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知不觉,2023年已经进入11月中旬,眼看全年就要结束,我们太多人都想知道,2024年真的是房价拐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文|老墨

这点必须先告知大家,想要研究房价走势,不可能脱离三点:一是成交量;二是房企情况;三是民众预期。

以往不知道谈了多少次成交量和民众预期,这次给大家来点新鲜东西,我们从房企角度来预测房价走势。

不卖关子,大基调是这样:

折扣力度不增反降,甚至收回,我们买房成本可能会逐渐增加。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核心原因并不难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 央国企和民企的比例是房价折扣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大家听到这句话,肯定无法理解,不管央国企还是民企都是房企,比例和房价折扣有什么关系?

我们先来看这份数据:

在2010年1-6月里,房企拿地金额十强中有七家是民企,也就是说央国企占比仅仅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根据CRIC等机构调查,到了2023年1-9月,央企+国企+城投等公司拿地金额占比总和接近7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仅十多年里,真可以说扭转乾坤,现在你们应该懂了吧,大局势就是央国企主导,短期很难改变,要是这么看,你觉得以后房价可能暴跌吗?根本不可能。

其实单看土地市场,就已经一目了然了。说实在的,不止极个别城市都是如此,要不是城投托底,别说维稳地价,恐怕砍个八折都只是刚刚起步,再扩大一下范围,就连财政都玩不转,也就远不是公交停运了,所以就算是为了亲儿子,也得维持着。

凭借着记忆,最近几年民企确实暴雷不少,真正能撑下来的,也就是过去那么激进的几家了,比如恒大和碧桂园,根本不奇怪。

所以自2024年起,房价肯定会稳很多,政策支持力度肯定也会继续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央国企可没那么大的资金压力,他们不用靠着打折才能卖房,而我们从拿地的比例就能看出:未来的折扣力度可能会走低。

当然了,我得声明我可不是房托,只是从数据来讨论楼市/房价走势,大家家看看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 就算到了明年,拐点也没有真正到来

还记得之前我提到过郁亮的一句话,虽然他明确说了“市场会产生向上修复动力”,可问题是大家都忽视了另外半句话,“行业阵痛比预想中更长”。

本号解读:

什么叫行业阵痛?我的理解非常简单,就是两点,一是房企难卖房,二是购房者不敢买房。

首先,房企卖不掉房子就会直接抬高还债压力,别说继续投资,生存都很困难,深层次问题就是烂尾,只要到了这个程度,就肯定会产生连带效应,也就是第二点。

说白了,当下购房者不敢买房的核心原因就是预期低,或者说担心风险。

相比较房价,其实烂尾带来的阴影更大。

短期内很难根治,并且就算有很大改观,绝大多数购房者的心理也不会改变,肯定需要时间,我认为一年不够,最少也得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

其实央国企和民众拿地比例的“换个”,背后就说明了未来房地产的走势,打折可能只限于一部分楼盘。

毕竟央国企的背后就是官方,他们并不缺钱,也不用担心融不到钱,他们需要考虑的只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卖房。

而不是像民企那样,一是很难融资,二是想卖房,或许就真的只能降价了。

看看数据就知道了,光是2024年,恒大和碧桂园到期的海外债就高达309亿元,2025年更是高达530亿元。而在融资方面,暂且不谈当下,光是2020年就已经天地之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迫于现状,估计民企更多就只是先靠债务重组,减轻短期问题,以后再慢慢还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欢迎友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