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到底是在干嘛?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于是拼命去折腾,去玩乐,生怕错过点什么。有人说人生就是一种历练,于是努力去学习,去进步,生怕自己落后。但是有人说,生命就是一个回归的过程,活着只是为了归去,你觉得哪一种对呢?

想不清楚,就回头看看咱们的古人们吧。他们是怎么看待人生的?李白,苏东坡,唐宋文化的巅峰,在他们大气磅礴的诗歌中,却无时无刻都有一颗出世之心。

他们好像都知道点什么,都称自己为居士。青莲居士,东坡居士,这俩居士是因为是居士所以才豪迈,还是因为豪迈才变成了居士?真相已经不得而知了,或许这种出世才是真正的活着。

我们看看吕祖怎么说吧,他写了一首好诗,十言长句。

太虚穆穆朕兆捐。太虚就是一种境界,红楼梦里也提到过一个太虚幻境,就是梦境。朕兆,就是我和万法,捐就是舍弃。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我,法,连同幻境都要抛弃掉。

性命关头忘意识。关头也就是指关键节点,所谓“死生之际,一生学问大关头也”,过关了,就成了,不过关就倒下了。忘意识,就是忘掉意,忘掉识,就是停下自己的心思杂念。没有我,没有法,无我无物,这就是过关的秘诀。

意识忘后见本真。只有把意识忘掉之后,才能见到本真。本真一直都在,人心本是光明的,纯净的。到后来因为有了偏执,就戴上了有色的眼镜,有了偏色偏光,看东西再也看不到真了,看到的都是扭曲分别。只有忘掉意识,破开滤镜,才能重新见真。

水清珠现玄难测。水其实是形容我们的脑海。我们的脑海里波澜翻翻涌泥沙混浊,所以看不到水底的珍珠。只有水清静了,才能水清珠现。玄难测,难以预料,又有什么是一定会怎样的呢。

无始烦障一旦空。烦恼是有始的吗?其实都是无端的,因为妄想就是无端升起的,烦恼也是这样。夫妻吵架你如果深究,会发现根本就是没有理由,没有起点,可能就是一个妄念一个无明火,结果就起了无限的烦恼。那既然一切都是妄生的,那这妄怎么灭呢?妄灭,梦醒了就灭了,这烦恼都是一瞬间全灭的,不是一个个灭的。昨天晚上梦里的那些痛苦,早上醒来一下子就都没了。人生也是这样,你痛苦折磨烦恼,等你觉醒了,那些幻觉也都跟着消失了,一旦空。

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京降下九龙册,步云汉今登天关,掌雷霆兮驱霹雳。

九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汉就是天河银河,雷霆就是雷和电,谁会雷法?龙虎山上那个。

这几句诗讲的都是成就之后的现象和应验,这真的是非常神话般的效验啊。

凝神定息是初机。凝神是回光,定息是调息,回光调息也就是入门的起点。

退藏密地为常寂。密地就是心啊,识心退藏就是寂。

人到底是该提升自己的认知,还是应该放下自己的认知呢?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真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如果不断增加认知,对事物贴上更多的标签,那这个人的分别心就会不断增加。如果不断放下偏见,将事物看做是一体的,那这个人就有了更多圆融和通达,其心胸会随之而扩大,其眼界格局会因此而提升,在高处俯瞰的视界和低处确实是不同的。

显然吕祖是希望我们要放下,要忘掉意识,因为识就是言只,就是一种着相的过程,原本这个东西可以是一切,当你识之后,这个就只能是一个确定的物了。就好像薛定谔的猫,在识之前,可以是死也是活,但是当你识的时候,打开箱子的时候,猫只能是死或者是活,原来的叠加态消失了,变成了特定态。

量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也是如此,要从后天返回先天,从确定变成不确定,从特定态变成叠加态,变成一个无限的可能,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先辈的量子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