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向全体员工发出一封信,具体内容大概是:旗下产品虽然在30万元以上的纯电市场获得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离目标还是有差距。为了实现降本提效,公司将在本月完成大约 10% 的岗位削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举措虽然艰难,但在亏损压力下,已成为蔚来不得不走的出路。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蔚来汽车交付16074辆新车,环比增长2.77%,同比增长59.84%。1-10月,累计交付126067辆,同比增长36.30%。而今年10月,理想交付量已经突破4万辆,小鹏也进入2万辆俱乐部。对比可以看出,蔚来汽车虽然交付量在增长,但是这位曾经的领头羊现在已经在“蔚小理”当中处于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虽然蔚来车卖的最少,但是人数却是蔚小理三家中最多的一家,拥有多达 2.68 万名员工(理想约1.9万人,小鹏则为1.4万人)。按照 10% 的裁员比例,此次大约有 2700 人要离开。值得一提的是,蔚来的人均年薪约为 41.8 万元,这意味着此次裁员将为公司节省约 11 亿元的人工开支。

然而,节流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根据蔚来 2022 年中报,上半年集团净亏损高达 109 亿元,账上现金余额仅剩 315 亿元。按照这个亏损速度,蔚来恐怕撑不过两年。那么,这家堪称“中国亏损王”的企业,为何如此能亏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原因在于30 万元以上纯电汽车市场容量实在有限。即便是宝马这样的国际品牌,也只能把宝马i3的纯电车型降到20万以内落地,才能卖得好;比亚迪主推的腾势N7、N8纯电车型,在30万以上都扑街了。能在30万以上站稳脚跟的纯电汽车品牌,其实就只有两个,一个是蔚来,另一个是极氪。目前极氪和蔚来已经一起吃掉近4万辆,而蔚来在这个价位40%的市占率其实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但无奈市场容量太小,每个月的总销量不会超过5万辆,再想往上涨就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蔚来在研发投入方面巨大,但产出不尽如人意。作为新势力车企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一家,蔚来研发投入高达 64 亿元,它还设立了三大品牌,同时研发领域涉及电池、芯片、车机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最离谱的是蔚来还专门研发了一款手机给蔚来车主,起售价高达6499元!客观来说,手机、芯片、电池这种东西,不是蔚来一个小型厂商所能玩得转的,成本实在太高,这也让蔚来的盈利之路愈发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在于换电站模式过于烧钱。在补能领域,蔚来独树一帜地选择了换电模式,然而,换电投入巨大,平均一座换电站就要投资 560 万元,蔚来已建设 1805 座,关键是蔚来的车卖的又不多,这种模式导致换电站使用效率偏低,回本周期漫长,盈利更是遥遥无期。此外,蔚来还传闻将收购江淮的代工厂,这无疑又将消耗一大笔资金。

那么,面对不断亏损的状况,你觉得蔚来会重演威马的悲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