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是一组因人体血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常出现脸色苍白、心悸、脉搏加快、冒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有饥饿感等症状,在病情严重时还可出现精神错乱、幻视、幻听、狂躁等脑功能障碍的症状。

在临床上,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是最常见的一类低血糖症。

中医认为,此病应属于“晕厥”、“虚风”等范畴。低血糖症患者常因禀赋素弱、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或气血乏源而导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进而引发此病。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此病分为 4 个类型:心脾两虚型、肝虚风动型、痰热扰窍型和气虚阳脱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心脾两虚型低血糖症

此型低血糖症患者的病程较长,可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心慌心悸、健忘、恐惧(甚至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等症状。

治疗此型低血糖症应坚持补益心脾的原则,可选用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方药组成:黄芪、龙眼肉各15克,酸枣仁、党参各12克,当归、麦冬、柏子仁各9克,五味子6 克,远志、炙甘草各3克。

患者若有烦热、盗汗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生地、玄参各12克,知母、天冬各9克。患者若出现精神亢奋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磁石(先煎)、生龙齿(先煎)各30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肝虚风动型低血糖症

此型低血糖症患者可出现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等症状。

治疗此型低血糖症应坚持养肝熄风的原则,可选用补肝散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9克,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各12克,白芍、山药各15克,黄芪20克,甘草、五味子、川芎、木瓜各6克,大枣6枚。

患者若出现类似癫痫的严重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制南星12 克,白附子9克。患者若出现胸闷、经常叹息、精神抑郁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柴胡、郁金各9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痰热扰窍型低血糖症

此型低血糖症患者常在大量饮酒后发病,可出现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治疗此型低血糖症应坚持清热化痰、开窍醒神的原则,可选用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方药组成:菖蒲、丹皮、竹叶、山栀子各9克,郁金、连翘各12克,鲜竹沥20克,木通6克,玉枢丹(另服)3克。

患者若有烦躁、口渴、头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生地15克,知母12克,葛花9克。患者若出现呕吐不止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黄连3克,姜半夏、姜竹茹各9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气虚阳脱型低血糖症

此型低血糖症患者常出现心慌、有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出冷汗 (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等症状。

治疗此型低血糖症应坚持益气回阳固脱的原则,可选用参附汤合生脉散。

方药组成:人参(另煎)、麦冬、附片各12克,太子参30克,五味子6克,山茱萸12克,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克。

患者若有肢冷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干姜5克,肉桂粉(兑服)2克。患者若有烦躁的症状,可去掉此方中的附片,加入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大枣5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中涉及药材使用,治疗方案仅供参考,不作为治疗依据,具体治疗方案仍需由专业医者问诊后提供。

参考文献:

[1]王晓峰.中医如何分型治疗低血糖症[J].求医问药,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