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借巢生子就算了,为什么雏鸟一出生就会把其他鸟蛋推出巢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鸟在我国的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它还有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叫“子规”。传说杜鹃鸟是蜀王的化身,这位蜀王被迫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大臣,死后化为杜鹃鸟在山林间鸣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望帝”生前王国被他人占了,而他死后化成的杜鹃鸟也喜欢去占领其他鸟类的巢穴。

杜鹃鸟是一种很常见的鸟类,分布广泛,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如森林、灌丛、草地等。它们通常在春季繁殖,每窝产卵2至4枚,孵化期约为12至14天。

杜鹃鸟的体型较大,体长约28厘米,体重约50克。它们通常具有灰褐色的羽毛和黑色的喙,翅膀和尾羽呈褐色,腹部为白色。杜鹃鸟的脚较长,适合在树枝上攀爬和跳跃。

杜鹃鸟是一种十分聪明的鸟类,它们可以通过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来吸引配偶或驱赶竞争对手。此外,杜鹃鸟还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叫声来与同伴沟通,例如,警告同伴有危险或召集同伴一起觅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鹃鸟的繁殖策略有多“邪恶”呢?杜鹃鸟是一种巢寄生鸟类,这意味着它们不会自己筑巢,而是将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中。

一只刚刚孵化出来的杜鹃雏鸟,尽管全身光秃秃的,眼睛还没睁开,却能精准地将其他鸟类的蛋推出巢外,从而确保自己的生存。这种行为是杜鹃鸟的本能,也是它们繁衍生息的重要手段。

有人可能会问,杜鹃雏鸟这么小,它们怎么知道要把其他鸟的蛋推出巢外呢?答案就在于它们的基因。这种行为是杜鹃鸟家族的本能,通过基因代代相传。只有那些具备这种能力的杜鹃鸟才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智慧遗传给下一代,不会推蛋的杜鹃鸟都死了。

那么,杜鹃鸟为什么不自己筑巢呢?这是因为杜鹃鸟的繁殖策略决定了它们不能像其他鸟类那样筑巢孵化。杜鹃鸟的卵需要特定的孵化条件,例如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成功孵化。而通过将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中,杜鹃鸟可以利用其他鸟类的孵化行为来确保自己的卵得到适当的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白了就是自私,繁殖和养育后代在动物界中历来都是极其消耗精力的事,屏幕前的朋友要是当了父母肯定会明白。杜鹃鸟就是鸟界的“隔壁老王”,它们把蛋产在其他鸟类的巢穴中非常省心,可以这么说,杜鹃鸟是所有鸟类中过得最逍遥自在的。

不过我们也不用谴责杜鹃鸟,它们的自私是大自然赋予的,杜鹃鸟寄生在其它鸟类巢中有利于控制这些鸟的数量。

杜鹃鸟究竟使用的什么魔法,迷惑了其他的鸟类?

首先是颜色,杜鹃鸟的蛋一般是灰色带有斑点的,这与一些鸟类巢穴的颜色相同,也就是说,杜鹃鸟的蛋就像披了一件迷彩服一样,其它鸟类分辨不出来。在大小方面,杜鹃鸟的蛋比其它鸟生的蛋要大一些,不过其它鸟类还是察觉不出来。总而言之还是智商原因,被杜鹃寄生的鸟蛋的鸟脑子都不够用。

杜鹃鸟不会到那些智商高的鸟类巢穴中下蛋,通常找的都是“笨鸟”,它们可以寄生的鸟类有125种,杜鹃可谓是鸟类智商识别者。

杜鹃鸟最喜欢把蛋下在东方大苇莺的巢穴中,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水鸟,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它们通常生活在河流、湖泊、沼泽等水域,以捕捉昆虫、小鱼、虾等水生生物为食,食性与杜鹃鸟相同。

东方大苇莺的体型较大,体长约28厘米,体重约50克。它们通常具有灰褐色的羽毛和黄色的喙,翅膀和尾羽呈褐色,腹部为白色。东方大苇莺的脚较长,适合在水中行走和捕捉猎物,杜鹃鸟幼鸟的体型长得可以比它们还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方大苇莺的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4月至6月,它们会在水边的草丛或芦苇中筑巢,每窝通常产卵4至6枚,卵呈椭圆形,颜色为蓝绿色或淡黄色,孵化期约为12至14天,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完成。

通常而言,杜鹃鸟的孵化周期比东方大苇莺要短一两天,幼鸟刚出生的时候就会把巢穴里东方大苇莺的蛋推出去。如果东方大苇莺的幼鸟先出生了,杜鹃鸟后出生,那么杜鹃幼鸟就会把其它幼鸟挤出去。

东方大苇莺父母每外出捕一次猎,回家后就会发现少了一只幼鸟,最后整个鸟巢里只剩杜鹃。那些被杜鹃幼鸟拱出鸟巢的幼鸟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之后东方大苇莺会傻乎乎的把杜鹃鸟幼崽养大,养到它可以自己捕猎为止。

很多人对于杜鹃鸟这种行为很不齿,不过长大后的杜鹃鸟对整个生态环境是大有益处的。对于人类来说,它是一种益鸟,因为杜鹃鸟是一种食肉鸟类,主要以昆虫为食。它们通常会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如蝴蝶、蜜蜂、蚂蚁等,以及爬行动物和幼鸟。杜鹃鸟的捕食行为可以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它们对农林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