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上有一篇文章名为《以三个和尚挑水喝为例,图解大公司通病》,大致描述一下过程:

问题的源头是和尚没水吃

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分院的三个和尚闹僵了,谁也不服谁,也没有个领导,所以三个人相互推脱,无法形成有效的决策和执行力。谁都想喝水,但是谁都不愿意吃亏,所以三个人都不愿意去挑水,每天干坐着(这里就不去细究,没水喝的时候怎么一直不死的问题了,毕竟是个引申故事,这里的水是可以假设有体内储备可以用的,所以暂时没水不会渴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公司很重视这个问题马上派人解决
空降一把手很快就制定了解决方案
二把手也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解决方式

空降领导班子

总院知道情况后,立即派出了两大得力干将:主持和监院,也就是空降了一套领导班子。这种情况,我们国家应该不太陌生吧,中国智慧嘛:一套班子,两帮人马,相互制衡,相互拆台。

主持到了之后,研究得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是管理不到位,流程不明确,分工不合理,所以才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不得不说,这种领导走过场的能力还是有的,不然人家也不可能当这个主持。管理不够就加强管理,途径是向外借鉴,招聘管理人员,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深造MBA,得到了两个当下很多公司的管理核心工具:BRP(业务流程重组)和ERP(企业资源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定解决方案

监院看到主持已经行动起来了,那也不甘落后,开始了自己的解决之道:向内挖掘潜力,他认为分院的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人岗匹配度也不行,于是进行了文化建设、定岗定编、绩效考核,一整套无形的小鞭子给扬起来了。

到现在为止:人招到了,制度和流程明确了,管理经验也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和积累;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编制、考核、激励已经到位,整个寺庙的文化建设(氛围和软实力)也已经上线。如果要粗俗地比喻一下的话,就是骡子、驴和监工都已经到位,磨盘、小鞭子准备就绪,就差主人一声令下,就可以在鞭子的挥舞下,让磨盘快乐的转动起来了。

问题变得复杂了

其实到目前为止,分院没有和尚挑水的问题确实得到了解决,在轨道和鞭子的加持下,和尚们挑水很卖力,那么分院是否得到了良性的运作呢?并没有,因为解决了挑水问题,并没有解决喝水问题,对了,挑水虽然很积极了,但是人多了,水不够喝。另外,寺庙太忙了之后,也没人去念经了,于是香火钱少了,这一系列的措施,得到的结果就是:大家更忙了,大家都没足够的水喝,寺庙的生存成了问题。

按了葫芦浮了瓢

接着的解决方案,就把寺庙彻底地拖进了深渊:成立更多的部门,招聘更多的管理者,提拔更多的干部,设立更多的管理岗位,设置更多的考核、激励机制……

终于原本的小寺庙成了个大寺庙,自然大寺庙就需要大寺庙的配套模式:开会、文件、沟通、协调、打分、评比……

除了上述的变化之外,决策机制必须得改,数据化、信息化、经营分析会、研究部、战略部、决策部……

不死也残废

经这么一闹之后,组织、人员、信息传递、决策迅速变得复杂了起来,最后寺庙终于在这些复杂的运作当中倒下了:小和尚们由于疲惫都倒在了井边,大部分和尚渴死在了寺庙的各处,留下了几个没渴死的高管,顺利地转移到了别的寺庙,继续着他们的管理生涯。

铁打的高管流水的庙

看完整个过程之后,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触:这不就是在说我们公司吗?

会有这样的感触也不奇怪,因为当下中国企业面临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企业传代、管理升级、国际环境动荡、存量市场、消费力不足。种种原因都会导致公司面临着改革和发展受限,然而公司不可能坐以待毙,就会出现文中的类似操作。

文章题目虽然与大公司病有关,但从中看到更多的是,企业为了脱困而面临的无效改革和盲目扩张问题。由三个和尚没水喝引发了公司开启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两个:加强内部管理和完善制度建设。干了一阵,才发现没有当时考虑比较片面,只想到了改革怎么喝水的问题,却没想到寺庙的营收问题啊,这下可惨了,这样的管理成了无本之,肯定长久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火急火燎地开启改革的第二阶段,解决营收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服务问题。改革的方式是铺开摊子,提拔相应的和尚,设置更多的专职岗位,提升绩效考核,加大激励力度,果然争取到了更多的香火钱,可是呢,忙活一阵之后,发现问题又出来了,第二阶段的改革随之带来的新问题:配套支援问题,于是又开始了配套的改革:信息建设,数据共享,软件管理,经营分析,部门扩张,流程重组…好了,又热火朝天的干了一阵,结果呢?大家都很忙,大家都觉得自己很重要,可本质呢,香火钱怎么也不够用,水怎么也不够吃,换句话说,本质问题没有解决。变了的只是人多了,流程多了,部门多了,管理多了,余需要的水更多了,整个寺庙的胃口大了,鞭子多了,会多了……

此刻的公司就是这般杂草丛生的样子

事还是那些事,逻辑还是那套逻辑,改了流程制度,改了部门设置(组织架构),改了岗位设置,改了决策方式。悲剧的是,一通忙活之后,问题呢,却还是那些问题,本质问题没解决,摊子大了,人员多了,职位高了,决策复杂了,信息传递更困难了,香火看似旺盛了不少,可是寺庙的水怎么也不够喝。结果就是自己把自己干倒了,寺庙关门,小和尚疲劳而死,培养了一批“管理层”远走高飞。

总结一下三个和尚引发的一系列管理问题:

1、为解决一个小问题引入了一套大方案,小马拉大车

2、生搬硬套管理模式,依样画葫芦学国外经验,空有样子,没有成效

3、规划方案治标不治本,考虑不周全,使得公司陷入更大的危机

4、机构臃肿、考核死板、信息不畅、决策不及时、反应滞后

5、设置过多的管理岗位,提拔过多的非关键人员,给了那些空有表现没有实质能力的人机会,整个公司看似热闹实则都是为最后的失败埋下祸根

6、为他人培养管理人才或者是培养专业的职业混子

都是假象

这套方式很容易给企业主造成一个假象:热闹非凡的景象,一片热火朝天的干劲,公司规模迅速扩大,管理人才辈出,感觉是种了好大一棵树,可惜此树就是不开花也不结果,到头来寅时吃卯粮,最后流水断了,彻底黄了。很多企业学华为,学华为的管理、学华为的分钱,但却没有学到华为的挖金币速度,结局可想而知。

存量市场已经来临,如果企业是一艘船的话,那么此时所经历的海域和之前的海域已经不一样了,这里的浪和暗礁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谁胆子大谁就能跑第一了,在这边海域航行,可能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创办之初的那个老问题,如何健康地生存下来,也许,是时候想一想起航时候的样子了。
企业的改革和扩张需要魄力,更需要更多的能力:规划力、预测力、执行力。判断、平衡和决策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莫大的智慧,但要命的是我们的一生将不停地与它们打着交道,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修行,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