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四川人,不会讲四川话。”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不仅带来了湘、鄂、赣 、闽 、粤、陕等地的移民,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宝器”“解手”这些方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带着湖北腔的四川话是巴蜀地区语言的主流。随着地域文化不断地碰撞融合,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听到的四川方言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随着“新四川人”数量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新四川人”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四川方言的生存空间肉眼可见地被占领了

《傻儿司令》《王保长今传》《方脑壳的故事》这些方言剧曾是一代四川人的回忆,四川方言和川普很是流行了一段时间,四川话版的《让子弹飞》更是将这种流行推到了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极而衰,盈满则亏。如今你再打开成都和四川电视台,只有没完没了种植牙和不孕不育广告,方言剧已经难觅踪影。

几乎每年成都都会出几条“全市基本普及普通话”的新闻,单是看带这些新闻标题就觉得“打脑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到街上大概率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四川孃孃会热情地用川普给外地游客指路,“厕所在前面抵拢倒拐。对头直走,看到一个棚棚拐右。”

出租车师傅会热心地用川普给乘客介绍成都景点:“这个塌塌就是的武侯祠,再往前走一哈儿就是锦里。锦里你们逛一下就可以了,里面卖的小吃非贵,尽是烧外地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起以前有段时间大学要求每个老师上课都必须说普通话。年轻老师倒是毫无压力,年长的老师就只得无奈地操着川普给学生讲课。

这样一堂课下来,年长的老师说得累,需要将四川话转化成川普。四川的学生听得也累,还需要将川普翻译回四川话。最惨的是外地学生,一堂课下来都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本地人并没有太多需要使用普通话的场景。

街头你能看到孃孃操着一口川普和外地人聊得“风车斗转”,在学校里你也能看到老教授说着一口川普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只有到了银行和政府窗口,你才能遇到主动说普通话的四川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推广普通话这件事,四川人都是赞成的。

现在我们能看到学校在大力推行说普通话,许多中小学生已经能流利地说普通话,但是对于自己本土的方言却知之甚少。或许像是“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土地老爷卖房子——神不住了”这类的四川歇后语真的只能在资料才能看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次和老辈子喝茶摆龙门阵,老辈子说很多老四川人把四川方言作为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四川人在外喜欢抱团取暖,四川方言自然就是最好的润滑剂。

很多四川方言和歇后语都在一点点消失,那些口口相传的人都不在了,那些特有的四川方言自然就消失了。

现在,能说四川方言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