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影响深远,虽然削弱了俄罗斯的实力,但也使中俄合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局面,实际上正在重塑世界新的地缘政治格局,或将使中俄成为背靠背的合作伙伴。

对于俄罗斯实力被削弱,有人担心这会影响中俄合作的潜力。但中方实际上已经很清楚这一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前瞻性,远比想象的更长远,在某种程度上,这将有利于中俄的共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中俄或成为背靠背的地缘伙伴。

俄乌冲突,加上少数国家在北约的大门外探头探脑的徘徊,曾一心融入欧洲阵营的俄罗斯转到了与欧洲地缘对抗的局面。

今后几十年里,欧洲会非常忌惮俄罗斯,俄罗斯和欧洲国家或将在边境部署更多兵力。对于俄罗斯来说,北约在东欧部署大军会给它带来极大的压力,它或将不得不部署大量兵力在欧洲方向以回应北约。毕竟,北约并不是抱着“和平”的心思强行东扩的,它们玩的就是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在这种地缘局势下,俄罗斯不得不将自己的后背,放心交给中国,包含中亚和远东地区。

中国在21世纪往后的发展方向已经基本明确,即稳定南边的南海,朝着东部方向扩展。中国的海军力量,从浅蓝到深蓝,这不可阻挡的架势,已经让欧美忌惮不已。中国的北方从海参崴到远东的这些曾经让俄罗斯心态微妙的广大区域,已经开始了大量的合作。

中国是一个面朝东部太平洋的国家,要成为一个“海上强国”,就必须朝着东部太平洋方向扩张影响力。美国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必然会全力阻止中国海军向深蓝迈进,在西太平洋部署了三条岛链,其中第一岛链直接贴到中国“脸上”来了。由此,甚至可以预测,随着中国军事力量增强,中美在西太平洋存在摩擦的可能。

随着俄罗斯将军事力量向欧洲转移,中俄边境地区成为和平之地,中俄相互将自己的大后方依靠对方,或将成为背靠背的战略伙伴。

二、中俄的产业互补为结伴同行创造条件。

俄罗斯是一个非常标准的能源输出国,地广人稀但资源丰富,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出口量都处于世界前列。中国则是非常标准的工业国,工业规模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中国对能源和工业原料的需求量极大,因此俄罗斯的能源恰巧是中国所需的,中国对俄罗斯来说也是一个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俄两国的这种互补,使曾经推动欧洲快速发展的俄罗斯能源为中国提供便捷的渠道,俄罗斯则将倚仗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获得经济稳定发展。

对中国来说,俄罗斯能源最大的价值就是俄罗斯距离中国近,中俄之间只需要修建几条能源管道,中国就能获取大量廉价的能源,当年德国曾经拥有的一大工业优势——俄罗斯能源,极大概率成为中国的近水楼台。

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其林业、渔业、农业、矿产等资源都具备较高的战略价值,在如今已经高度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人类社会中,是一处鲜有的“处女地”。这些资源以前因为俄罗斯远东地广人稀难以开发,俄乌冲突爆发,中俄合作将愈发紧密,远东地区将有可能成为中俄合作开发的“样板区域”。

三、一带一路或将成为欧亚大陆稳定的定海神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俄罗斯和欧洲“死磕”开局,意味着它要调集军事资源到欧洲方向,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将会逐渐衰弱。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有能力部分继承俄罗斯在中亚影响力的国家应该是中国。

中国10年前开始推动的一带一路,无论从内涵还是从中国善意的出发点来看,都说明一带一路可能成为欧亚大陆直指非洲的经济发展稳定器。无论美国人愿不愿意,稳定和发展都是这些地区翘首以盼的结局,美国的干涉,只是这条“和平发展之路”上的畔脚石,迟早会被一脚踢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和美国相比甚至和欧洲相比,一个将后背交给中国的俄罗斯,理论上应该更愿意让出自己在中亚的影响力,甚至会主动帮助中国在中亚发展。

当然,理论上是美好的,世界局势的发展波诡云谲,地缘这个东西,总是以它独特的轨迹去发展。然而,世界大势,和平的力量最终一定会大于破坏力量,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