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

没有修行之前,看到别人倒霉的时候,我内心会忍不住幸灾乐祸,仅仅内心这样想,会有后果吗?

智广阿阇梨答:

嗔恨的心态有时在我们心里表现为“幸灾乐祸”。

听说自己的某个怨敌碰上倒霉的事情,不禁喜从中来:哈哈!总算轮到他了,谁让他过去对我不好,报应来了吧!太好了!不要以为你只是“哈哈”了两声,这个果报可大着呢!以后碰到困难时没人会帮你,人家也会幸灾乐祸,看着你死。

种种子不光是做出去的行为和说出去的话,起心动念都会种下强大的种子,这个种子不是种在别人那里,是种在自己的心田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嗔恨心就是希望别人不好。如果内心中有这样的念头产生,一定要记住,这就是未来痛苦的种子。“出乎尔者反乎尔”,出自于你的,必将返回于你。

你希望别人不好,就是未来自己有不好结果的一个原因。所以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于希望别人快乐,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只希望自己快乐。”

自私地只想着自己都是痛苦的根源,不要说发嗔恨心去希望别人不好了。所以佛陀告诫我们一定要“不嗔”。

当我们在心里发起嗔恨、仇恨的心念时,你就在创造一个充满伤害和敌意的世界,这就是你未来的世界。心念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我们诅咒他人或祝福他人,并不一定能对他人造成什么影响,这取决于他人的因果,但是一定会给我们自己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哪怕是一刹那的嗔恨或是慈悲,就已经决定了我们未来是痛苦还是快乐,再细微的因果都绝不会空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有一种情况是我们学佛人容易经历的,就是明白了一些因果法则之后,以为自己懂了很多,就到处去看别人毛病、揭别人伤疤。

看到别人遭遇不幸,就说,“你看,这是你恶业成熟了。”

这句话对不对?是对的。但是哪样事情不是因为因果成熟了而发生的呢?还要你来讲?本来他已经很痛苦了,这时我们应该将心比心地去同情别人、关心别人、安慰别人,千万不要说这种揭人伤疤、令人更痛苦的话。

比如人家生病时,我们应该想怎么去照顾他,为他寻医问药。而不是在别人痛苦时还说:“这就是你的恶业成熟啦,你得好好修金刚萨埵忏悔才行啊!”

虽说人人都在自己的报应中,但是谁都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自作自受吧?你这句话讲出来,就如同盐水泼在他伤口上一样,不仅非常地不慈悲,也是非常地没有智慧,不仅会马上破坏两人的和谐,当下也给自己种下了痛苦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在遭受极大痛苦时,愿意看到有个人冷眼旁观地说“都是自己的恶业啊,忏悔吧”?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学了因果法则,不是用来判断别人,也不是用来去给别人下定义的。

每个人都有恶业成熟的时候,这也没什么特别。所为佛弟子此时应该做的就是去关心他、安慰他、想办法减少他的痛苦,这才是最重要的。

藏地公认的大成就者阿秋法王在遗教中说:

“大家都是凡夫时,哪有对和错,不过是无明对无明、可怜对可怜。何况对任何人的指责和抱怨都是嗔恨的一种,会毁了自己的善根和福报。

佛弟子要和睦相处,牢记啊!牢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子行》中也有这样一段对治嗔心的教言:“自嗔心敌若未降,降服外敌反增强,故以慈悲之军队,调伏自心佛子行。”嗔恨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自己会很痛苦、会受到很多的伤害,这就是我们矛头对外的结果。

其实真正的敌人并不在外面,真正的敌人就是我们内在的无明。我们只有把嗔恨心转换为慈悲心,以慈悲的军队来向内调伏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灭除所有的怨敌,这就是儒家所说的“仁者无敌”。

但是这并不容易做到。虽然很多佛弟子都知道“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但是对治嗔心却是个很艰苦的长久战,因为我们的习气太重,因为我们还不够明理,对伤害我们的人,不但不嗔恨他,还要慈悲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想不通也做不到,但其实这是很合理的,因为的确不是我可怜,而是他可怜。如果有个人嗔恨我,甚至害我、打我、骂我,其实是把我过去曾经恨人、害人、打人、骂人的果报转换消失了,我的负面种子因此提前兑现,不会隐藏在哪里等以后更强烈、更加倍地呈现出来。

所以对我来说其实是件好事,所谓“吃苦了苦”了。但是对于他来说却种下了负面的因,未来会感受加倍的痛苦,他才是真正可怜的。

所以,当别人对我们不好时,不但不能够生气,反而应该慈悲地对待别人。如果我们生气,甚至反击,那很显然又种下了一个新的恶因;如果我们能反省到这是曾经给出去过的恶业回来而已,进而慈悲地对待伤害我们的人,那就是我们结束痛苦的循环,重新进入快乐循环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有一位朋友对我说:“老师,对好人要慈悲,这个我想得通,对坏人您让我慈悲,这个我就想不通了。”

其实这个道理很清楚,如果今天你是一位母亲,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非常聪明、乖巧,而且有福报,自己就能搞定一切,那你需不需要照顾他?肯定不需要了,因为他自己已经很成功、很幸福了;而另外一个孩子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每天控制不住地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伤害你,那么你作为母亲会嗔恨或舍弃这个生病的孩子吗?不,你只会给这个生病的孩子更多的慈悲和关爱。

我们与人相处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品行高尚、知书达理,我们不需要去慈悲他,因为他比我强、比我好,应该他来帮助我,我去向他学习;但是如果一个人非常的恶劣,蛮不讲理、处处害人,这才是特别需要我们慈悲的,因为他就像精神病患者被病所逼无法自控一样。

所谓的坏人也是被业力所迫,身不由己。谁不想做个好人?谁不想要幸福和谐?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怎样获得幸福,而且不停地在种下痛苦的因,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慈悲吗?

“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越是恶劣的人,其实我们越是要对他生起慈悲心,他们才是最可怜、最可悲的。

《佛子行》中说:“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犹如慈母于病儿,尤为怜爱佛子行。”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都不能够有嗔恨心。

以上内容根据四明智广

《一生吉祥的三十八个秘诀》综合整理

回向文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责编:彩虹丹青|校对:普普君|美编:南宫铁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