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杨洪传有这么一段记载,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刘备和曹操战与关中,发动了蜀地所有的劳动力,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可见汉中的重要性,汉中为什么这么重要呢让刘备几乎拼尽了全部。

首先汉中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

汉中南临巴山,北依秦岭山脉,位于川、陕、甘、鄂四省冲要地带,自古为南北双方必争之地。汉中盆地地处陕西省南部,秦岭、大巴山的江汉上游,粮食储备充足,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其地西起勉县武侯镇,东至洋县龙亭铺,东西约116公里,南北宽约5~25公里,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

在汉江冲积下,形成了一条狭长槽形陷落盆地。盆地内有四级阶地,第一、二阶地因沙土质量高,地面平整,面积广阔,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而第三、四阶地由于地面崎岖,沟壑纵横,或为贫瘠旱地,或为丘陵山地,成为重要的战略纵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中盆地位于亚热带气候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年均温 14~15℃,雨量充沛,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河流不冻,冰雹大风等灾害天气少,是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天然场所。耕地面积集中,利于灌溉,是重要的粮食产地。

而汉中处在四川盆地和关中盆地重要的连接点,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蜀道。

蜀道是古代四川地区与关中平原交通运输中最重要的通道,南北政权交战时,多以蜀道为主要的行军路线。自关中平原而出,翻越秦岭、巴山,抵达汉中盆地的道路主要有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故道(陈仓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褒斜道,起自汉代褒中县(今汉中市与勉县接境处)褒口,经石门、三交城、二十四孔阁、赤崖,溯褒水河谷而上,出斜谷口至郿县,全程四百七十里

傥骆道,傥骆道得名于其南口位于汉中洋县傥水河口,北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傥骆道长约240公里,是褒斜道、子午道、连云栈道等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

子午道,南口曰午,在洋县东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

故道又名陈仓道、嘉陵道、散关道等。在该栈道北端入山口曾设有陈仓县,称之为陈仓道。而陈仓道北端需翻越秦岭上的大散岭,岭上曾筑有大散关,又称之为散关道。嘉陵江上游一段宋以前称为故道水,水出陈仓县之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水,谓之故道水。

陈仓道是巴蜀联结关中的重要干线,其大致走向为:今天陕西省西安市出发,向西至宝鸡,后折向西南,经益门、大散关、黄牛铺、黄花铺、白石铺等,过两当、徽县后抵达略阳,由略阳东南行至勉县即可进入汉中,也可以继续向西南行,沿金牛道,进入成都平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仓道地处关中、汉中与巴蜀的核心地带,由成都平原北上经故道,可东进关中,亦可控制陇右地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且故道走向多沿嘉陵江河谷一带,四川地区的衣服和粮食等辎重可利用嘉陵水运往武都、天水等地,亦可沿散关、陈仓运往关中前线,因此陈仓道虽较褒斜道、傥骆道距离最远,但由于其经过风县、两当、略阳等处,利于大军整顿和粮食补给,因此被历代军事家选择为进军路线。

自汉中盆地出发,翻越米仓山、大巴山联系四川盆地的道路,主要有三条:剑阁道、米仓道、洋巴道。

金牛道,自沔县而西南至四川剑州之大剑关口,皆谓之金牛道。

金牛道的基本走向为:从汉中出发,由勉县西南行,过烈金坝,进入五丁峡,穿七盘岭,过今天广元市的龙门阁、明月峡之后,再经剑门、柳池驿等抵达成都。金牛道是川陕间咽喉要道,多作为重要的行军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安十七年到十九年(212-214年),刘备灭刘璋,自葭萌关向白水关进军,一路攻克绵竹、雒城,攻取成都。魏景元四年(263年),钟会自剑阁攻下成都。这几次战役均取道剑阁道。此后历代攻取四川的军事活动,也多由剑阁进兵。

米仓道。在大巴山西南隅与川西北之龙门山相接,在南郑之南,称米仓山,自南郑出发,经濂水谷道、嘉陵江之流南江等可达四川巴中,自古便是一条重要的运粮通道,故曰米仓道。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张鲁南逃,奔南山,入巴中。

洋巴道,由长安出发,经子午谷取道西乡、洋县,经由达州、万县后抵达重庆的一条古道。关于其开凿时间,多认为其开凿于唐代,唐玄宗为杨贵妃运送荔枝所开通的。

2.汉中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

刘邦还定三秦

楚汉元年(前206年),刘邦自关中南入汉中,刘邦本意成为关中王但因不敌项羽,被项羽置于偏远的巴、蜀、汉中,因此,欲兴大兵与项羽决战。萧何劝其暂时退让,以待时机成熟,他认为汉中是极富有战略价值的后方根据地,如果“养其民以至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此时刘邦军力由十万锐减至三万,如果此时贸然与项羽交兵,无异于以卵击石。萧何透过复杂的现象,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劝住了刘邦。此时,刘邦另一位重臣韩信在楚汉战略形势不明之时,献《汉中对》,韩信《汉中对》分析了项羽英勇善战、号令天下,且拥兵数十万、地盘广大等客观条件,又指出残暴好杀、不善于用人、缺乏政智慧等性格缺陷。

韩信暗度陈仓战略中,萧何在前期搜集情报是汉军胜利的先决条件。由汉中进入关中的主要谷道,司马欣率军驻守在子午道北端出口,章邯则分兵把守褒斜道、陈仓道及祁山道等各处隘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汉军如若从子午道、褒斜道等进兵,非但面临高山险阻、楚军谷口设伏的不利因素,更暴露了刘邦欲袭取关中的战略企图,因此刘邦将进军线路选定为经陈仓道,突袭陈仓城。陈仓城虽然较褒斜、子午等道守备空虚,但陈仓道路途迂远,且险阻众多,有天险大散关,易守难攻,自古为“秦、蜀之噤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动章邯西进的也是刘邦主力大军,曹参、樊哙西进陇山,只是为了调动敌军陇西一带的兵力,保障刘邦主力攻打陈仓。

楚汉元年(前206年),刘邦拉开暗渡陈仓之战的序幕。汉军兵分四路,曹参“初攻下辩”靳歙西击章平军于陇西,郦商定北地、上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军进击陇西地区的同时,消除了由陈道进军侧翼的威胁,摆脱了一旦攻坚受阻、腹背受敌的危险。汉军主力前锋樊哙沿陈仓道水北上,经陈仓道道,出大散关,直趋陈仓。

章邯将重兵部署在秦岭诸谷道出口附近,未曾想到汉军出陈仓,仓皇迎战,以轻车骑布阵,意图阻击汉军。汉军大将樊哙一战击破敌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章邯孤军败退,放弃雍城,东奔至废丘一带,命部将章平好畤自守废丘,以待援军。汉军前锋紧追不舍,围攻好畤。此时塞王司马欣派遣大将赵贲等人率军驰援废丘,翟王董翳也率军向泾水地区挺进,章邯在得知增援的消息后,亦率军沿渭水北岸西晋,在壤乡附近,与汉军主力及曹参、樊哙等部,进行主力会战。汉军大获全胜,章邯再次退守废丘。此时汉军一部仍围困废丘,一部与周勃等军会师,击破赵贲等,攻入咸阳。在汉军势不可挡的攻击下,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雍王章邯自杀,刘邦平定关中地区,赢得了至关重要的一仗,极大地增加了军事实力,打开了争夺天下的出口。

汉中是蜀地的门户 占据汉中也可和蜀地构成一个完整的战略纵深

东汉末年的西北地区与巴蜀地区即形成了一个多方角逐的地理政治格局。处于这个格局力量中心的光武政权和处于非力量中心的隗嚣、公孙述、窦融无时不刻的进行着互动。

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汉哀帝时,因其父调任河南都尉,公孙述遂补任为清水长。由于公孙述善于处理政事,地方社会治安稳定,王莽天凤年间,提拔为导江卒正,居临邛,迈出了他仕途上最坚实的一步。王莽被杀,更始立,各地英雄纷纷起兵应汉,南阳人宗成率众入蜀,商人王岑于广汉雒县起兵,蜀中大地英雄集结,在面临外来乱兵压力,自身生存遭受严重威胁之时,公孙述诈称汉使者自东方来,“假述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绶”,改弦易辙由此成为汉臣,在获得百姓拥戴后,组织精兵,大破宗成,攻略广汉、巴郡等地,益州震动。不久,自立为蜀王。当光武称帝时,公孙述手下功曹李熊给他谋划了割据四川的战略。

李熊认为蜀地物产丰富,经济富裕,存在割据的可能性。巴蜀地区皆掌控在公孙述手中,交通四通八达,运输条件优越。且巴蜀地区易守难攻,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战略纵深大,利于割据。公孙述采纳其意见,于是在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为天子,号成家。称帝之后,公孙述利用更始帝大将军刘嘉与汉中军阀延岑交战之际,果断出兵,命部将侯丹率军攻占汉中,控制了割据巴蜀的北境门户。攻占汉中后,(公孙述)“遂大作营垒,陈车骑,肄习战射,会聚兵甲数十万人,积粮汉中,筑宫南郑。又造十层赤楼帛兰船。”此时的公孙述控制秦代的汉中、巴、蜀三郡之地,和益州的面积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少仕州郡,曾被王莽国师刘歆招募为属官,刘歆死后回归乡里。更始元年(公元23年),隗嚣与其叔隗崔等人纠结陇右地方大姓数千人,起兵反莽。他顺应了时代的人心,既不苟同于山东各路之刘姓支系起兵,也没有像安定卢芳之流诈称刘汉宗室,更不像公孙述公然以异姓王称王称帝,因此获得了士大夫阶层的支持,“三辅士大夫避乱者多归嚣”,大军势如破竹,“分遣诸将徇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皆下之”,控制了凉州地区,成为了左右地方格局的重要力量。

尤为重要的是隗嚣所控制的陇右地区,在地域上与巴蜀接壤,是刘秀通往巴蜀地区的主要通道,沟通陇蜀的主要道路如嘉陵道、祁山道、阴平道均是行军作战的必由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陵道,是沿川、陕、甘交界处的嘉陵江行进得名。以河池(徽县)白水镇为枢纽,西南可抵武都,东北至陈仓道道,顺江而下则可抵达汉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陵道是陇右向汉中、巴蜀方向最为快捷的运输通道,有利于蜀地大米、食盐等进入陇南,是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的桥梁。

祁山道,自天水为起点,穿越秦岭向南,过成县后向东在徽县分为南北两段,北段过两当后与陈仓道交汇,经连云栈道与褒斜道交汇后抵达成都平原,南段则越青泥岭至略阳后,通过金牛道,抵达成都平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祁山道“扼蜀之要,控攻守要冲,进可图陈仓,退可固守巴蜀,是巴蜀间的主要道路之一,也是历代行军选择的交通干线。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其中两次走的都是祁山道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公孙述称帝后,关中、陇右、巴蜀形成三方争霸的格局。隗嚣成为公孙述与刘秀争霸中一个重要的筹码,隗嚣倒向一方,便会对另一方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因此刘秀利用陇右的隗嚣牵制川蜀的公孙述,争取时间统一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此后腾出手来收拾陇右的隗嚣,而此时公孙述虽然已经和隗嚣结盟,但并未全力救援,最后还是被刘秀吞并。

到了东汉末年,在南北对峙下,汉中对南方的意义远比对于北方的意义重大些。由于嘉陵江与汉水的原因,汉中与南方的联系更密切,也源于秦岭之险峻比大巴山更甚。汉中越秦岭北进较难,越大巴山南进却较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占据益州的刘璋,长期面临北面来自汉中的军事压力。曹操攻打汉中消息甚嚣尘上时,别驾从事蜀郡张松曰:“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曹操亲率大军攻打汉中,拿下汉中后,下一个目标无疑将是益州。无论是张鲁还是刘璋,均无力与曹操对抗,吸纳外援,保全益州,是当务之急的大事。赤壁之战后,刘备的军事实力虽然有所增长,但其主力部队镇守荆州,进入益州的军队有限。

刘璋自认为益州险固,兵精粮足,有山川之险,刘备纵然有非分之想,亦可据险自守。但是他忽略了刘备的威望,初入蜀时,就将蜀中谋士张松、法正发展为内援,刘备前见张松,后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因问蜀中阔狭,兵器府库人马众寡,及诸要害道里远近,松等具言之,又画地图山川处所,由是尽知益州虚实也。

攻占益州是诸葛亮《隆中对》早有的战略规划,也是刘备集团始终不变的国家方针,当孙权意图与刘备联合取蜀,派周瑜陈兵夏口时,刘备严词拒绝,对周瑜说:“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有失信于天下也。”又派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各镇要地,阻挡东吴进军。刘备早已将益州视为囊中之物。从这个角度说,刘璋为求自存,迎刘备入蜀,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

益州与汉中本为一体,张鲁政权的存在人为的割裂了这种地理上的联系,因此张鲁势必需要夺取益州作为汉中的大后方,而刘璋也要通过占据汉中,采取前沿防御战略,建立战略纵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中地区既可作为进攻大军的前沿阵地,又可成为防御一方的后勤保障基地,同时还有战略缓冲的价值,但仅坐拥汉中无益州,孤悬于外,直接面对来自陇右、关中的军事压力,最终亦无法实现长治久安。

赤壁之战粉碎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梦想,但并没有改变曹操强孙刘弱的局势,曹操仍具备统一全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孙刘结盟联合抗曹的基本格局依然没有改变。曹操为了继续保持对孙刘的军事优势,扩大其领土面积,壮大经济区的实力,夺取关陇地区以及汉中地区,便是迫在眉睫的要务。

曹操起兵之初,就已经认识到陇右、关中等地的军事价值,在与袁绍、吕布、张绣等群雄逐鹿中原时,担心袁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形成对自己的包围夹攻之势。南下征讨孙权时,他担心西凉马腾等人割据关中,拥兵叛乱,故采取阴柔并济的措施,将马腾诱至京师,丧失其对西凉军的控制,实质上是以马腾为人质,尽最大可能降低马超造反的风险,又“表腾为卫尉,子超威将军,统其众”给予高官厚禄,以安其心。赤壁之战失利后,南方暂不可图时,曹操自然要腾出手来解决马腾、马超这一长期盘踞在西北地区,自己身后的心腹大患。

曹操先令曹仁率军佯装攻打潼关,以声东击西的战术,将关西军主力调离各自防区,又命徐晃、朱灵率步骑兵四千,乘夜渡过蒲坂津,抢占河西之地。而后在徐晃、朱灵的接应下,曹军主力西渡黄河,抵达渭水北岸,绕过潼关天险,截断马超等人的归路。最终利用西凉军内部矛盾,采取反间计,大破马超、韩遂,平定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曹军也付出了死者万计的惨痛代价,此后曹魏大将杨阜、姜叙等人击败逃奔陇右的马超,曹操又派夏侯渊扫除了长期盘踞在陇右地区的枹罕羌王宋建,基本平定关陇地区。与此同时,刘备夺取益州,自领益州牧,军事实力猛增,已成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趁刘备在益州立足未稳之时,发动了攻取汉中张鲁的军事行动。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曹军攻破汉中的门户阳平关,张鲁深知大势已去,将金银珠宝、府库钱粮封好,自米仓道入汉中。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最终平定汉中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汉中之地后,两国接壤,与刘备的正面较量已摆上日程。夺得蜀地的刘备因荆州归属权的问题,与孙权爆发了严重的军事冲突,刘备亲率精兵五万驰援公安,益州空虚。因此曹操谋臣纷纷进言,司空仓曹刘晔与丞相主薄司马懿力主曹操攻取益州。

二人认为刘备平定蜀地不久,人心未附,蜀人听闻曹操攻取汉中之后,“蜀中一日数十警,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可见刘备尚未在益州完全立足,其麾下的荆州集团与刘璋遗留的东州士人集团、本地益州集团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正是趁虚而入,一战平定蜀地的绝佳机会。曹操以“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为由,拒绝了二人的建议。

曹操放弃攻蜀,也是考虑到后方不稳,征蜀困难、粮运不济,且刘备集团实力强大,帐下文臣猛将极多,巴蜀山地,行军困难,大军将面临异常艰苦的攻坚战等因素。

一、军费巨大,粮运不济。军费支出是曹操必须考虑的问题。曹军攻打张鲁时,修习战备,高度重视后勤补给,但是军中乏粮,粮运不济的状况仍然出现。史载:曹军“多收豆麦以益军粮,鲁未下而食犹乏。”刘备实力远非张鲁可比,曹军若挑起战端,势必需要更加充足的粮食储备。关中地区在曹操的统治下,经济实力有所恢复,但该地的粮食储备远远无法支持十万大军长时间作战。因此曹军必须从临近关中地区的其他地方调粮,征调民夫,征用运粮车辆,往往造成人心思变,造反叛乱。征讨张鲁时,“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由运粮所造成地方不稳,武装斗争,进而影响到政局动荡,朝中非议,这也是曹操必须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二、消耗战的战争模式,不符合曹操的用兵理念。曹操用兵,惯以诡诈多变著称,惯于捕捉战机,他主张“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根据作战的实际情况,“权因事置”,灵活布置战术,他反对顿兵挫锐,千里馈粮式的拉锯战。

官渡之战,袁曹两军对峙,曹军“外无救援而粮毂已尽,曹操采纳许攸的计策,抓住袁绍乌巢屯粮要地守备空虚的战机,亲率步骑五千人,焚烧袁军粮草,一战扭转战局,为最后统一河北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时,曹操为抢占屯积粮草、军械、马匹战船的战略根据地江陵,亲率精锐骑兵5000余人,追击刘备。潼关之战,曹操与马超对峙,马超每次从后方增调援军,(曹)“公辄有喜色”,众将不明,大破马超后,曹操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曹操从地利条件入手,分析关中战线长,关隘多,马超若沿线拒守,曹军将面临着持久攻坚的作战压力,大军粮运不济、士气懈怠等均是无法避免的因素。马超集结兵力于潼关,虽然人数众多,但群龙无首,内部矛盾丛生,利于各个击破,全歼敌军,避免陷入消耗战的泥潭。曹操久经沙场,自然熟知地理条件对作战胜利的影响。曹军由南郑攻取巴蜀,则必由剑阁道进军,沿路关隘众多,又有剑阁天险,曹军势必面临一场以围城为主,被动强攻的消耗战,这与曹操重视使用奇正相和,强调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军事思想大相径庭。

曹操不趁虚攻蜀,回朝巩固势力,为晋爵位王作准备的考虑。但这并非是汉中的分量不如他在朝中的权力和地位重要,只是他在审时度势下作出的战略选择,汉中只需要经营只要时间一到就可伐蜀,只是时机还没有到。次年,曹操便亲征东吴,进驻居巢,可见其早已将征讨东吴列入战略规划之中,为避免两线作战带来的军事压力,放弃攻蜀,厉兵秣马,准备对吴作战,也是最现实的选择。

刘备攻取汉中,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安二十年(215年)六月,刘备与孙权讲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暂时解决了领土纠纷,缓和了与东吴之间的矛盾。十二月,张飞大破张郃于宕渠,将曹军势力赶出巴西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账中谋臣法正进言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法正认为,应以汉中为作为益州进取中原的前沿根据地,利用当地优良的农业、水源条件,养兵足食;根据天下大势,便宜行事,采取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在雄踞一方的同时,伺机进取中原。法正之谋,后称之为《汉中三策》。《汉中三策》彻底放弃了《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战略计划,将全部战力集中到汉中。由汉中出兵,一军北伐,战术缺乏变化,行军毫无隐蔽性,用兵难以出奇,缺少荆州这个辅助方向的侧翼支援,也利于曹军在重点区域集中设防,从军事战略上说未必妥当。但在当时刘备初入益州,人心未定,濒临两面作战的困境下,汉中三策是蜀汉国情与国力的最现实的选择。

刘备夺占汉中地区,达到军事上的全盛,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三分天下格局的最终形成。“汉中前瞰米仓,后蔽石穴,左接华阳黑水之壤,右通阴平秦陇之墟”,是刘备进军关中,问鼎中原的重要战略发起点,汉中战役的胜利,初步完成了诸葛亮《隆中对》所规划的自荆、益两路齐发进取中原的战略。

刘备据有汉中地区,在关中与益州之间建立了一个绝对安全的缓冲地带,益州与汉中地区联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长达千里的纵深防御体系,大大加强了益州的防御。汉中又是秦岭诸谷道的汇集点,自汉中可由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进入关中地区,亦可沿陈仓道,威胁曹魏陇南天水、南安、安定等郡,使北伐曹魏拥有了多个用兵方向,丰富了战术选择,其战略进攻价值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魏放弃了汉中,丧失了一次绝佳的统一全国的机会,自此曹操对蜀作战,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加速了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

曹操放弃汉中,避免了劳师远征,将“千里馈粮”的难题抛给了刘备,减轻了运送军粮的负担,保证了后方的稳定。曹军采取“点、线、面”结合的防御方式,在蜀军有可能出没的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各点,部署兵力,通过第一线支撑点组成的防御阵地,阻挡蜀军,防止其快速推进。另依托东起长安,西至陈仓这一线上的长安、郿县、陈仓等战略要地,形成对各支撑点的支持与保护,部署机动部队,起到救援接应的作用。关中平原与陇右山地构成了一个互相支援的战区,东西两面对汉中地区形成威胁,诸葛亮屡出陇右,正是意图切断两大战区的联系。

汉中对蜀汉后期的影响

自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起至建兴十二年(234年)止,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率军在陇右、秦岭巴山及汉中地区与曹魏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攻防战,史称“诸葛亮北伐”

“隆中对”中核心的军事思想即是“跨有荆、益”,荆州“沃野万里,士民殷富”,位居“水陆要冲,御寇要害”的襄阳又是对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中心枢纽,

占据襄阳,一方面可以配合出汉中北伐的军事行动,又可在战争相持阶段,迅速转化为战略中的主攻方向。荆州地区的江陵、襄阳都是对攻方极为有利的重点进攻方向。

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在魏蜀汉中争夺战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建安二十三年,魏蜀两国展开了争夺汉中的战役,而镇守荆州地区的关羽应时出兵,在牵制住了襄阳、樊城等地的曹军,使其难以救援汉中,有力地缓解了汉中地区蜀军的军事压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关羽这一路担任助攻方向的蜀军,不但是钳制襄阳、樊城曹军的兵力武器,当“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这一有利条件出现时,由助攻之军变为主攻之军,大破于禁、庞德所率领的精锐曹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认为蜀汉在汉中地区、襄樊一带作战的胜利,加剧了曹操的病情,促使其早亡。虽然蜀军最后败于东吴与曹魏联军之手,但关羽将荆州地区巨大的战略枢纽价值和战术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但东吴偷袭和刘备的小舅子糜芳偷袭东吴,造成刘备彻底丧失了荆州。

关羽丢失荆州和由此引发的夷陵之战的失利,对诸葛亮实行北伐战略及用兵战术上给予了双重打击。

首先,诸葛亮两路齐发进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彻底覆没,蜀汉北伐格局急转直下,形成“诸葛一军,向宛洛之策不行,终身唯有出秦川而已。”的不利局面。蜀军非但面对秦岭天险的天然阻击,更须考虑粮草运输、军备补给的问题,而曹魏则可以采取不战不退的防御战术,通过“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的战略部署,以天水、南安、安定等陇右诸郡与秦岭诸谷道、要塞的魏军构成互相接应的防御体系,受高山峡谷的制约,蜀军既无法快速进兵,又难以展开大规模的决战,最终陷入消耗战的不利境地。

蜀军多年来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赤壁之战时,刘备通过招呐刘表余众、收编刘琦江夏守军等,建立了一支万人以上的水陆两军协同作战的精锐部队。入蜀之后,通过收降刘璋部下的白水关驻军、葭萌城的霍峻守军、成都的守军以及马超一部等,兵力得到极大地补充,蜀汉军事达到全盛。但襄樊之战后,关羽所率的蜀汉王牌军三万余人全军覆没,紧接着刘备发动近五万人征讨东吴,惨痛失利。此后诸葛亮的苦心经营下,蜀军全国总兵力达到了十五余万众。

这十五万部队包括前线作战部队、留在成都的宿卫兵、各郡值守的地方兵以及负责押运粮草、后勤补给的运兵等。北伐连年征战,蜀军各部多有损耗,益州一地之力,兵源补给困难,前线大军在征调战略预备队时,往往陷入“调发诸郡,多不相救”的困境。因此诸葛亮北伐动用兵力,多在十万左右。“蜀汉灭亡时,全国仅“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而曹操在赤壁之战时,就出动大军二十余万;司马昭淮南平叛时,调发中外诸军二十六万众;后钟会、邓艾等十八万大军从多个方向进攻蜀汉,最终亡蜀。由此发现,两国兵力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蜀汉若想取胜,则必须采取正兵与奇兵相结合的战略,运用“惊前掩后,冲东击西”的战术,隐蔽真正的作战意图,使魏军无法摸清具体的进攻方向。

因此诸葛亮“以攻代守”之策实质来源于“隆中对”破灭之后,战略构想的再设计,通过夺占陇右之地,形成对曹魏长安的两路攻势,内外线配合,相互策应,形成主攻与副攻方向上的协同作战。

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是东吴群臣“益州战略”的建议,均立足于主要战略方向与次要战略方相互配合,也是基于本国兵力分配、兵种特点的战略选择,目的在于控制战争枢纽荆州;在进攻时,可以给敌人决定性的打击,对其全国有震撼和瓦解作用;在防御时,又可以将大军部署在对己威胁最大或敌人进攻的主要战略方向上。因此当刘备兵败夷陵,蜀军被逐出荆州地区之后,诸葛亮由汉中发动北伐,切断陇右地区与长安的联系,消除陇右魏军对汉中的威胁,并伺机从秦岭诸谷道及陇右一线两路进兵中原,这也是诸葛亮重新规划《隆中对》中两路出兵的作战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中地区非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更是蜀军生存、发展、积累力量和进行战争的依托,担负着蜀汉政权生产武器装备、储备战略物资的重要任务。“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诸葛亮深知“军以粮食为本”

蜀军面临的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消耗战,蜀军粮草多由成都平原运送到剑阁,再由剑阁转运至汉中前线,千里运输,时间、效率上都难有保证。因此利用汉中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的生产条件,发展经济,壮大蜀国综合实力才是长远之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中地区物产丰富,主产稻、麦等粮食作物,又有铜铁等矿产资源,地处秦巴山地的汉中又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可以为大军制造弓箭、战车等提供保障。诸葛亮率军抵达汉中后,命吕又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功给军粮”,又在勉县东二十五里的江汉北岸丘陵地带,开“黄沙屯”。

蜀汉建兴八年(228年),诸葛亮举贤任能,在汉中地区厉兵秣马多年后,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北伐。蜀军首次北伐,诸葛亮采取正兵与奇兵相结合的战术,命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作为疑兵,由褒城北上,进入箕谷,扬声进攻祁县;自率大军由汉中向西出祁山,进攻陇右地区。由于蜀魏多年未发生战事,蜀军大举进攻,大大出乎曹魏意料,曹魏群臣原以为“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诸葛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略十分有效。赵云偏师充饰主力部队,声东击西的战术,果然掩盖了蜀军真正的进攻意图,使曹魏在兵力部署上造成错觉,魏将曹真率主力驻守眉县,迎击赵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诸葛亮率主力攻打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急命右将军张郃督步骑五万,由长安西进,过汧县拒敌。蜀魏两军在街亭大战,蜀将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被张郃绝断水道,军中缺水,被曹军所破。诸葛亮听闻街亭失守,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蜀汉第一次北伐宣告失利。

汉中是蜀汉的门户,退可自保,进可北上占据关中进而东出一统天下,蜀汉缺乏的是天时,刘备的根基太过于薄弱,再加上不太可靠的盟友,自合肥之战后,不再北上图谋徐州,而在自保江东,相对而言荆州也是类似于四川的封闭地区,但荆州东部的门户江夏属于东吴,背部的要塞襄阳属于曹操,如果刘备拥有的是完整的荆州,两路大军北伐统一天下也并非不可能,丞相的陇右和汉中的钳形攻势在第一次北伐是离成功更近的一步,可惜毁在马谡手里,此后的北伐只能说是镜花水月,东吴和蜀汉的联合北伐,蜀汉选择春秋雨水少的季节避免山洪,而东吴北伐则选择雨水充沛的季节,有利于发挥东吴水军的优势,本身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再也难219年那种威震华夏的声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