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汉惠帝告状,太后与辟阳侯审食其(yi ji)有染。惠帝当时非常生气,立即让人把审食其抓起来了,准备杀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怎么处理,是个棘手的问题。这涉及到很多问题。

首先,怎么问罪?

不管如何,审食其都是列侯。何况,审食其当时还是丞相,位极人臣。这是不能随便杀的,当年分封诸侯,汉高祖刘邦是发过誓的,这叫剖符封功臣,还杀了一匹白马盟誓。当然要说誓词:“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大意是辅佐天子,子孙永享富贵,相互不变心。)

除非造反等罪,杀功臣那就是违背誓言了。

审食其与吕后到底有没有问题?

这种事很难说,吕后是惠帝的母亲,儿子总不好自己去问母亲这种事儿。审视其当然是绝不承认的。

吕后当然也不能解释,这种事儿怎么给儿子解释呢?她心里也羞愧呀,所以她也不说话。

现在仅凭人嚼舌根子,皇帝就杀了审食其,终究说不过去。

其次,辟阳侯审食其是吕后的宠臣,怎么给母亲交代,是个问题。

吕后非常强势,惠帝刘盈是个很仁慈很软弱的人。就是因为这种性格,当年刘邦想把他这个太子换掉。因为刘邦觉得他镇不住这个天下,汉初那些功臣诸侯,都是身经百战,清一色的狠角色。何况天下初定,事情正多着呢。让这么懦弱的人当皇帝,那岂不是废了?

惠帝呢,又尤其害怕母亲吕后。刘邦死后,吕后掌权,首先处理刘邦的女人,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还叫惠帝前去观看戚夫人在猪圈里痛苦挣扎打滚的凄惨场景。把惠帝吓坏了,从此不理朝政,病了,一年多卧床养病。政事交给母亲吕后全权代办。

审食其又是吕后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刘邦死后,大事未定。按道理是皇帝主持相关事宜。即便太后垂帘,要商量也得找皇帝呀。但吕后完全不把儿子放在眼里。

她跟审食其商量,要杀掉刘邦留下的全部老臣,包括萧何、曹参、周勃、陈平等。

可见她完全不在意惠帝这个儿子是否是皇帝。

惠帝要保护9岁的弟弟刘如意,吕后还是能冲进他的寝宫,把刘如意毒死。

惠帝这憋屈,别提了。

再者,大臣们怎么说,会不会造成人心浮动?

这个问题似乎好解决,因为大臣们都讨厌审食其,觉得他通过谄媚讨好吕后而飞黄腾达,行止不端,人品极差。绝大多数都支持杀了审食其。

但证据呢?总不能开御前会议公开讨论这事儿吧。到时候吕后非得被牵扯不好。这又不是后世武则天时代的朝堂,可以公开讨论大尺度的问题。

所以,汉惠帝很犹豫。或者说,他在想办法。

可把审食其吓坏了。

他通过人找自己曾花大钱而结交的平原君朱建。平原君呢,直接回复:风声太紧,此案受到皇帝关注,不方便见你。

直接给拒绝了。

审食其彻底绝望了。

平原君却很有意思,他虽然拒绝了见审食其的人。却跑去找另一个叫闳籍孺的人。

此人是惠帝的宠臣。他跟惠帝关系好,主要也是讨好惠帝。

平原君就说,陛下宠幸你的原因,天下皆知。如今辟阳侯被抓,天下人都说是你给陛下告状的。这问题不大,杀不杀辟阳侯不重要。你的脑袋怕是不太稳当了。

你想啊,陛下宠幸你,人家要搞你,陛下会为你报仇吧。同理,太后宠幸辟阳侯审食其呀。今天,陛下杀了辟阳侯。明天,太后就找你报仇,找个茬咔嚓了你。

这话很有道理,吕后确实会这样做。

闳籍孺吓坏了。

平原君给他出主意:你光膀子去为辟阳侯求情吧,让陛下放了辟阳侯。这样对你也有好处,你本来受皇帝宠幸,现在救了辟阳侯,连太后也宠幸你。你的富贵瞬间翻倍,何乐而不为呢?

古人光膀子,叫肉袒请罪,因为向皇帝为此事求情,已是有罪,所以以此表示宁愿受罚,也要进言。

平原君教了几句话,闳籍孺照着原话去找惠帝说情。惠帝就把辟阳侯放了。

但审食其终究是没躲过一劫。他躲过了惠帝问罪,也躲过了大臣诛杀诸吕的牵连,却最终死在一个二货青年手里。

吕后死后,审食其还是辟阳侯。但由吕后抚养长大的淮南王刘长要找他算账。刘长是刘邦在赵地随便睡了一个姑娘生的。但受案子牵连,这姑娘生下刘长就自杀了。孩子就交给了吕后抚养。

汉文帝刘恒上位以后,觉得自己的兄弟被吕后杀光了,就剩刘长一个了,就对刘长宠上了天。刘长每天扛着一个大铁椎四处打架,他听人嚼舌根子,说自己的母亲当年死是因为审食其没有出力说服吕后去救。

他直接上审食其家里去,一铁锥把审食其打倒,割了头。然后也肉袒找汉文帝请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吕后与辟阳侯审食其到底有没有那种关系?

我觉得没有!

但我也拿不定。这种事儿,谁敢打包票?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应该是没有。

因为那个嚼舌根子的人给汉惠帝告状时,司马迁用的是“毁”,古人把诽谤、说坏话都叫毁。

但问题就在于,惠帝为什么要大怒呢?大概他心里是相信的。或许他自己早就知道呢?

司马迁写吕后的态度,也很有意思。“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吕后为什么心里羞愧,不能解释呢?

不过这句可以解释。

因为这种事,解释不清楚,旁人总是宁可信其有。何况,你怎么解释呢?怎么证明呢?脱了裤子也验证不了呀!

当年,有人就向刘邦告状,说陈平“盗嫂受金”,盗嫂,就是跟嫂子不清不楚,盗,可以是偷情,也有采取强制手段的意思,类似强奸。陈平就不解释,他只对刘邦解释“受金”(接受贿赂)的事情。

至于盗嫂,他不解释,因为解释清楚。解释了也没人信。

反正人家告他的是盗嫂受金,并非盗嫂受精,有了证据那就不用解释了。

以陈平的智计,都解释不清楚。更何况,母亲对儿子?怎么说出口嘛!

有意思的是大臣们的态度,他们觉得辟阳侯“行”不端。就是德行有问题。

这就很难说清楚了,司马迁对于无法完全确定的事情,总是这样在文字上玩游戏,让你自己去判断。

我们先说惠帝大怒的事情。

惠帝早就认识审食其,而且非常熟悉。因为当年刘邦带兵离开家乡反秦创业。留了一个人照看家里父母妻儿,这人就是审食其。

也就是,审食其陪着当时的吕后,以及惠帝,过了好几年日子。

吕后信任他,是必须的。

后来,刘邦派人去接吕后以及父亲。审食其就带着刘邦的爸爸,吕后,还有惠帝、鲁元公主等前去找刘邦。

很不幸,刘邦被项羽打得一败涂地,拼命逃窜。吕后呢,一脑袋扎进了项羽的追兵怀里,被抓了。审食其陪在他身边。

这样,审食其陪着吕后在项羽俘虏营里过了近两年的痛苦生活。

两人关系可见一斑。

可能在老家的时候,惠帝就发现母亲跟审食其有那么点过于信任亲密了吧。

而且,刘邦死后,审食其是常常进宫,与吕后商量大事。

所以,惠帝心里也拿不准。别人一说,他先入为主,恼羞成怒,也未可知。

再说大臣们的态度。

大臣们应该主要是嫉妒,汉代的嫉妒和告发特别多,因为往往告发者会变成下一个利益获得者。

有人“毁”审食其和吕后,大概也有权力斗争的意味,因为吕后把权很狠,惠帝是没有权力的。

大臣们呢,又说不上话,太后太宠幸审食其了。他们认为审食其主要是会谄媚阿谀——这个也是行不端——所以,他们要杀这摇尾巴的舔狗。

以此看来,审食其似乎与吕后没那种关系。

审食其其实胆子也小,很怕死的,他又不是宋某哲,人家托他照顾家里,他就占为己有。对面可是刘邦呀,不是王宝宝。单看审食其能在巨大的压力中,既与吕氏保持亲密关系,又能听陆贾、平原君的话,而在诛诸吕的风暴中独善其身,活下来。就说明他怕死,什么事都收敛着。

那么,跟吕后不清不楚这种事,他大概是不敢干的,那时候这种事儿,不是牵扯一个人的,有可能灭族,汉代很多功臣列侯,最终失去封地侯爵,都跟女色有关系。甚至,人家告你跟侍女偷情,都是大罪,比如汉武帝时期的衡山王事件。

那吕后可是一国之后。审食其大概率是没这个胆子的,即便吕后主动,他也得拼死不从,不敢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