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6岁的王汉伦父亲去世,家道中落。

岂料,她被大哥掌控勒令退学,更是强行被卖给了一个煤矿督办为妻。

然而结婚没多久,她发现丈夫和日本女人关系暧昧,甚至涉及通敌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汉伦

01

王汉伦原名叫做彭剑青,是苏州书香门第、是祖上状元彭启丰、彭定求的后人。

她父亲的慧眼独具,让她在圣玛利亚书院接受教育,开启了与众不同的人生。

然而在她16岁那年,父亲的离世,成了她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哥哥的老旧思想让她被迫嫁给煤矿督办的一位姓张的男人,步入了不幸的婚姻。

婚后,她发现丈夫与日本女人关系不清,更为严重的是他的通敌行为。

最初她尝试劝解,却换来了暴力对待。

后来她决定结束这段婚姻,勇敢提出离婚。在那个年代,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丈夫的赡养费,她也拒绝接纳扭头便离去。

回到后家中,哥嫂冷言冷语的不待见她,不受欢迎的她明白,自己必须自立。

于是她寄宿在上海干妈家里,开始寻找工作,先是在小学教书,后在烟草公司任职。

她不断提升自己,又学会英文打字,进入洋行工作。

在当打字员期间,由于王汉伦天生丽质,被同事推荐进入影坛后,并认识了一影片公司的股东,并认识了导演。

02

当时,影片公司正在筹拍影片《孤儿救祖记》,需要物色一名女主演。导演发现王汉伦很上镜,就选了她当女主角。

她的电影之路开启,以每月20元的片酬开始,却凭借才华迅速红遍电影界。

然而在那个年代,演艺圈并不被看好,甚至演员被视为不体面不入流的的职业。

王汉伦的兄嫂得知她成为演员后,感到极度愤怒,认为她败坏了家族声誉。

王汉伦毅然决然地与家庭划清界限,并改名为王汉伦。

接着王汉伦在影坛的表现越发精彩,她将生动的表演艺术带入电影,使作品大受欢迎。

她在电影中大放异彩,但片酬始终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后来,她转投其他电影公司,希望获得更好的回报,却屡次遭遇拖欠工资的困境,特别是在南洋宣传时遭遇欺骗后,她决定自己创办电影公司。

谁知道,1931年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日本人开始插手中国电影产业,想企图利用文化输出影响中国人的思想。

王汉伦拒绝与侵略者勾结,她始终不向侵略者屈服,宁愿放弃显赫的电影事业,生活艰难也不出卖自己国家,干脆不搞电影了。

此后,王汉伦将她的职业生涯转向美容行业。

她成为国内最早研究美容技术的女性之一,开办的美容院提供烫发、化妆、修指甲、祛斑和去皱等服务,吸引了众多名人显贵和影视明星的关注。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下,王汉伦不得不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和压力,导致她关闭了美容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期,她的经济状况十分拮据。

艰难时,王汉伦曾与一位男性文人结婚,婚礼上还请到了学者章士钊作为证婚人。

然而,这段婚姻并不幸福。她的丈夫不仅沉溺于酒精,还有极端的行为。

如在醉酒时逼迫王汉伦吃下他的脚垢和鼻涕,且常派人监视她的一举一动。

王汉伦无法忍受这样的婚姻生活,最终选择了第二次离婚。

抗战胜利后,王汉伦曾尝试重返电影行业,但面对公众和同行对她“年老色衰”的嘲讽,她发现重返银幕的道路并不顺畅。

04

解放后,她曾客串演出过慈禧太后的角色,由于当时的电影主要聚焦于工农兵的生活,她对这些类型的角色并不熟悉,只能担任一些配角。

在WG期间,王汉伦遭受了批斗和家宅被抄查的苦难,她珍藏的电影资料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没收。

在没有家庭和子女的晚年,她将养猫作为生活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汉伦

最终,在1978年,王汉伦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结束了她波澜壮阔却充满坎坷的一生。

“风雨兼程,却始终不失本色。”—— 概括了王汉伦的一生。

面对无数挑战与变故,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底线,不屈不挠,保持真我。

但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证明了,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他们的职业成就,更在于自己的人格魅力。

她的一生,或许在某些人眼中不算完美,但她的坚韧、勇气和坚持,使她成为了那个动荡年代的一个独特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