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信人死之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身为一国之君,最高权力者,往往动用无数人力财力,早早地就开始打造自己的死后世界。众所周知,历代皇陵都是藏宝之地,很早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探墓盗掘。因此能经历岁月仍能保持完整也是少有的。

保存较好的,是明十三陵。当年朱元璋的明孝陵只修了两年,但也是很恢弘的。神道两边的24座石雕威严庄重,令人倍感渺小卑微。要搬运如此厚重的石头,需要多少人力财力难以想象。1407年,朱棣的徐皇后病亡,他开始选址。

当时信风水,单是选址一项就用了两年时间。而且还很注重避讳。如屠家营被弃用,因朱姓与猪谐音,屠家营就犯了忌讳。最后选定的昌平县一带,正被燕山围护,是一块风水要地。且有燕山为屏障,也具有军事上的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09年,朱棣生日那一天,他开始修十三陵,修到顺治也已经两百多年。1584年朱翊钧修的定陵,是郭沫若等人在1955年开掘明陵的第一座。据说那汉白玉大门重4吨,里面还有一口大缸,装满香油。令人惊讶的是,定陵内部完好无缺。

各朝代的祖陵,一般都是派臣子去主持祭祀一事。但到了清代,皇帝却开始亲自带领大臣参与祭祖大典。后来乾隆还下了规定,要子孙后代不忘祭祖。这其中自然有彰显皇权的用意,面对如此宏伟的祖陵,很难不令人折服。身为臣子、军人以及皇亲国戚或名门贵族,无一不惊叹于王朝的辉煌,以及那高高在上的巍巍皇权。

到了慈禧,陵墓修建的奢侈就更加离谱了。从同治修到了她死前四天。其奢靡之程度,历来少见。从里到外,重重金银宝石,连天花板都是金片,全部用金量高达4592两。她的凤冠,珍珠和鸡蛋那么大,身边的佛像都是金身、玉身、宝石身,更不用说她嘴里含着的夜明珠了。

据说从地宫进去,有一十三级台阶,用的是汉白玉。孙殿英的军队炸开墓门,进入其中看到的一幕幕豪华场面,怕是只有当事人能够体会了。当时东陵还有另一位,就是乾隆。前前后后,东陵被洗劫了七次。

估计是天下人都知道慈禧陵是聚宝盆,才引来接二连三的盗掘。清最后一座陵墓崇陵在1980年打开时也发现其中有许多盗洞,墓内一片狼藉,光绪的随葬品几乎被洗劫一空。从东扇门被打开的状况看,盗墓的人对石门的构造十分熟悉,他们将门顶石移位,再推东扇门。值得注意的是,清陵其他陵墓的自来石都被摔断。

陵墓发展到清代,越发繁荣,但比起前面的明代陵墓,清陵受损十分严重。除顺治之外,几乎没有一座完好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后代对前代陵墓的维护,这很重用,一般来说需要以国家的殷实和社会的稳定为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清代,乾隆曾下令对明十三陵进行修葺。因为历经康熙、雍正,清代到了乾隆手里就是个巨大的金库。但作为封建最后一代,清亡了之后,就不再有重新修墓的情况了。

一个时代陵墓是否完好,要看社会的状况。明代朱棣对国家的治理、军队的训练以及一系列工程,很大程度上巩固了一个王朝的统治。虽然边境有蒙古之乱,但一直到他去世,漠北的势力仍在大明的遏制之下。而清末军阀混乱,没有人对清陵进行保护,自然就容易受到破坏。

另一个原因是历来陵墓的入口都是保密的。当年秦陵修了三十六年,土里埋葬的累累白骨,有多少就是那72万悲惨的修陵人。明十三陵的入口也非常难找,当年他们找地宫入口就找了一年。

而且陵墓的石门通常厚重无比,没有一定的人力、财力和技术是无法进入其中的。孙殿英他们有足够的火力可以砸开墓门,也是前朝人无法预料的。慈禧奢侈无度,她花费了整个国家巨大的开支,消耗了本来就空虚的国力,也是加速清灭亡的原因。

像历代皇帝一样,慈禧为自己一个人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死后世界,不过她应该没想到,1928年,就在自己死去20年后,她会被暴力开棺。所谓死后世界,到今天看来也是一场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