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晴空云鹤的武汉教育学区系列文章第82篇,全文约4500字。

最近,网传武汉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在2024年可能有三项变革,一是中考体育将从“三大球”改为“六大球”,学生选项自主性大大提升;二是公办重点高中取消国际部;三是华师一附中取消“专县生”招生计划。

当然,以上三项变革都是传闻,具有较大的可能性,不过最终还是以教育局的正式文件通知为准。

即便如此,晴空云鹤也要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这三项变革,点一个大大的赞!

一、“三大球”变“六大球”,却是从“竞技体育”迈向“兴趣体育”的一大步

据有学生家长网上爆料,2024年武汉市体育中考改革的最新消息,有的学校已经发出书面通知,有6点调整。

(1)将“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改为“六大球”(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适应学生类型大大增加。

(2)篮球取消了上篮,改为运球,难度大大降低。

(3)六选一改成了五选一,抽签变为学生自选,自主性大大提升。

(4)去掉了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实心球,新增了游泳选项。

(5)连800米或者1000米长跑,可以选择四分钟的跳绳。

(6)总的来说,各项目满分标准要求有所下降。

晴空云鹤认为,以上调整可以看出,体育中考的指挥棒,已经从传统的“竞技体育”转向“兴趣体育”,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自主选择和兴趣发展,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作为一个学生年代的“资深体育差生”,对我来说,体育考试一直是所有考试中难度最大的考试,也是让我感觉最痛苦、最有挫败感的考试。相比而言,其他文化类课程考试,我一般都比较自信,至少没有明显的畏惧心理。

每次参加体育考试,我都是如临大敌,惴惴不安,诚惶诚恐,因为即使我拼尽全力,不少体育项目测试依然难以达标,尤其是力量型和速度型的测试。

学生时期我不时也打打篮球,带球对抗等很弱,但投球精准度是我的优势,状态好的时候投篮十拿九稳。足球只踢过一两次,很考验人的体力和耐力。乒乓球是我擅长的球类,羽毛球水平一般。

跑步、铅球、跳远和引体向上等这些都是我的弱项,大学期间,为了应对体育测试,我坚持天天去操场跑步、做引体向上,几乎风雨无阻,以致于我的一些同学都误以为跑步是我的爱好,但是我从来没有把这些田径类项目视为兴趣爱好,我仅仅只是为了考试能过关。即便如此,我的体育考试,也都是因为体育老师看我平时的态度很认真,放放水才让我勉强过关的。

人,生而不同,禀赋各异,有的事情,自己可能需要拼尽全力,但别人可能不费吹灰之力。自己要提前准备两三年,可能还不如别人临时抱佛脚。

唯一获得过体育满分的测试项目就是游泳。作为一个长江边长大的“旱鸭子”,学会游泳,说起来真的很无奈,都是被“游泳考试不过关不能拿毕业证”给逼的!第一次下水前,我特地去图书馆找了游泳的书,认真地看,在宿舍里比划,被很多同学们笑话过。好在游泳是个技巧型的运动,与力量和速度的关系不那么大。对于学习,我可是认真的。作为一个穷学生,我很珍惜每一次下水练习的机会,经常请教老师、同学,反复去揣摩、练习、复盘,要求自己每一次下水都有明显进步,前后不到十次就比较熟练了。考试要求游完50米就达标了,结果我游了100米,原来笑话我在宿舍比划的部分同学还没有我游得远。体育老师看我进步很大,给我打了满分。

从我这个体育差生的个人视角,来谈谈我对一些体育测试项目的体会和看法。

篮球、足球主要是面向男性的运动,会打篮球、踢足球,对男生来说,篮球和足球不仅可以带来竞技体育的乐趣,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是终身受益的一项体育运动和人生投资,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招人的时候都会青睐擅长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优势的人。

不过,篮球、足球对女学生来说,普遍不太适宜,大多数女生也没有学习篮球和足球的必要性。

再说到排球,尽管中国女排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但是排球依然缺乏实用性、普适性且群众基础薄弱,天生就是小众运动球类。在很大程度上说,排球属于男生不玩、女生不爱的“鸡肋型”球类运动。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都属于轻量型的小球,还有游泳等运动,男生女生都很合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备良好的社交属性,也是体育运动消费产业的重要项目。

从三大球变为六大球,篮球从上篮改为运球,这些变革都非常好,更加与时俱进,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以前我做过一个体育产业和文化体育公园项目方案,对体育产业规划和发展趋势,有过一些学习和研究。

虽然我不是球迷,但是很欣赏前国足主帅米卢所倡导的“快乐足球”、“态度决定一切”的理念。

从1984年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们已经走过了重点发力竞技体育、为国争光、需要自我证明的集体式体育时代。

今日中国,已步入国运正盛、民族复兴的新阶段,我们正迎来“健康人生”、“快乐运动”、“兴趣体育”、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新时代。

很高兴看到武汉中考体育测试项目的变革,正符合这种社会发展趋势,让每个学生有更多个性化的选择,让更多学生能够把体育运动当成一种兴趣爱好、一种人生投资,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应试负担。

同时,这些变革也将产生积极的外部性,也会同时促进社会性体育运动的消费,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公办重点高中取消国际部,本质上与大学剥离二级学院、公参民学校回归公办相一致

近期传闻武汉市的重点公办高中将取消国际部。

目前武汉市一共有9所公办的重点高中开设有国际部,分别是华师一附中国际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国际部、武汉二中国际部、武汉六中国际部、武汉一中国际部、武汉十一中国际部、武钢三中国际部、洪山高中国际部、武汉外校国际部,招生计划大多60人左右,一年学费大多为5万到十多万元。

此外,还有武汉中学国际课程实验班、十四中中俄实验班、经开区一中国际班等部分省级示范公办高中开设的国际班。

2022年,北京市正式禁止公办学校开设国际班,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终止,成为北京第一个被终止的公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随后,深圳、上海、广州等地也开始对公办学校国际班进行叫停或者规范约束。

202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卫提出“公立保公平、民办管择校”的方针,并且提议全国范围内取消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的开设,公办高中应该逐步取消国际班,将国际课程让位于民办学校。

2021年9月1日起,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正式生效并实施。

该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以管理费等方式取得或者变相取得办学收益。”

“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和独立的专任教师队伍,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办高中开设的国际部(班),本质上跟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大学设立的二级学院基本是一致的。

早在2003年前后,教育部就明确要求,高校要将二级学院进行剥离,比如,在武汉,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的武昌首义学院、东湖学院、汉口学院等,都是原来的大学品牌输出合作办学的二级学院,后来都纷纷更名,独立办学,成为真正的民办高校。

2022年,全国很多城市的公参民学校都重回公办教育体系,公参民学校的性质属于义务教育,所以不能转成民办学校,只有一个选项,就是重回公办。

所以,公办高中取消国际部,也是必然的。总体上看,武汉市公办高中的国际部(班)规模不算大,取消的影响相对有限。

国际教育属于小众化的特殊教育选择,属于主流公办教育的补充,应该让位于市场,让民办学校去承接这一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这些取消国际部的高中会多腾出一些校舍空间来,增加高中招生计划,让更多学生能上优质公办高中就读。

三、华师一附中取消“专县生”招生,极化是弱者的策略,均衡化才是强者的选择

2023年7月初,晴空云鹤写了一篇文章《一花开后百花杀,2023武汉高中高考成绩喜报背后的隐忧》,这篇文章有2万多的阅读量,文中我专门建议,应该要及时阻止华师一附中“专县招生”的继续推进,这个做法会极大破坏湖北省长远发展的根基。

很多读者都赞同我的观点,不过也部分读者提出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一位读者专门给我发一份比较长的私信,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华师一附中的“专县生”做法是很成功的,我的批评不太合适。

我并不清楚这位读者的身份,至少可以确定一点,他大概率是华师一附中的学生家长或者学校老师领导之类。

单纯从教育办校的角度来说,华师一附中无疑是成功的。

如果站在更高的维度、更大的视野来看,华师一附中“专县招生”做法,对湖北全省而言,则更多地体现为“负外部性”,贻害很大。

不论是城市、学校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或者是个体的发展与竞争,对于弱势的一方来说,单点突破的“极化”方式,往往是最佳的竞争策略,也就是管理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三大著名竞争战略之一的“聚集化战略(集中战略)”。

从我们熟悉的中西部地区“强省会战略”来看,武汉、成都、西安、郑州、长沙等都采取了极化竞争策略,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是吸引更多的资源,并且能给全省带来增量价值。如果没有强省会,本省就难以吸引优质产业、留住优秀人才。可见,“强省会战略”是相对成功的竞争发展策略。

在基础教育领域来看,中考是市内竞争,高考是省内竞争,并不产生增量价值,而是存量竞争的零和博弈。

一个优秀的湖北学生,如果不属于华师一附中,也完全可以属于黄冈中学、荆州中学、襄阳四中五中、宜昌一中、恩施中学、黄石二中或者某个县一中等等。

一个华师一附中不足以支撑湖北的基础教育,教育资源的过度倾斜,结果会是“一花开后百花杀”;作为教育强省的湖北,需要的是“百花齐放春满园”。

极化是弱者的竞争策略,均衡化才是强者的正确选择。如果在增量市场,打造增长极,效率优先,是有必要的;但在存量市场,公平优先,均衡发展,适当兼顾效率,更加重要。作为“教育强省”的湖北,不宜作出短视的选择。

华师一附中“专县招生”的做法,一方面挤占了武汉市考生的招生计划名额,另一方面通过薅湖北省地市州的羊毛,进一步削弱了湖北省地市州和县域的基础教育根基。

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低生育率的社会大背景下,发挥湖北教育强省的优势,需要延续人口红利,更要争取人才红利。

湖北省人口红利的来源地主要在地市县,人口生育意愿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在地市县,因此,地市县的基础教育必须要保持相对均衡、相对优质的水平。

一旦地市县的基础教育根基被摧毁,将会加速省内县域教育“荒漠化”,引发人口生育意愿的进一步下降,同时也会伴随着人口持续外流,最终会加剧全省人口危机,最终会极大破坏湖北长远发展的根基。

韩国的教育严重内卷和人口严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发人深思。

当前我国各项政策的导向很明显,用大白话来说,凡是一切不利于生孩子、不利于共同富裕的行业和领域,都将在打击和限制范围之列。

所以,华师一附中取消“专县生”招生,正是符合这一趋势导向的应时之举!

以上是晴空云鹤的一家之言,欢迎读者朋友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交流。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