大专以上的学历都可以报考,可以说基本没什么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言语中不难发现,这位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颇为自信,他称“一般跟着我的学习节奏走,都能通过”“我之前带的班50位学员,全通过了”。

交流最后,这位老师还继续介绍所在地的情况,家长肯替孩子在这方面的训练上花钱,对想从事这一行业的初学者来说,的确是不小的诱惑。

相比较上面那种拿证方式,自主学习自主考试,下面这位老师的方案更为直接。

只交报名费和提供个人资料,培训机构竟然可以直接代替学员参加考试!

而报名的定金加上余款,仅仅需要1500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毫无从业经验的门外汉摇身一变,就变成一名高级培训师了,厉害吧!

不少培训类的证书考核,都会分为“初中高”三级,而当“智商税研究所”问及感统培训是否也分等级进行考试时,这位老师告知:一般都直接报高级,没必要多花钱,省事。

不知道看过这样一段对话,家长们会不会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名没什么培训经验、仅靠花钱买证的所谓老师?

而综合不少培训机构宣称的所谓“权威证书”来看,各种样式、发证单位可谓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

实际上,像是感统训练师或者感统咨询师,都没有所谓的国家认可或国家颁布的证书,不是技能等级证书,也不是从业证书或资格证书。所谓的感统训练师证书,只能证明你学习过相关课程,并且不少单位和机构也都可以发布感统训练证书,盖个戳,把证书包装的看起来高大上一些,就完事了。

某种程度来说,行业的混乱也使得家长们对“感统训练”产生了极大的认知偏差,有不少宝妈表示训练之后确实对孩子有帮助,当然了,说花了钱打水漂的同样大有人在。

有家长吐槽,自己花了五万多块买了100节课,课没上完就退了,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带孩子到处玩,而现在孩子感统失调的症状已经都没了。

还有这种,因为疫情导致课程暂停,但反而三个月之后孩子进步很大。

这位家长更是夸张,自曝为了感统的课花了十万,如今感叹是妥妥的智商税。

在家长交流群里,讨论起感统训练的话题,家长们也都在怀疑性价比、课程的专业性,有报了课的家长直言“有种被任人宰割的感觉”。

家长们的担心也有道理,一名从事感统训练的专业人士曾曝过行业内幕:有一位在沈阳开感统机构的人加其微信,想向其学习一下儿童心理,但此人在朋友圈发了很多自己机构的感统训练视频,在她看来都非常不专业。她还在北京发现,某知名连锁培训机构,大滑板的滑道长度不足,根本没法给孩子提供有效的训练效果,这就是很多孩子参加感统训练后觉得一点用都没有的原因。

专业医生曾指出,儿童本身就处在快速的动态发育中,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个体发育差异也十分合理,并非真的感统失调。感统失调并不是疾病,它只是一种症状,家长应该科学看待,保持理性。孩子是不是存在感统失调,培训机构、早教机构无法作出专业诊断,应当由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总的来说,感统训练倒不是一无是处,不能将其一杆子打死。系统性的课程,加上科学专业的训练方法,的确会给一些孩子带来帮助。家长们需要提防的,是那些打着感统训练的幌子,进行高价课程售卖的黑心机构,给孩子花大钱,结果给孩子上课的是不专业的培训师,用的是不专业的训练器材,这才是真的交了智商税,花了冤枉钱。

作为家长,其实可以自行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先带着孩子在家练习,多参与户外活动,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本身做这些也会增加与孩子相处、互动的频率,而在一些简单的游戏或者训练中,家长也会对孩子的成长状态有更细致和全面的了解。

最后,“智商税研究所”要给家长们提个醒,孩子出现状况还是要尽可能去正规医院做检查,此外,倘若要为孩子报名尝试一些感统训练,必须要对报名机构的经营资质、师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多进行比较,不能被机构的宣传话术牵着鼻子走。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家长们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为此盲目“砸钱”!

如您有医疗类违规线索报料,请发送至邮箱:xszj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