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冲突中的加沙地区

本期话题,以色列地面战取得成效,军队已经攻入加沙城腹地,势要彻底剿灭哈马斯,不过后者“盟友”的反制也迅速到来,1日之内,以色列本土连续遭到20枚火箭弹袭击,面对巴以局势升温趋向,美国出手,此前到达地中海的双航母战斗群浩浩荡荡进行军演,本期我们就来看一下相关事件会对局势走向产生怎样的影响。

随着以色列地面攻势持续推进,更多消息也从加沙地区传出,当地时间11月7日,以色列国防军对外表示,就在当日,以色列地面部队已经进入“加沙城心脏地带”,并且以色列方面还声称,其对多个哈马斯目标进行了打击,在加沙地带北部,以军已经摧毁了大片哈马斯建设的隧道,甚至还控制住了一座武器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以色列防长加兰特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表示,以军海陆空三军正协同作战,已经从南北两边进入加沙城中心,并且开始加强对周边地区的封锁,不过他也同时声明,战争结束后,哈马斯和以色列都不会统治加沙地带,换言之,以色列不会持续占领这里。

然而这与以色列总理的说法却有所出入,早些时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接受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采访时曾说,在他设想中,以军在实现“剿灭哈马斯”这个目标后,要无限期地在加沙地区“承担整体安全责任”,并且在以色列国防部一开始列出的“三步走”计划中,最终目标恰恰就是“在加沙地带建立新秩序”,从这一点来说,如今以防长口中的“不统治加沙”显然很难站得住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以色列部队

当然,即便以军真的进入了加沙中心,也不意味着这一轮巴以冲突会很快结束。一方面,哈马斯本身作战方式就以游击为主,单纯地占据城市不会对其产生过多桎梏,另一方面,从近日流出的作战画面看到,以军推土车在推倒墙壁时,发生了意料之外的爆炸,可见,在哈马斯的布置下,如今的加沙地带已经算得上是“危机四伏”,这种情况下,以军将很难以在建筑群中发挥装甲部队的优势,因此这轮冲突恐怕还将再持续很长时间。

在以军大肆进军加沙的时候,其本土也传来了噩耗,当地时间11月7日,以色列国防军表示,约有20枚火箭弹从黎巴嫩方向射出,目标则是在以色列本土北部地区,受这一事件影响,戈兰高地以及加利利地区都拉响了警报声,据以色列陆军电台报道,已知的火箭弹袭击并未造成人员伤亡,而以军随后也炮击了黎巴嫩境内的目标以示回应。

不仅如此,根据以色列国防军7日发表的声明,就在当天,位于以色列北部的一处哨所也遭到了炮击,同时,以军还在黎以临时边境发现了“可疑的空中目标”,据以方声称,以色列部队在该目标进入以领空之前成功进行了拦截。

那么,以色列本土频频遇袭,会是谁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毕竟,在黎巴嫩境内,本就存在一支“力挺”哈马斯的武装力量,早在11月3日,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就发表过讲话称,“哈马斯的袭击是一次伟大而神圣的行动”,在讲话中他还表示,“黎巴嫩前线的选项悬而未决”“不排除‘升级’这一‘现实可能性’”,纳斯鲁拉警告说,黎巴嫩与以色列的边境很可能发生“大战”。

显然,这话并非危言耸听。自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黎以边境也不断有摩擦事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黎巴嫩会不会趁机诉诸武力,让以色列面对多线作战,毕竟,黎巴嫩真主党本就与伊朗关系密切,其也称得上是哈马斯的一支特殊“盟友”,只不过和哈马斯相比,黎巴嫩真主党显然更强大、也更有影响力,它的参战很可能会让“抵抗轴心”一并卷入,如此一来,以色列面对的局面将更为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美国双航母战斗群

或许是出于对这种情形的担忧,美国此前派出的“福特号”航空母舰和“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也有所行动,时隔二十年,这两大航母打击群再度开启了一次合体大练兵。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双航母战斗群已经前往了地中海东部海域,并开始了连续3日的军演,在演习中,美军进行了跨甲板飞行、海上安全作战任务以及高价值目标的防御等项目,参与人数超过1.1万人,而作为北约成员国的意大利也参与了此次演习,可以说,这些行动的针对性十分明确,那就是在警告中东地区国家,尤其是素来与美国不和的伊朗,让其不要轻举妄动,毕竟,以美军当前部署而言,一旦伊朗铁了心介入巴以冲突,那么光凭以色列现有力量恐怕很难招架得住,这种情况下,美军亲自前来“站岗”也在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加沙地区遭到空袭

只不过,美军的行动恰恰印证了纳斯鲁拉的警告,他曾在3日的讲话中直言,美国需要对正在进行的加沙冲突负责任,因为“以色列只是一个执行工具,美国才是‘大魔鬼’”,可以预见,随着美国从幕后逐步探身到台前,对抗升级的可能性也会提升几分,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矛盾已然激化,当今的美国再想按下停止键,恐怕已是为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