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市场经常会出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一个区域的二手中,总有那么几套房子纹丝不动的卖不掉。

这种房子,除了那些价格离谱的房源,大多都是些非标产品。

常见的,有做了特殊设计的顶楼、底楼,偶尔有一些复式以及超级大平层。

这些房子,一个小区可能也没有几套,甚至有的只有那独自一套,完全可以称作社区中的“孤品”。

实际上,这些房子都具备一定的稀缺性,但是在楼市中,却经常找不到接盘侠。

为什么,这些本应充满价值的产品却丧失了流通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孤品,经常卖不掉?

01

孤品之所以滞销,其实也是孤品自带的特性:

越是特殊的东西,受众越少。

如开头所说,楼市最为常见的孤品,就是顶楼和底楼的特殊户型。

传统意义上,顶楼怕漏水和夏季高热,底楼采光差还潮湿,一般都是社区中价值鄙视链的底层。

但是不乏开发商为了让这些房子好卖,做了一些花活儿:一楼送院子,顶楼送露台。

或者一楼+地下室做个复式,顶楼也做个带露台的大复式,做成楼中楼的概念:高层社区,体会别墅生活。

当然,这类房子本身设计理念没什么问题,是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让房子附加值变高。

但是,本属于底楼和顶楼的缺点和问题,仍然存在于这些房子身上,并没有因为附加值而消失。

人性本质上都是“损失厌恶的”,优点可以不多,但是缺点不能太明显。

一般来说,一个社区中流通性最好的房子,是那种中间层中间位置,不沿路不靠边,没有特殊装修的房源。

核心在于,这些房子虽然很中庸,但也没什么缺点,给人的厌恶感也是最低的。

一套房子,假设你楼层高或者装修好,一但要价贵,很多人就会放弃;

你楼层差,或者沿路沿河这种,大家又会因为一些不喜欢的因素而弃选。

买房子是个很主观的事情,像顶楼底楼,虽然通过一些赠送给了些附加值,但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是一个院子能解决的。

住几十年,这个不喜欢就要伴随几十年,在考虑阶段一般就被pass了。

02

我们经常说,如今楼市已经从买预期变成了买确定性。

确定性,指的是以合理的价格、有正常的流通性。

孤品可以说,是在价格确定性和房产流通性上迎来了双杀。

流通性,具象化一点说:

就是同样的市场情况下,有多少人愿意看你的房子,最后有几个人愿意出价。

实际情况中,如果有一百组客户看这个社区的十几套房源,听到顶底的房子,很多人直接就排除法排掉了,连体会你附加值的机会都没有。

就跟相亲一样,可能真实见面有无数个优点,见面前筛身高先把你下课了。

到最后,没人看房,没人出价,这种房子自然流通性不好。

而流通性不好,价格自然很难有确定性。

一般来说,底楼的房子一般是均价的85折,但是到二手卖的时候,你想卖到这个“公价”就十分困难。

降价一般是必然选择,要不然大家连看房都懒得看。

如果花园或者露台的附加值再额外加到价格上,让你的单价和总价丧失掉性价比,想 找到接盘侠,就更难了。

总的来看,卖这种房子就是一个字:等。

等到哪天终于来了一组跟你一样的愿意接受这些缺点,并愿意为附加值买单的人,你的房子才有出手的机会。

03

当然,一但附加值给的特别多,就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错配。

比如顶层复式和底层复式,总价太高就会超过所在社区的“量级”。

比如你的社区,套均总价只有1500万,你的复式价格超过3000万,就会十分的尴尬。

3000万的客户干嘛不去市区的豪宅板块买套大平层,买在你这个中产社区呢?

除了那种家庭成员众多、或者有地缘情节的居民有一点可能接盘,大概率这房子难逃降价、滞销的命运。

郊区的特殊户型也是同样的道理。

错配之后,你的受众就会被比你能级更高的板块,品质更优秀的小区分流走,极难找到接盘侠。

上海市场不乏整盘错配的项目,有些郊区的大户型社区,好多年了,价格起不来房子也卖不掉。

04

如果说上文说的还是普通市场的孤品,是某个区域中比较有独特性的产品。

楼市真正的孤品,或者更符合孤品定义的,其实是老洋房了。

最近有一套安福路的老洋房,挂牌价92万一平,上了抖音热搜。

中介在视频里说,有的老洋房,三年前挂牌一个亿,现在挂牌三个亿,价值翻了几番。

虽然账面看着很漂亮,听起来也很有噱头。

但是客观来说,几乎是没有流动性的。

老洋房的确属于很有特点的产品,就像那些hyper car一样吸睛,会经常出现在各大网红豪宅经纪人的视频和直播中。

但如果你细心去看,就发现大家拍的就是那些套,隔一阵就会拍一次,真正卖掉的很少。

当然偶尔也有成交,不过相比于那些没卖掉的真的只有冰山一角。

老洋房的问题在于,产品设计并不先进,但是却没有什么修整的空间,只能修旧如旧。

愿意花高价买的人,大多是为了情怀买单。

老洋房的价值也没什么标准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就是讲一下开间,讲设计风格,讲以前哪个名人住过,再看一下院子的大小。

但是价格体系就基本又是各挂各的,没统一标准。

这种房产就和古董一样,想要出手,价格可以高到天际,但是认可价值的可能就只有最后的接盘侠一个人。

实际有能力买单的人,基本百度百科都能查到,实话说,有的房子就是卖不掉。

从市场真实成交来看,最近这几年,成交的几套老房子,买家买入的原因还不都是因为真爱。

一些买主买入不是喜欢,不是想要收藏,而是只是为了把钱花出去。

当然,这个点比较敏感,我们不展开。

总的来说,老洋房的客户规模可能比想象中要小很多。

而且可以客观推断,从远期来看,这类房子的受众群体规模,也是在逐渐萎缩的。

地段认知现在已经改变很大了,梧桐区是高贵,但防不住新晋了太多好地段。

这几年,实际上高总价房子卖得最多的是浦东,背后反应的也是这种趋势。

当附加意义减弱,老房子的价值是实打实的折损。

不过好在,买这种房子的人,大概率也不怕亏,或者压根没考虑过流动性问题。

结语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房产承载着家庭的大部分财富。

顶级富人可以不在乎流通性,但是大部分普通人还是要指望着房子能够保值增值,关键时刻可以变成钱的。

想要流通性好,那就尽可能避开楼市的孤品,让大众喜欢的房子,才是好房子。

篇幅有限,具体的社区,房源,欢迎跟我们咨询。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