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罗庆

彭州市通济蓝天小学德育主任、体育教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奖章获得者,四川省优秀大队辅导员,成都市优秀大队辅导员、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彭州市特级教师、彭州市骨干教师、彭州市师德标兵。

2023年1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公安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中国关工委、中国科协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系列文件的出台,对我们如何来开展好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具体导向。

笔者学校是一所山区农村小学,主要围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劳动+”学科融合、“五个结合”“3+N”劳动评价实现育人目标;具体表现在三个层次:校园农场(种植园)、中草药种植(育苗园)、山区资源(生态家园)。

山区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现状分析

(一)全面·科学的分析推进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资源

1.家庭层面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掘家庭层面中有一计之能的家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聘请为学校的劳动教育校外辅导员。笔者学校在2020年就采取“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校的家长进行了一次劳动教育技能摸底调查,结合家长情况,按照学校各班级实际要求,按班级聘请校外劳动教育辅导员18人。

充分发挥家庭的力量,广泛地开展劳动教育亲子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美食分享》等主题活动。积极以家庭为单位参加学校、社区等举行的各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开展“劳动教育周”活动中邀请家长参与《亲子厨房》《职业体验》等系列活动。

2.学校层面

学校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构建好各项机制、方案,并逐步去实施。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桥梁,实现资源共享。

联系社区等社会力量,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笔者所在学校长期与社区携手开展各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参加政府、社区开展的集市、跳蚤市场、亲子劳动等。充分发挥学校力量,借助家校社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3.社会层面

深度挖掘当地的技术人才和企业,学校搭建好协作关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学校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企业、部门沉浸式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也会邀请当地的技术人才到学校开展知识讲座等。积极与社区、社会各部门、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挖掘资源达到协同育人目标。

(二)合理·有效地设计育人路径,体现协同理念

1.育人路径

笔者学校主要围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五个结合”、“劳动+”学科融合五彩课程、以及“3+N”劳动评价三个路径实现育人目标。

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中,学校力求做到“五个结合”,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五个结合”是指与日常生活、传统节日、“劳动+”学科融合五彩课程、实践活动、”3+N”劳动评价相结合,寻找劳动教育与各教育资源结合的有效途径。

“劳动+”学科融合五彩课程,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能力点,学校老师通过对自身课程的分析,与我们的劳动技能相融合,通过多种课程的劳动技能展示,让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当中充分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无处不在,从而获得更多的技能。“五彩课程”所指的是五颜六色、五彩斑斓,把劳动教育融入全学科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善“3+N”评价体系,从生活、生产、服务三个维度,加N种评价方式,自评、互评、他评、第三方评价、家长评价,N种评价模式,学生感言、学生作品、劳动竞技赛等相结合,积极落实行动,让校园每一寸土地都说话,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劳动小行家。

2.协同理念

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协同理念即“三全育人·静待花开”,通过全体师生、家长、社区等开展一系列活动将家、校、社全体人员联系起来携手参与到学生身心教育当中。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学科教师、学校党政班子、家长、学生、社区人员等与学生成长有帮助的人员,全员参与其中。

山区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策略内容

(一)条理清晰·针对性强

认识层面:清楚劳动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在教育,“育人”上面,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实践层面:充分整合以家校社为主体的各方资源,为孩子们提供安全、可靠、操作性强的实践场所,转变育人方式、提升育人意识、拓展育人空间。

机制层面:突破创新、深化改革,打通盲区、断点,有待突破的难点、弱点,系统化的攻克问题导向、政策导向、资源配置、体制机制优化等 。要充分落实各项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强、工作机制协调也要顺畅、工作体系要健全。

环境层面:要深度挖掘丰富的育人资源、多元化的育人要素、细化育人过程、拓展育人路径,教师不只是在课堂上育人、学生也不只是在教室里受教育,我们要拓展育人的时空场所,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受限于环境,而授课教师也不仅限于学科老师,要全员参与其中。

(二)方法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学生层面:要分析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例如,在同一堂劳动教育课堂中,我们都来进行《包饺子》的教育教学设计,它从目标、内容、课堂、具体过程等上都是不同的。我们在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中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模块、分层等方面进行思考。

家长层面:调查家庭情况,了解家庭的可操作性。山区农村小学存在一个共性,隔代教育严重、留守儿童多。我们在设计策略的时候必须要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根据家庭因素结合社区来开展,最大程度的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师层面:转变教师观念,从被动变主动,提升育人能力。首先,山区农村小学师资配备相对城区学校要紧缺;其次,笔者学校的师资力量偏向于年轻化,很多老师自身就很少参加劳动,缺乏劳动实践能力。我们在设计策略的时候就要结合学校教师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法去转变他们的观念,从而提升他们的育人能力。

学校层面:根据校情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实施。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教育上,学校在设计策略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国家相关文件已经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目标,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搭建可逐步实施的框架,一步一步的去实现目标,切记不能急于求成。

社会层面:健全协调体系,落实到人头,预设问题,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在与社会企业、单位携手开展系列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做好预设,从最坏效果反向思考,任务落实到人头,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最终效果。

(三)具有可持续性,可复制推广

可持续性。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中,会思考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及影响力的持久性。不是为了某一次活动而活动,不是为了某一堂课而设计,要考虑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教育。

可复制推广。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从地域、执行团队、以及周期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针对山区学校寻求共性、从师资团队以及特定山区特色资源周期进行总结归纳整理,挖掘山区种草药特色、种植天然场地等。

(四)有创新意识,提出策略新颖

笔者学校搭建策略整体框架的时候,主要采用了“三入一化”策略设计法。

1.入眼--眼睛能看到的皆是教育

学校结合地域特点,开展中草药种植系列活动。为了让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每一面墙说话,设计了很多关于中草药的故事典籍展示、还有地域特有中草药介绍等。

2.入耳--耳朵能听到的皆是教育

除了在墙上眼睛看到的展示,还利用音乐课、校园广播站等与学科融合进行相关音乐的收集、播放,还对相关典故进行朗诵等。

3.入心--心里能记住的皆是教育

我们在开展活动后,让学生们谈感受、写感想、绘所见等。孩子们会更深刻地记住真实的体会,从而达到育人作用。

4.化行--最终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去

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印证今天之所想、今日之所感、今日之所悟等。

山区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协同育人协同效果

(一)满足各相关主体的需要,解决对应问题

学生主体:提升学生劳动综合素养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学生综合素养包含太多的内容,学校主要是通过“五个结合”来实现的。

教师主体:可能自己不会或者不擅长,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不到位,这是现阶段山区农村学校教师主体在面对劳动教育时最大的问题。学校要思考如何来对这部分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与社区、家携手很大程度地解决这一问题。

学校主体:落实相关政策力度不足,机制建设不完善,顶层设计不切实际。学校首要解决的就是机制建设和顶层设计,笔者学校的劳动教育是一步一步遵循客观发展变化来进行的,所以现阶段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家长主体: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清楚、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山区学校的家长更多是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觉得自己就是农民,孩子要好好读书,现在开展劳动教育就是耽误孩子学习。笔者学校在起初的时候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是非常不易的,家长说别让孩子来做,我们主动来做。家长的认识出现很大的偏差,这个时候我们开展了“线上+线下”劳动教育相关文件宣传,通过邀请家长实实在在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中来,让他们自己听孩子们谈感受。慢慢地孩子们更理解到父母的不易,对待劳动成果更加珍惜,参与到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家长越来越多,甚至主动要求学校布置劳动教育作业,这就是家长主题问题解决的体现。

社会主体:缺少与学校、家庭携手的渠道,缺乏完善机制。社会主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联合制度的完善,搭建桥梁,共育花开。学校要主动与社区、企事业联系,寻找突破口,细化内容。

(二)劳动育人相关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学校资源。明确学校有哪些资源,并得到有效利用,对学校有的资源和利用进行展示。知根知底是对学校资源最基础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挖掘。我们在开展劳动教育种植课堂的时候,学校的老教师会成为主力军;我们在开展学科融合的时候,中青年教师成为了主力军。

家庭资源。挖掘学生家长这个大资源,并合理地、统筹地进行利用。首先,学校需要对家长的职业进行深度挖掘,用以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其次,在山区学校,家庭就是最好的生态课堂,学生每天都有机会接触到城区孩子没法接触到的生态家园。

社会资源。深度协调社会这个广大的资源,根据学校实际、地域优势等,充分地发挥社会的育人作用。在笔者学校,现目前有猕猴桃、大棚菌、竹笋校外实践基地,这些都是社会这个大资源给予孩子们最好的实践场所。

新时代,朝气蓬勃的成陶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勇前进

来源 | 《行知纵横》栏目:课程·教学

原文编辑 | 张競之

新媒体编辑 |张競之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220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