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第二块阅读就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近几年这一块的阅读主要集中在小说阅读上。本文就高考试卷上常见的几种题型,对答题技巧进行了归纳,希望能帮到备考的学子们。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为一道选择题(或者四选一或者五选二),一道简答题,一道分析鉴赏题。近两年选择题改为两道,然后两道简答题。不管是哪种类型,一般做题时间分配如下:

6 分钟读文章,一道选择题用时3分钟,两道主观题用时8分钟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懂小说

读懂小说,就得弄清楚小说基本知识。当然小说依然由内容、主题、语言、结构四要素构成。在阅读和答题时都要有四要素的意识,四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

一、典型小说

典型小说一般指传统小说一类的小说,在典型环境中通过典型情节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般强化和突出人物、情节。

1.内容:包括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1)情节: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一般分为“开端——发展(复杂的还有再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 情节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最主要手段。

(2)人物:人物是最核心的要素,人物形象和人物命运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主人公)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一般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当然也可以成为小说的线索。

人物可以分为静态人物和动态人物。人物形象由身份地位、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共同构成,当然内在特点为主。外在包括衣着、肖像、年龄等等,这一般和内在紧密相连。

(3)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推进的时空。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小说的时代(社会)背景,一般通过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人和事物来展现或者暗示,可以直接揭示主题,展现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自然环境主要是人物活动的空间,一般是由景物描写构成。

在小说考题中一般多考自然环境。

2.主题:作者通过文本或者内容传达的对人物和社会的态度、认知与思考,或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的揭示。(一般来说在选择题中呈现)

主题表现的途径:

(1)情节,情节展示人物活动和社会生活,它直接揭示社会本质。

(2)人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就是主题。

(3)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是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也能直接揭示主题。

3.语言:这里指作品的语言。小说的语言主要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在于陈述情节,描写在于情节的细节、人物和环境。

考题中一般就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和人物描写(包括细节描写)进行考查,如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某一处描写是如何塑造人物的等等。

4.结构:小说情节各部分的安排,内容之间的关系等。包括线索、思路和结构手法和结构形式等。

小说中有一些经典的结构,如项链式结构,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与伏笔相关)等等。还有倒叙手法、设置悬念、伏笔与照应等等。

小说的线索有时空线索、人物线索、物线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非典型小说

非典型小说,是相对于传统小说强化情节和人物而言,它淡化情节、弱化甚至虚化人物。不写那么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悬念,而是力求写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写平凡中的意义。有独具特色的“那一个”(作品的特色)。如王安忆的小小说《比邻而居》(2015 全国卷)。

非典型性小说文本特点: 内容上:市井生活小人物;

形式上:非典型性文本淡化情节虚化人物凸显个性; 范围上:中外名著热点。

艺术上:均有与众不同的“那一个”。——非典型小说的精彩处,当然也是难以读懂的原因。如:舒缓的叙事风 格、绵密的心理描写、琐屑的市井生活、韵致的场景描写、内蓄的对话描写、环境描写与物的象征、明显的荒诞色彩。

非典型性小说在命题上,除了依据一般小说命题外,一定有一道题目体现其“那一个”——语言特点、重视自然 环境描写、物的描绘与象征、淡化情节、虚化人物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做题

1.选择题:基本是四要素、整体与局部的全覆盖。读懂了小说,仔细读选项,结合文本,细致分析。每个选项要做信息切分,然后唤醒涉及的知识点和要用相应的方法,详见前面的各类题型和系统知识图。一般错误设置在:内容概括(形象特点)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上。

2.概括小说情节。

一般来说,要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分点概括,概括均用“何时何地何人因何如何做何事结果如何” 句式完成,这是叙事文字的概括方法,可以根据要求和需要做适当取舍。——加上线索,按照“先写……再写…… 然后写……最后……”来概括,即思路题的答案。

3.某一内容(语段、语句)的作用。

首先判断是不是主要情节的一部分,若是,则回答:

(1)它写了什么,是主要情节的组成部分,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完整。

(2)它在整个情节中的位置,和其前后情节阶段的关系。

(3)突出刻画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4)对表达主题(或者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若不是,则答:

(1)它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

(2)它对主要情节的发展和推进有何作用。

(3)它在刻画人物的形象上的作用。

4.人物形象的概括

(1)总说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性质,并将人物特点列举出来。

(2)对人物特点逐一简要分析。

首先可以分析外在形象。

内在特点一般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大致划分为四个方面:

个性性格——如开朗、木讷。

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如豁达乐观、勤俭。

待人接物——如大方、斤斤计较、善良。

成长事业——如有志向、刻苦、坚持不懈等等。

5.人物形象的塑造

(1)情节直接展示人物活动,揭示人物特点;

(2)直接描写:A 肖像(外貌)描写——注意外貌与内在的关系,B 动作(行为)描写,C 语言描写,D 心理描写,E 情态(表情)描写,F 细节描写。

(3)间接塑造:A 环境烘托人物心理,B 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含反衬),C 物的象征。D 其他人眼中的人物形象(其他人的评论)。

各种描写的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突出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促进情节发展。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人物的作用

这个题型一般考查次要人物。这里以次要人物“我”为例。

(1)小说的线索,所有情节围绕这个人物得以集中,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2)情节与人物命运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3)衬托主要人物。(4)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暗示社会环境。

(5)揭示小说主题。

7.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题,一般多考作用,少有考描写。赏析则要都答到。

(1)环境的描写

A.社会环境。通过人物或者富有时代特点的人文事物来展示,如描写房间的布置,人的衣着。

B.自然环境。同诗歌鉴赏中的景物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修辞,环境特点)。

(2)环境的作用

A.为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提供时空,暗示社会背景。

B.营造一定的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

C.烘托人物心理。(自然环境)

D.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情节的转向。

E.揭示人物命运原因,揭示主题。(社会环境)

F.含蓄韵致地揭示主题(结尾的环境描写)。

G 非典型小说成为作者塑造的审美对象,表现生活风貌、风土人情。(非典型小说)

8.物的作用(小说中有不可或缺的物,这实际上是非典型性小说的一种。)

(1)线索,串起小说的情节。

(2)情节和人物命运的见证者。(往往在小说中有拟人化的倾向)

(3)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主要人物或者作者的人生观。

(4)推动或者影响情节的发展甚至使情节发生陡转。

(5)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9.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内心、突出人物特点。

(2)推动或暗示情节的发展。

(3)渲染氛围、体现某一地域特色。

(4)揭示主题。

10.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1)统率小说主要内容,概括小说主要情节、交代主要人物或者主要环境。

(2)结构上,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3)主题上,象征,揭示主题。

(4)个别篇目的标题很有文采,需注意语言美,吸引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开头的作用或者妙处

【1】悬念设疑式开头

(1)吸引读者兴趣,引发思考。(2)引出下文情节。

(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主题。(4)与后文某处呼应。

【2】写景式开头

(1)交代人物活动、情节展开的时空。

(2)(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主题。

(3)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4)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5)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刻画做铺垫。

12.结尾的作用

(1)呼应开头,使结构完整、首尾圆合。

(2)揭示前文的悬念,与前文的某些内容形成伏笔与照应,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3)卒章显志,含蓄韵致地(如写景式结尾)揭示主题,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4)更好地刻画人物。

特别提示:某段(某一内容)、标题等的含义就取其作用中关涉内容和主题的部分,并去掉其作用术语即可, 即从内容和主题(思想情感)两个方面来思考。

13.非典型性小说“那一个”题型分析

“那一个”问题的命题及回答策略:

突出文本的特点——独具特色的“那一个”的问题一般设置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们在回答这类题目的时候,首先把握到“那一个”,并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等方面去思考。示例:

《邮差先生》4 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 分)

—— 舒缓的叙事风格

答:(1)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人物)

(2)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环境)

(3)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作品风格)

再如《峡谷》

(4)小说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环境描写与物的象征

答:①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环境是内容)

②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环境),所以语文月刊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人物塑造);(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③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环境与人物的关系、作品风格)

④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畜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主题)

14.小说的思路。(其他文本的思路题,同此) 以什么为线索,依次展开情节。

(1)首先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阶段,注意不一定是开端,比如倒叙写法之下,可能首先写的是结尾)。

(2)其次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

(3)接着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

(4)最后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

15.小说的结构类题目

如:线索是什么?有几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线索作用的分析,多从情节的安排和主题的挖掘这两个角度切入。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小说情节、结构和主题。

(1)以什么为线索,串起了“XXX”—“XXX”—“XXX”—“XXX”的情节。(若有双线,则分别回答)

(2)这样安排,情节更加集中,结构更加完整、合理。

(3)更有利于表达主题(简要讲清楚主题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探究“这样写”的作用。(非典型小说的“那一个”)

(1)讲清楚“这样写”究竟是怎样写。(2)“这样写”写了什么,有何特点。

(3)分析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4)分析在情节推进上的作用。

(5)分析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6)体现文本的审美和风格,如舒缓的叙事风格、淡化情节等等。(非典型小说)

17.探究小说主题及其意义。(一般主观题不容易考到,主要用于选择题对主题的理解。)

(1)从情节上探究主题。

(2)从人物形象上探究主题。

(3)从环境上探究主题,从物的象征上探究主题。

(4)结合现实与自己,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18.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和事物的作用。

一是和主题相关,二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相关,三是和文章最主要的内容相关。如果是议论句或者抒情句一般就是中心句。

答案分点:(1)全文主要内容上(如在情节上、人物形象上、环境上),(2)结构上(线索、照应等等),(3)主题(思想情感)上,(4)艺术效果上。

作用类题目是重点。这类题目首先界定是什么(如内容的作用就要概括内容,这样写就要表述清楚怎样写),然后再分析作用。“作用”即关系,弄清楚“这个内容或者语段、语句”与标题、开头、结尾、前后文、主要内容(小说的主要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之间的关系是王道。

特别提醒:1、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2、分点作答,分条陈述,先观点后阐释。3、阐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4 语言简明,杜绝啰嗦,使卷面清晰、美观、简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