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业内人士和爱车人士而言,车展真的越来越悲哀了。

11月5日刚刚结束的日本移动出行展,是时隔四年再度回归的国际五大车展之一,是已经举办了47届号称“亚洲汽车风向标”的车展,是大幅增加汽车以外行业及初创企业且正式改名为日本移动出行展的车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475家参展企业,比上届2019年足足增加了一倍多的数量,国内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的只有两件事。

一是比亚迪成为首家参展的中国车企,且参观人流密集,除了日本观众对展出的几款车型的关注外,相较于其他品牌出售汽车小模型等周边产品,比亚迪现场送出2024年手账和汽车小模型等纪念品的“大手笔”,也相当引流;二是作为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的丰田章男在接受采访时,又一次表达了纯电动车的看法,迅速引起了更大的舆论风潮。

“丰田章男再次炮轰电动车”“丰田章男认为对电动汽车的抵制是正确的”“日本汽车必须要赢”……

不是大佬需要流量,是流量需要大佬

这已经是丰田章男第N次上热搜了,次次都与电动车相关。在此之前,国内大多数网友根本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

就像直到今天,问车主甚至非常喜欢汽车的发烧友,国内四大汽车集团掌门人是谁,丰田、大众、福特、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的全球老大是谁,人家都会一脸懵逼且不屑:我需要知道?

别说全球老大,问国内车主知不知道中国汽车三大民营企业吉利、长城、比亚迪的创始人的名字,说不上来的绝对比脱口而出的人要多得多。

可是要问理想、蔚来、小鹏、问界的创始人或掌门人,不仅是车主,对汽车稍微有所关注的人都能说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大的反差,就是从电动化大潮开始的。电动化大潮没问题,问题在于很多企业乘风而起的时候,把汽车圈“饭圈”化了。

以前网上冲浪的人知道社会热点,知道明星八卦,但很少有人知道汽车行业发生了什么。(大型价格战除外,毕竟猪肉涨价都经常上热搜,何况汽车价格变动。)现在不一样了,汽车行业经常上热搜,造车新势力的很多创始人本身就都是自带流量的热搜体质,主打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前两年还是单独上,这两年一个人带不动流量,还得时不时隔空喊话对垒才能引起吃瓜群众围观。

可是围观久了,再喜欢看论战也难免审美疲劳,总是这几个人喊来喊去实在没意思,互相举报又没结果,技术争论又看不懂。怎么办呢,只有国内这几家新势力互相争论,实在缺点儿份量,作为国内新能源老大的比亚迪一门心思卖车也不跟他们一起玩,只能放眼全球了。

这下视野就打开了,马斯克作为汽车初代顶流,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顶级热搜体质。只不过这位老板放在汽车上的心思不太多,本人在国内上热搜的次数可能还没有车祸和官司上的次数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丰田章男每次对电动车的任何看法,几乎都能上热搜。不知道他本人有没有纳闷过,在各类会议上说过那么多关于燃油车的看法,怎么就没有引起热议呢?

那当然是因为他说的不够冲突和劲爆,要是像李老板一样说出“想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买燃油车,怀旧吗”,冲突和爆点都足够了,立刻就能制造出流量。

所以不是大佬需要流量,而是流量需要大佬。

说白了,江湖需要传说,人们热爱八卦。无冲突就无流量,所以即使无中生有制造冲突,也要流量。毕竟四年前小鹏的何老板就在发布会用PPT说出过他的心里话: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

几年后的今天,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大潮卷得如火如荼的当下,核心是运营还是制造这件事,反倒没人提起了。大概是新时期的造车大佬们热衷的是打嘴炮博流量,可不是来玩真心话大冒险的。

亮点不够,拉踩来凑

可是作为汽车媒体人,真的不得不说一句,互联网的老板们下场造车后,确实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生态以及思考和融合,但汽车行业的礼坏乐崩,也是他们带来的。

有些新势力造车企业开发布会,不用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拉踩竞品,可能都不知道说什么。从前汽车即使在小规模的技术分享会上,也最多写上某日系品牌车型、某德系品牌车型做一下对比,点名道姓对比然后说自己遥遥领先这种事儿,那真是想都不敢想。

在新车发布会这种大型场合,更不可能提起对手了,自己的车型亮点、设计、理念、平台、制造、供应链等等都说不完,哪有时间说竞品。

对比之下,就会发现在一些新势力的发布会上,产品本身真的是说得最少的内容,自己都觉得产品乏善可陈吗?

深究起来,整车制造波及数万个零件,数据更是多如牛毛,硬要对比,五菱肯定也有一些地方能胜过劳斯莱斯的,这也是有据可查的事实。可要说五菱比劳斯莱斯遥遥领先,你信吗?

营销上的拉踩已经成了常态,情绪比事实更能让人兴奋。

即便这样,也不能太离谱。说丰田抵制电动化,已经不能说是拉踩了,是睁眼说瞎话,点灯嫌废蜡。

丰田作为一家在两次石油危机后,才逐渐走上世界汽车领军地位的企业,可能没有思考过能源替代的问题吗?更何况这家企业诞生在各类资源都相对匮乏的日本,创始人最初肯定也没想到过能把汽车卖到世界第一,开始只考虑卖给日本用户,怎么敢不思考能源问题?

又要节能又要快速普及,丰田在众多技术路径里选择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后来又赶上全球经济危机,省油又省钱又不用充电的油电混动车,一下子在全球市场打开了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说其他的类型,比如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纯电动车型以及氢燃料电池车,丰田也一直在卖啊,就是没有卖到油电混合动力车这么牛,但他们肯定不抵制电动化。

这事儿说好听点叫全方位电动化布局,说实在点就是广撒网先铺路,哪个技术路径突然外部环境成熟了都不落下。同样的事儿不止是丰田在做,世界几大汽车巨头都是这么玩的,前些年中国汽车品牌不赚钱铺不开这么大的摊子,现在有能力了也都在丰富技术路径,毕竟做纯电动的没几家赚钱,多几条腿走路肯定有能赚钱的。

赚钱嘛,不寒碜,谁跟钱过不去啊。

通往未来的路永远不止一条

说到这儿也再提一句,丰田不可能抵制电动化的另一个原因,人家赚到钱了。

最近丰田公布了2024财年第2季度的财报以及上半年(2023年4月-9月)的销量数据。在2024财年上半年,丰田全球累计销量为517.24万辆,同比增长9.07%,创同期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为182.60万辆,同比增长38.1%。

新能源汽车在丰田汽车的全球销量里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然后丰田的财务数据都更好看了,二季度丰田的营业额、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净利润都在同比增长,都增长1兆日元以上。(我不会算,主要是懒,哪位会换算又勤快麻烦写在评论区)。

赚了这么多,结果有人质疑丰田抵制电动化?

我开一家早餐店,卖包子馅饼和粥,后来又卖华夫饼和麦片,然后发现华夫饼和麦片一天占到店里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你猜我会说我坚决抵制卖华夫饼和麦片,还是会搞来更多种类的华夫饼和麦片使劲卖?

再说就是这个质疑传回国内发酵的同一时间,丰田在2023日本移动出行展上,以“改变汽车的未来”为主题,拿出了一大波新能源汽车,主打正是下一代BEV(纯电动车)的概念车型。丰田社长佐藤恒治的演讲,用三种移动出行方式描绘未来,第一种就是与BEV共同生活的未来。

所以管这叫抵制电动化?不能说毫无逻辑,只能说是离了大谱!

丰田能说什么,丰田也很委屈啊,人家拥有多条技术路线,不孤注一掷搞BEV就是抵制电动化?

或者要不就说句实话?现在做BEV都在赔钱,丰田这样的全方位电动化布局,不仅没赔钱,没有随时倒闭的风险,财务数据还好看得很,群鸦不容凤凰?

无论是商业还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正向的收入支撑,这几年相继倒下的造车新势力难道还没敲响警钟?电动化是大势,没有人能阻止,但怎么实现电动化却是多元路径,如果只有纯电动一条路,国内的大批车企又何必在今年集中推出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动车型?

再多说一句,世界上并非所有国家都如中国一样拥有强大的发电和储能能力,也不是所有国家的人都能享受跟我们一样低价的电费,私人充电桩在世界各地更不是想装就装。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不要拿我们今天的便利去思考全世界,不发达地区永远比发达的国家多。

那些不经思考就希望所有企业都走同样技术路径的人是什么样的思维呢?自己走不通的路,就用舆论把路堵死,猴子来了也休想翻筋斗云?

未来出行是多元化的,不同国家和地区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终极环保是最终的统一目标,但前往的路线目前仍在摸索中,而且绝不可能只有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