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北京时间11月16日凌晨,中美元首在美国旧金山裴洛里庄园会晤,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这种瞩目饱含对大国实力的侧目和尊重。前两天,旧金山全市“大扫除”迎接客人一事,让很多人感慨万分,因为美国做的这件事“很中国”。近两年来,全世界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实力和中华自信。龙的传人重新赢回了世界的普遍尊重!这在1949年以前的一百多年间,是不可想象的。

犹记得2017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我们的领导人及其夫人在陪同特朗普夫妇参观故宫时说,“世界上文化没有断过流的,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黑头发、黄皮肤,一直传承至今,我们叫龙的传人。”

有感于此,谨以下文,全面梳理一番中华龙图腾及龙文化历史渊源,旨在诠释我们何以是龙的传人、中国的崛起为什么是必然的。

普天之下,所有中国人及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这种精神意识和文化认同,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颠扑不破的观念认知,其凝聚力和向心力甚至胜过血脉意识。

中国人的龙图腾意识,早在中华神话开篇之初,就已形成了雏形。根据唐代史学家司马贞《补三皇本纪》的描述:中华先民的人文始祖伏羲,其形象为“蛇身人首”,又说伏羲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也就是说,在上古时代,中国人认为:蛇和龙本为一体。而伏羲是最早创立龙蛇一体图腾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伏羲画像

伏羲氏是中国神话史上第一个有别于原始人的智人,他教会子民结网捕鱼、狩猎畜牧;他发明结绳记事,继而创造书契;他夜观天象,记录气候变化,创立八卦、占卜学。

根据伏羲的天象理论,中国上古先民发明了“二十星宿”天文理论(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古代“二十星宿”天文理论形成于距今6500年前,即接近伏羲氏生活所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其中 “东方苍龙”包含的七宿,连起来的形状像一条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方苍龙星宿图

而苍龙七宿的星象出没与降雨现象相互对应,因此古人认为是龙在掌管着降雨,于是龙就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毋庸置疑,在伏羲氏的社会统治下,中国古人早早就确立了龙的信仰和图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海遗址石堆塑龙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考古发现的石堆塑龙,是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成于距今8000年前。这一时间节点,正是神话中伏羲氏存在的时间范围。神话和考古不谋而合,证明中国上古神话并非空穴来风,神技和人物形象或许夸张、虚构,但基本的人物和事实不排除真实存在之可能。伏羲其人正是中国先民的人文始祖和龙图腾初创者!

根据中华神话传说,大概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帝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出现了。在这一时期,中国人的龙图腾和龙文化进一步得到确立和巩固!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带领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时,铸了一只巨鼎,置于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天龙垂下胡髯迎黄帝升天,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这就是后世玉皇大帝的起源:黄帝就是天帝,天帝是黄帝的化身。迎接黄帝升天的龙有双翼,被称之为应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帝和炎帝画像

无独有偶,根据先秦时期《山海经·大荒北经》的记载,黄帝在大战蚩尤时,应龙是黄帝的左膀右臂,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曰:“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又曰:“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由此,龙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雨水之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山海经题材帛画中的龙

后世古人祈雨,必拜请龙王。而应龙,就是“龙之始祖”。《氏族典》中提到:“祖龙,老龙也。”老龙即应龙。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所谓“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落的符信,还从原来各部落的龙图腾身上各取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龙图腾形象。因此黄帝对中国上古时期龙图腾的发展演变之贡献,是在伏羲氏创立的抽象龙图腾基础上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山海经题材帛画中的龙

根据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考古发现,我们发现了迄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前5000年-前3000年)的龙图腾形象:西水坡遗址45号墓葬中人骨右边的蚌壳造型龙图案。只见龙头朝北面朝东,昂首弓背,尾巴作摆动状。人骨左边还有一只用蚌壳摆成的老虎图案。古人常把龙和虎放在一起叙事,如古成语“虎踞龙盘、卧虎藏龙、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吟虎啸”等,进一步证明了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力量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水坡遗址蚌壳塑龙

西水坡遗址蚌壳塑龙形成的仰韶文化时期,正是神话中黄帝存在的时间范围。中国神话和考古发现,再一次不谋而合、相呼应证!这就再次证明了,中国上古神话并非空穴来风,神技和人物形象或许夸张、虚构,但基本的人物和事实或许真实存在:黄帝其人是中国上古时代成熟龙图腾的真正创造者。

实际上正是在黄帝时代以后,中国古人开始将龙图腾细分为蛟龙、应龙、虬龙、螭龙等多种形象。《广雅·释鱼》释义曰:“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这就是中国龙图腾和龙文化趋于成熟的标志。

毋庸置疑,蛟龙是海龙王传说的源头;应龙是天龙、飞龙的主角,在商周的铜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虬龙广泛出现于古代文学、美术作品中;而螭龙的形象在各个时期的古建筑雕刻上常见。

在中国民间龙图腾崇拜中,伏羲氏作为龙文化的初创者,被誉为青龙、青帝;黄帝作为正式确立龙图腾的创造者,被誉为黄龙、黄帝;而炎帝被誉为赤龙、赤帝。由此,中国古代龙图腾和龙文化渐成体系,永久地铭刻于中国人的血脉和精神坐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上古三皇五帝时代,尤其是从“三皇”向“五帝”过渡的时期,无疑是中国龙图腾、龙文化大融合、大发展、永久成型的时代,各种考古发现也在不断地印证民间传说。

今辽宁朝阳、内蒙赤峰等地红山文化遗址及周边陆续大量发现的高古玉C形龙和玉猪龙,证明了早在5000-6000年前(前3000年-前4000年),中华龙图腾、龙文化已经跨越了中原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向今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博物馆C形龙 玉猪龙

而在今山西临汾陶寺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等地的考古中,也陆续发现了3000-4000年前的龙形器物,这就证明了:从“三皇”向“五帝”过渡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早期,中国古代先民的龙图腾和龙文化,从未间断和消失过,而是如星星之火,向中国的书写文明时代源源不断地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铜时代初期,中国龙文化无处不在,甚至体现到了姓氏之中。如根据《左传》记载,董父帮帝舜驯养龙,帝舜赐给他一个氏族名,叫“豢龙氏”。到了夏朝,又出现了“御龙氏”的姓氏传说。

商周时期,龙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图腾动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它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且寓意王权。在商代的甲骨文中,“龙”字已经出现了。从字形来看,有头有角有大嘴巴,还有弯曲细长的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字的演变

在各类商周青铜器上,常出现蛇身龙纹形象。由此,这里有必要再次强调:在中国龙图腾文化中,龙和蛇的一体关系!

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中国龙的形象源于蛇。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人已经认识到龙与蛇有着某种联系。汉代《西京杂记》说:“蛇变为龙,得其阴阳也。”《淮南子》曰:“龙市蛇始也”、“蛇有五变而为龙,阴阳合而颜色变。”东汉王充《论衡》曰:“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身”。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三国演义》概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宋人罗愿《尔雅翼》这样描述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十二生肖铜人及龙首铜人

《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凡此种种,经过数千年神话传说的渲染,及千百年龙文化历史传承,自先秦时代起,直至近现代,中国龙图腾与龙文化深刻地嵌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人作为龙的传人的观念,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如前述,在中华龙图腾、龙文化中,龙蛇一体。而从先秦至今,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龙蛇属相的划时代人物比比皆是!譬如属蛇的刘邦、项羽、周敦颐、王羲之、林则徐、教员伟人、鲁迅等,以及属龙的朱元璋、王阳明、南巡伟人等,不胜枚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和朱元璋 画像

总之,中华龙有着久远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从没有间断过,龙的形成记录了古代民族发展的聚合过程。

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图腾。如今,“中华龙”早已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引导性、主导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