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tal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书生taik

编辑 | 书生taik

西安事变促成了全中国的抗战事业,却葬送了张学良、杨虎城的后半生。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及杨虎城在西安毅然对蒋介石发动“兵谏”。

要求蒋介石与中共统一抗日战线,张学良和杨虎城也迎来了不同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良遭到了蒋家两代人长达54年的软禁,而杨虎城则被特务在重庆歌乐山杀害。

其实在1946年,蒋介石曾表示愿意给张学良恢复自由身。

但却提出了三个条件,张学良当即拒绝,老蒋到底提出了什么要求?

张学良和蒋介石之间的恩怨可谓是纠缠了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连失利,恩怨不断升级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一声巨响,结束了东北王的一生,张学良成为了东北大地新的掌控者,可尚且还年轻的张学良又该如何同狡猾的日本人抗衡?

1928年,张学良不惧日本人的威胁,宣告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中国在某种程度上看来已经被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中原大战爆发后,张学良成为了交战双方激烈抢夺的对象,在得到蒋介石保障东北军利益的承诺后,张学良表示愿意支持蒋介石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两人之间的关系相较于从前更加亲密,为了拉拢张学良,蒋介石主动提出结拜的要求,两人至此开始称兄道弟。

随着日本对东北的侵略日益扩大,张学良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也一度恶化,在发生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询问蒋介石该如何处理,蒋介石表示:“不抵抗,以和平、外交的方式解决。”

可没想到蒋介石的态度直接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东北沦陷后张学良沦为千夫所指,东北军才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骂,这也让张学良逐渐对蒋介石产生了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河战役中气势汹汹的12万东北军竟被日军打的节节败退,张学良被迫引咎辞职,以出国考察的名义被遣送出国。

在张学良回国后,蒋介石却要求张学良去陕北“剿共”,张学良被委以重任,时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劳山战役、直罗镇战役这两场战斗中东北军损失惨重,张学良意识到这样下去国家山河危在旦夕,当务之急便是同中共统一战线,进行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虎城也在多次失败中认识到跟着老蒋“剿共”是没有出路的,杨虎城同汪峰于1935年底见面,不久后,杨虎城发现手下的几个团长已经被蒋介石花重金收买,顿生不妙,便加快了同张学良之间的合作。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同夫人宋美龄乘飞机抵达西安,准备解决张学良、杨虎城“剿共”不力的问题,“我们最近的敌人是共产党……”千言万语将矛头直指中共,想要以此来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过多久便是蒋介石的五十大寿,祝寿典礼刚刚结束,张学良立马来到蒋介石住处,对他再次表达了抗日的想法,听到张学良的这番话,蒋介石顿感不悦,怒斥张学良、阎锡山:“到底我该服从你们,还是你们该服从我?”

返回西安后,张学良再次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可蒋介石却一直都没有回音。

11月27日,张学良向蒋介石呈递抗战书,蒋介石批示:“时机尚未成熟”,当张学良将这些事告知杨虎城后,杨虎城询问:“你真的有抗日的决心吗?“张学良毅然决然的说:” “誓志以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虎城思考片刻后,说:“那我们可以实行兵谏。”此时的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信任全无,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两人服从剿共命令,张学良仍对蒋介石抱有一丝希望,涕泪俱下的表示:“委员长必须放弃剿共,领导全国抗日,否则将成为千古罪人!”

蒋介石强硬的态度,让张学良坚定了要对其实行“兵谏”的决心,12月11日深夜,张学良、杨虎城同部下宣布将于12日凌晨举行兵谏,部下们都没有说什么,看到众人的反应后张学良表示:“我们不得不对他先礼而后兵的。”

这是历史性的时刻,也是一个攸关中国命运的夜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行兵谏,竟成“千古罪人”?

凌晨2点,张学良向白凤翔、刘桂五、孙铭九下达了突袭华清池的命令,孙铭九抵达华清池于凌晨4、5点抵达华清池,孙铭九要求门卫打开大门,但是却被拒绝了,营长王玉瓒举起手枪直接打向了蒋介石的哨兵,霎时间枪声大作。

士兵们来到蒋介石屋后却没有看到他的踪影,但他的被窝却仍有余温,刘多荃将这个情况反馈至张学良,张学良在电话里说:“务必找到委员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过一会,有名士兵在华清池围墙边找到一只拖鞋,刘多荃、孙铭九分析,蒋介石很有可能跳墙逃往骊山了。

搜山行动就此展开,在发现蒋孝镇的时候,孙铭九有些欣喜,应该很快就能知道委员长的下落,孙铭九用枪指着蒋孝镇的头,说:“委员长现在在哪里?”

听到这句话蒋孝镇的眼神不自觉向山腰瞅去,孙铭九意识到委员长可能藏身不远处,便下令士兵们继续搜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靠近虎斑石的时候,蒋介石秘书肖乃华从草丛探出头来,当场被击毙,草丛旁还有些声响,“什么人!”班长陈思孝大喝道,蒋介石从草丛里钻出,举着双手喊道:“我是委员长,我是委员长!” 孙铭九听后立马上前查看,发现的确是蒋介石。

蒋介石以为是红军,在询问后得知是东北军后松了一口气,孙铭九说:“委员长,请你去西安,抗日救国!”凌晨5时,三颗信号弹升空,蒋介石被扣留在绥靖公署新城大楼内东厢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12日上午,兵变瞬间传遍全国,蒋介石生死未卜,何应钦得知西安事变后立马致电孔祥熙,孔祥熙将此事告知宋美龄,宋美龄担心蒋介石的安危,便立马致电张学良询问蒋介石的情况。

张学良承诺只要蒋介石配合联合抗日,绝对不会伤害他,兵谏后第九天,宋美龄给蒋介石写信,托宋子文代转交给蒋介石,信中写道:“君三日不回,定与君共生死。"蒋介石看到后无比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22日,宋美龄飞赴西安谈判,见到宋美龄后,蒋介石感慨万千,在宋美龄等人一次又一次劝说下,蒋介石终于答应了张学良、杨虎城所提的要求,杨虎城、张学良见状便决定放蒋介石回南京。

张学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定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去,周恩来和杨虎城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他们知道蒋介石不会放过张学良的,事实证明,蒋介石的确是睚眦必报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少帅,被软禁半生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随即就派人扣押了张学良,被军事法庭判刑10年,张学良一直都坚信自己会被放出去,只要抗战胜利,蒋介石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扣押他了。

1945年日本投降,蒋介石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可如果当初没有张学良的“兵谏“,想必蒋介石只会一直疯狂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秘密会见张学良,对张学良说:“你答应我三个条件我就恢复你的自由身。"

张学良没有说话,随后蒋介石便提出了要求,第一点要张学良公开承认西安事变的幕后主使是中共,第二点交出九一八事变时两人的密电内容,第三点恢复自由身后的张学良不得留在国内。

听到这三个要求后,张学良果断拒绝,后来蒋介石下令将张学良秘密押往台湾新竹,宋美龄对此愧疚不已,她派人准备了很多东西赠与张学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初蒋介石要求张学良撰写回忆录,张学良给稿件取名《杂忆随感漫录》,蒋介石却将稿件改名为《西安事变反省录》。

在意气风发的年纪被囚禁在疗养院中,慢慢的,张学良也不再向往自由,接受了如今的现状,当蒋介石败退至台湾时将杨虎城骗到重庆杀害后,也想将张学良枪毙,但是宋美龄却替他求情了,张学良感慨的表示:“只要宋夫人在一天,我就能活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蒋介石弥留之际,他曾对妻子宋美龄、儿子蒋经国说:“不得放虎归山。"言外之意就是不能让张学良恢复自由身,直到1990年,张学良才获得了自由。

1995年张学良来到了美国生活,2001年10月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去世,当得知这个噩耗后,宋美龄送来了花环,上面写道:“ 送汉卿远行”,少帅的一生至此落下了帷幕。

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事变改变了张学良原有的人生,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中国抗日战线能统一,和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的努力密不可分,至于张学良的功过是非在历史上早就有所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