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觉得,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向古人学习,比如我们可以学习孔子的学习方式。那么,孔子是如何学习的?根据《史记》的记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曾经跟随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师襄子教了孔子一首曲子之后,孔子就开始练习,每天都在重复弹奏这首曲子,而且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厌倦,所以孔子的弹奏手法也从刚开始时比较生疏的状态,慢慢变得熟练起来。

时间过得飞快,十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师襄子就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奏得很不错了,现在可以学习新内容了!”如果跟师襄子学琴的那个人是我们,是不是马上就会听从老师的安排,开始学习新内容了?然而孔子却不是这样做,他说:“我虽然已经学会了曲谱,可是还没有学会弹奏的技巧啊!”所以孔子就继续练习这首曲子。

很快,又过去了一段时间。在师襄子看来,孔子的弹奏手法已经很熟练了,乐曲也弹奏得非常和谐,而且也很悦耳,所以师襄子就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现在可以学习新内容了!”学琴学到这个程度,得到了老师的夸奖,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心满意足,可以休息一下了?但是孔子依然不愿意,他说:“我虽然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意境!”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一天又一天。有一次师襄子在听完孔子弹奏的曲子之后,他感到非常满意,就对孔子说:“你已经完全领会这首曲子的意境,现在可以学习新内容了!”然而孔子是对自己的表现还是不满意,他说:“现在我对作曲者还是不了解!”

时间又一天天地过去了。终于有一天,孔子的神情变得穆然起来,还时不时抬起头往远处看。这时候孔子对师襄子说:“我现在终于知道作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身材高大,眼睛深邃,看望远方,好像统治着四方诸侯。如果这个人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创作出这样的曲子?”

没想到师襄子听了孔子说的这句话之后,他赶紧站起身,对着孔子拜了两拜。师襄子是教授孔子如何弹奏乐器的老师,可是身为老师的师襄子,竟然会拜自己的学生,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这时候的师襄子对孔子佩服得简直是五体投地,他告诉孔子:“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看得出来,无论我们阅读什么书籍,都不能浅尝辄止,一定要深入作者的思想中去,要了解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又为什么这么做?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作者,甚至把自己变成作者,按照作者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我们才能真正地读懂书籍,尤其中古代经典,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