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元流通币的图案艺术这里指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授权下正式发行的货币。图案的变化,有正面与背面之分,一般指有汉字面值的一面为正面。正面的图案,主要有中间花瓣、边缘花瓣、星形装饰、点状装饰、中间图案的变化。这些花瓣有以下几种:芙蓉花、梅花、菊花、五瓣花、六瓣花、八瓣花。芙蓉花是四川“光绪元宝”铜元独有的装饰花瓣,这些花瓣大小、肥瘦各不相同,可以说是婀娜多姿,各擅胜场,有一种特别的雍容富贵的美感。看到这些图案,总会让人想起杜甫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梅花几乎就是中国的国花,全国各地的造币厂,几乎都有梅花装饰,最多见的是江苏的“光绪元宝”,特征明显,设计精巧,花瓣细腻,铸造精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苏之外,四川于民国十九年还铸造了一种特别的、最后未发行的梅花图党徽一分、二分铜元,把整枝梅花都放到币面上,从而使这种币成为了所有中国铜元中最具美感、图案装饰意味最浓的一种。菊花主要出现在湖南、河南民国时期铜元上,形态变化不多,但长短大小肥瘦也各有其特色与魅力,充分显示了中国审美文化中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其余三种花瓣,其实也是从梅花、菊花图案中变化出来的,特别是五瓣、八瓣花,是最接近梅花、菊花的。这三种花形,虽然不是某种具体的花,但装饰性很强,各省都普遍使用,使整个币面更美观。

花瓣图案之外,还有别具一格的中金钱图、太极图、十字星图、六角星图。币面正中金钱图是湖北汉阳兵工厂附设铜币厂铸造的,在全国独树一帜,也许设计者想要通过这个币中之必表达金钱的威力或者仅仅是为了取悦于消费者,因为这样的设计确实是前所未有,而且十分美观。汉阳兵工厂的铜元铸造质量很差,模具粗糙,但铸造量、发行量都非常大,或许这个金钱图起了一些作用也未可知。小小的金钱图镶嵌在小小的铜元之中,十分美观可爱,充分显示出了中国钱币设计的高超技巧与创造精神。除了压胜钱之外,正式钱币中有“钱”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后来民国时期铸造的党徽图案“分”币,背后有古布图案,大约也出自同样的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极图是中国道教的代表符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作为流通铸币,这个图案最早出现在吉林省铸造的银币上,别的省没有使用。在铜元上则只有“河南省造光绪元宝”,一共有三种类型八个版式变化。太极图代表了中国道教思想中对天地、人伦、社会三大层面的哲学思考,认为一切皆相对,有阴必有阳,有彼必有此。在自然中,阴阳代表天地,在社会中,阴阳代表政治之清浊、明暗,在人伦之中,阴阳代表男女,在一天之中,阴阳代表白天与黑夜等等,因此,天地人间万事万物,如能阴阳和谐,不违背天理人伦,则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繁荣,万物生长茂盛。在个人,阴阳和谐就意味着身体健康,事业顺利,人生安乐。这些朴素的思想,包含了深刻了辩证法内容。钱币的雕刻者把道家思想的标志“阴阳太极图”铸于币上,显然不光是为了钱币表面的美观,也体现了设计者的哲学思想。因此这里的太极图,表达给观赏者的就是一种哲理之美,思辩之美,把深刻的思想蕴涵在小小的阴阳太极图案之中,借广泛流通全国的硬币,传达美好、和谐的愿望。其他十字星图、六角星图设计精美细腻,也给人以美的感受。

在上文介绍的正面各种小型装饰图案之外,除了文字,就是占主要空间的大型装饰图案了,这些图案的构成,和文字、小型图案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使一枚币真正成为一个艺术品。这些图案,只出现在民国铜元之中,因为清代铜元的设计,相对保守和传统,面版除了文字和有限的小型装饰之外,没有其他较大图案。

民国开民主、自由之时代,在艺术上表现为活泼、爽朗的风气,反映在铸币上,一改过去死板、单一的设计,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变化,既表达了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也表达了时代与人民的审美需求。

孙中山先生在指示财政部、铸币局铸造新式货币的手令中明确指出“通用新币中间应绘五谷模型,取丰岁足民之义,垂劝农务本之规,”明确指出我国基本国情为农业本位,铸币设计应围绕农业为主题。由此开始,政府直辖的造币厂和各省地方造币厂均抛弃了代表封建皇权的龙形图案,采用了倡导民主民生民权的“五谷”图案。具体讲,这里的五谷不光是北方的麦子、南方的水稻,还包括了豆子、葡萄等豆类与水果,此外,民国铜元还大量使用了充分表达审美倾向的牡丹花、牵牛花、菊花、兰花、梅花、爬山虎等,如果算上代用币,则梅兰竹菊“四君子”俱偶全。当然,这其中最普遍、最为老百姓接受的还是麦穗、稻穗,它们代表了政府的治国理念(虽然时代不同,性质不同),也代表了传统农业文化。这些从所未见于铸币的农业图案,加上代表革命斗争观念的十八星军旗、五色共和国旗,使小小铜元也变成了革命斗争的武器,向全国最广泛范围内的民众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从而使这些图案的美学价值,不光体现在观花赏草的闲适、感触农作物的怀念,更多地体现了革命斗争的壮美,体现了革命志士推翻封建帝制、创建新中国的豪情。在中国苏维埃政权铸造发行的早期苏维埃铜元上,尤其鲜明地表达了这种壮怀激烈、震撼人心的美学思想。

二、书法艺术美 在铜元50年的铸造发行历史中,铜元上出现了汉字、藏文、维吾尔文、满文、蒙古文、英文、德文七种,其中汉字当然是主体,也是铜元上变化最多、书法意味最浓的一种,其他六种文字,由于出现较少,本书暂不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字书法,出现在铜元上的,有楷书、隶书、行书、篆书四大类型。其中楷书是最常见的一种,基本上每个省的铜元都以楷书为主,有的只有楷书。如广东铜元,楷书庄重大方,代表了货币的严肃性的一面,也可以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稳重实在的一面。楷书有许多种变体写法,比如福建官局二十文铜元,大体上是楷书,但每个写法都有自己的变化,这大约也算是稳中求变的一种心态的体现吧。隶书仅见于民国时期的“开国纪念币”十文南京版及其他几种民国十文如安庆版等,前者是普通隶书版,后者是隶书的变体,文字特别圆润美观。隶书典雅舒畅,端庄中另有一种优雅,几乎就是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要求,让人不由得要想起魏晋士人的风度与思想。尤其是南京版为代表的一类被收藏界称呼为“大圆国”的十文,每个字几乎都是圆而丰满,加上同一面上构图的流畅舒缓,给人一种富足的愉悦感,这种字体古代未见,后来也不再见于铸币之上。行书主要见于部分湖南“光绪元宝”与四川马兰代用币上。前者如秀体五角星,整个正面字体均为行书风格,笔画稍嫌懒散,但铁画银勾,笔笔有力。后者如四川马兰系列中的“青蚨飞去复飞来”,字字都有神韵,非着力于此有年的内行是写不出来的,灵动的书法,加上旁边飞舞的“瑞虫”青蚨,构成了一幅祈福求财、表达人们美好愿望的生动画面。

篆书在铜元中出现不多,只在四川民国铸币中出现,流通币有民国十五、十九年四川铸造的“边铸”百文,“生活过高地方请求铸此平价”,一共12个字,是中国铜元中铭文最多的一种。其次是马兰类代用币中的“德淳制赠”、“方舟制赠”等。

篆书古朴而又华丽,笔画富于装饰性的变化却坚守根基,她是最古老的中国书写文字,直接从刻画文字-金文演变而来,铜元上书写的篆字虽然与古人书写的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且数量有限,但其中包含的丰富文化气息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钱币上的这几个篆书例子,虽然不多,却为今天的钱币爱好者提供了丰富营养。

段洪刚《美学基础与审美价值初探》

——永敢的小唐 永敢的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