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逐步向好,2023年全年产、销量预计达到2950万辆,创历史新高。

这是来自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动态的资讯,第三季度出口量进一步加大,预计十月出口销量依旧会持续上扬;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那么中国是否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强国了呢?

不少汽车爱好者都有这样的疑问,也都期望得到肯定的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客观上确实如此只是有些使用海外品牌车辆的汽车爱好者不愿意承认,中国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工业体系最完善的国家,工业企业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具体到汽车产业也确实足够完善,目前国内自主和合资供应商企业也达到了全球第一的标准。只是有些核心技术的供应商企业确实还是合资或外资企业,比如博世、电装、大陆和采埃孚等,那么是不是说中国汽车产业具备强大的生产制造体系与能力而不具备核心技术呢?

这是值得解读的第一个话题。

答案是否定的。

内燃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可是近百年来却没有技术的飞跃;所以在工业4.0的信息化阶段里,掌握高水平内燃机和变速器的研发、生产和制造能力并不难,国产燃油车从小排量到大排量的优秀产品不胜枚举,其中多数内燃机和变速箱都是各大车企自主研发。

至于部分核心零部件不选择自主研发只是因其技术含量不够高,且没有技术再突破的空间,燃油车已是明日黄花,没有必要再投入过高的成本去研发与构建一条产业链。相反,上百年来围绕内燃机技术打造出的欧美汽车产业链已经非常完善,且存在竞争,其供应商的产品就有价格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合资或进口零部件比自研自产的成本更低,所以才没有必要在这个基础上去尝试替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汽车产业从起步初期就有了新的战略发展方向,那就是汽车电动化。

最初提到汽车电动化的时间节点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这个战略发展方向的是钱老,可见其战略眼光的独到;所以从自主品牌真正开始发力的节点,也就是大约15年前,围绕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产业链构建就已经开始。

从这个阶段起,以电驱动技术为核心的全新自主汽车产业链开始了腾飞,涌现出一批批的优秀企业;比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巨一动力、方正电机,中车时代,弗迪动力等等在,这些企业涵盖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研发和制造,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全套系统的核心技术。至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就更多了,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综上所述,汽车电动化是驱动技术和能源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汽车产业之所能问鼎,原因正在于第一个下定决心进入汽车电动化的赛道,最先构建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只是从汽车爱好者的角度来看,似乎中国汽车企业里没有出现如博世、采埃孚、丰田、大众等市场占有率极高的巨型企业,没有这样的标志性企业似乎还不能说明中国是汽车第一强国吧。

实际不然,理论上不出现这样的巨型企业才能持续的推动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日本有丰田、本田和日产,德国有大众、宝马和奔驰,美国有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为什么日本、德国和美国的汽车产业会走下坡,又为何会在汽车电动化的关键转型阶段里落了后呢?因为少数的企业掌控其产汽车行业的命脉,通俗来说就是形成了产业垄断。丰田、本田和日产打造出品质相当不高的燃油车也能在其本土市场,以及有相当默契的欧美市场热销,其为何还要以巨大的投入和风险巨大的转型去搞新技术研发呢?企业的本质是资本,资本的天性是逐利,资本从来都是短视的;除非有激烈的竞争才会促使其去探索新的技术,而新的技术也只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汽车产业里不会也不应出现巨型企业,从动力电池到电动机,再到更核心的电控系统与芯片研发制造,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非常多的供应商企业,这些企业维持了竞争的平衡;在整车制造商里更不能出现巨型企业,因为中国汽车产销量是世界之最,如果真的出现两三家车企吃下如此巨大市场的场景,下一步就是走下坡。

所以不能以是否有巨型企业来判断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产业良性发展要百家争鸣,只有这样才能一直作为世界第一汽车强国存在。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