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乾隆皇帝为了解决北方旱灾一事,让一民间道士做法求雨,道士施法后果真下起了倾盆大雨,可乾隆却下旨砍掉了道士,背后真相让人唏嘘。
乾隆时期,清朝国运便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乾隆虽然在治国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却无比自负。
就在这段时期,一个名叫乔老道的道士在民间声名鹊起,乔老道出山后就各地云游,一身白袍白发白胡,可谓是仙风道骨。
很多百姓都说在路边遇见过,转眼乔老道就无影无踪了。有些百姓还说乔老道会算卦治病,百姓们的一些小毛病简直是药到病除。
据说,乔老道活了四百多岁,曾经与明朝名将孙传庭相识,还有许多神奇的经历。
乔老道的传奇故事传遍了大街小巷,在京城开了间道观,边收弟子边阐述人生至理,竟也“征服”了不少官员,使之觉得此人确有本事。
乔老道的事迹很快就传到了乾隆的耳朵里,乾隆表面笑着,实则内心已有了自己的算盘,乾隆是何人,那可是玩转政治而不愚信的帝王,怎么会被这种谣言迷惑。
而朝中大臣们此番上书,无疑是在挑战自己的皇权,如果道教仙法比皇帝还要有用,就会让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信仰”便足以影响自身统治,若借此名头来个叛乱那可不得了。
于是乾隆就找了心腹和珅商议。和珅思索片刻,当即说道:“臣现在就派人将其暗中杀之。”
乾隆阻止道:“万万不可如此,此人在民间的影响力已经如同枯树扎根,突然杀之,势必引起民愤,可细想个杀掉他的‘名头’,有了借口则万事好成。”
何坤眼珠子一转,嘿了一声说道:“皇上,我有疫一妙计,近日,各地不是正在闹旱灾吗……?
旱灾致使百姓颗粒无收而生活穷困,正好借此机会让乔老道求雨,以验证其是否如传言那般神奇。”“如果求不来,杀他,岂不是名正言顺?”
乾隆正为灾情发愁,顿觉这是个好法子。这乔老道想必定是个徒有虚名的骗子,届时若求雨不成则正好可治其罪,让老百姓瞧瞧他们信奉的是怎样一个江湖滑头。
乔老道接到圣旨后欣然应允,他来到宫中请求皇帝给自己设坛作法,而大伙也屏气敛声地等待道士登坛祷告。
求雨第一天,大太阳高高悬挂在天上,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乾隆大怒,当即就要发难处死乔老道。
可谁知乔老道跪地求饶,解释说此法运转需要静等一天,第二天中午方可下雨,乾隆本着有理有据的原则,答应了下来,但之后乾隆无数次后悔没有立刻处死他。
果然不出道士所言,第二天中午,原本晴空万里的皇城上空忽然就乌云密布,伴随着几道闪电划过,那大雨竟如约而至。
乾隆在大臣们的惊叹声中脸色骤变:竟然真的灵验了?!如此一来,百姓岂不是更加崇拜这个老道?
经过求雨一事,乔老道在民间的人气越来越高,甚至有百姓为他做起了塑像来供奉。
这可气坏了乾隆,便嘱咐何坤,以欺骗皇帝的名义找个机会拉出去砍了吧。奇妙的是,据说行刑当日,乔老道化作一团烟雾消散得无影无踪……
对于乔老道,不管是何种传闻,均体现出封建时代崇信鬼神的特征,口口相传更使这件事变得玄之又玄。至于真实性则值得质疑:试想,古往今来还真没见过长生到四百多岁的人……
一些人疑惑:假如乾隆帝真得到这么一个神仙岂不乐哉,岂不是年年都可以风调雨顺?
但其实,如果源于类似“神仙”的技能权威一定程度上大于寻常帝王,若其特殊技能一而再地灵验,则对皇权充满了挑战。
即使是那些“身无长物”而只晓得招摇撞骗的道士,也有笼络人心的能力,一旦他们的影响力扩大,就可能成为皇权的对手。
所以,乾隆对乔老道的态度,既不是信任,也不是尊敬,而是惧怕和厌恶。他不愿意看到有人能够威胁到他的权威,所以他要除掉乔老道,以维护自己的皇权,这样注定了乾隆的结局。
其实乾隆皇帝在位60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也是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的统治期间,清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人口增加,领土扩张,文化繁荣,与康熙、雍正两朝合称“康雍乾盛世”,可以说是一位明君。
遗憾的是,他统治晚年,国家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清朝的衰落和动荡。
一方面,乾隆皇帝晚年昏庸,自负,好大喜功,不知变通,不听忠言,导致政治腐败,民生困顿,民族矛盾,外患频仍。
他大兴文字狱,禁止和焚毁了许多反清思想的书籍,打击了汉人的文化和自尊。他大兴土木,多次南巡,耗费了大量的国库银两,使得清朝的财政出现了赤字。
他对西藏、蒙古、新疆等地的统治,也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和不满,使得边疆不稳。
多次对外战争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使得清朝的军事力量衰退,也招致了英法等西方列强的觊觎。
另一方面,乾隆皇帝晚年退位后,仍然握有实权,干预嘉庆帝的朝政,使得嘉庆帝无法有效地改革和治理,也影响了清朝的政治稳定和传承。
乾隆皇帝晚年的经历和结局,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皇帝的悲剧,也是一个强盛的王朝的转折。
他的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和行为,为清朝的衰落和灭亡埋下了隐患,也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