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在抽动症以后,性格变得很乖戾,天使变魔鬼,时刻挑战家长的耐心,只要稍微不顺心,就大发脾气。孩子发泄的时候,除了发脾气,还会说讨厌妈妈,恨妈妈,孩子其实是内心不安焦虑,是在发泄内心的压抑和不安,这种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如果一直是平和的接纳,心平气和的陪在旁边,孩子发泄之后,家长接纳的态度抱抱他,告诉他,妈妈爱他,然后跟他回忆他小时候一些温馨, 还告诉他,他小时候特别小,只能喝奶不会吃东西也不会走路,现在他一天天长大了, 学会了吃很多东西,学会了走路,本领也越来越多。他就会慢慢的平静下来。那时候这种发泄频率特别高,每次发泄家长都可以都用爱接纳孩子,慢慢的孩子的情绪好了起来。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脾气暴躁阶段,特别考验家长的耐心,这种时候,处理好孩子的问题,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

文章可能很长,希望能帮到各位家长朋友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知疗法最早于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5岁的孩子在机场到处跑来跑去,然后你发火了,把孩子骂了一顿表面上看,是孩子跑这个行为引发了你发火这个行为,但事实不是:还有一个隐藏事由,这个事由就是你认为孩子不应该在机场到处跑,应该跟你一样坐在座位上乖乖候机:这个就是你的认知,如果你的认知变成,他还是个孩子,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乖乖的坐在这里候机就不是孩子了,或者说那样反而是个有问题的,木呆呆的孩子,这样你就不会发火了。孩子到处跑,那我就跟着看着他,保证他别走丢,别去骚扰别人,别有危险就行了。如果你的认知,调整成以上观点,你就不会生气。现在回到处理孩子性格暴躁、不可理喻的问题,在这种时候,家长要先改变自己的认知,告诉自己,孩子的脾气、哭闹包括抽动动作和淘气,都是一种释放,释放以前受到的压抑,如果不释放出来,会伤害孩子的心灵,损伤更大,会越来越严重,释放出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孩子才有可能痊愈。这么想的话,看到孩子释放脾气、情绪的时候,家长不但不会烦躁,有时候还会有一种很舒畅的感觉。家长如果还是觉得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实在有困难,就再回想一下, 自己以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怎么简单粗暴的管教孩子,如果孩子现在的发泄,让家长觉得不舒服、生气、愤怒,那回忆一下以前,当家长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释放自己的脾气和情绪的时候,那个小小的心灵,是怎么承受的呢?现在,孩子只是在释放,家长只有平和的接纳了,才能补救,才能重新跟孩子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这么去想,认知就会不断调整,慢慢做到合理的接纳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一般情况,孩子发泄的时候家长如果能做到理解和接纳,孩子发泄过后就会心情舒畅,比较好商量。情绪是没有对错的,任何情绪都应该被接纳,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家长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处理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2、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学会处理情绪。

孩子处理坏情绪的过程,家长要做的一是 要情绪平和,不要被孩子的坏情绪影响,别被孩子带进坏情绪里:二是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处理情绪。大部分问题其实也不需要事后疏导和说教,孩子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他自己知道对错,只是一时还没学会管理情绪、控制不住。家长用接纳的态度对待,不说教不指责,孩子会自我反省:唠叨指责反而会阻断孩子的自我反省。体验比语言有效,身教比言传有效。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处理情绪的过程中学会处理情绪。

3、怎样做既能合理接纳孩子的释放,又不惯坏孩子?

接纳和理解孩子是常态

接纳和理解孩子,不仅仅是在孩子爆发的时候,对于日趋恢复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理解和接纳。当孩子的行动或者做法,让家长发怒的时候,家长发火以前,请先深吸一口气,这时候请站在一一个孩子的角度,用一个孩子的思维去思考这件事,而不是用几十岁的成人的思维去思考。这样去思考,很多事情,就没那么生气了,站在一一个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的任何行为背后的情绪和意图,都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孩子应该怎么样才正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你指东就东,指西就西正常?还是活蹦乱跳,上蹿 下跳发挥孩子好动的本性,有自己的想法思路(鉴于孩子的经验,这个思路在成人眼里有可能是不对的),并且敢于表达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