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预测:课间十分钟取消

【预测试题】近期,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消失了”相关话题引发关注。课间10分钟不允许孩子到户外活动,甚至除了去洗手间不能出教室,目前成了一些学校的规定。谈谈你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头表态】

课间十分钟原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但是现在为了规避一些安全风险,不少学校禁止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离开教室。我认为这显然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消极影响】

第一,违反了教育部的规定。教育部规定课间十分钟应该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进行学习间隙的休息,缓解疲劳。一些学校禁止学生课间离开教室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规定。

第二,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课间十分钟的自由活动,不仅能够让他们在身体上得到锻炼,也能够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取消课间十分钟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圈养”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第三,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倘若为了规避安全风险不允许学生走出教室,这显然过于呆板和一刀切、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体现出校方在学生安全管理上面缺乏思考。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前中小学确实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安全风险、部分家长非理性的维权等。我们要把课间十分钟归还给学生,那么首先就要解决这些问题。

【对策】

第一,学校管理者敢于担当。不要因安全顾虑而因噎废食,放弃对育人规律的坚守。同时丰富活动形式,可以采取呼啦圈、跳皮筋打羽毛球等方式,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丰富课间活动。

第二,加强安全保障,中小学生可能安全意识还较为薄弱,校方应该加大对于校园区域的巡视,一旦发现危险行为及时制止。同时加强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学生受伤的事件及时妥善处理,减轻伤害。

第三,家长要放宽心态。不管怎么说,中小学依然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阶段。不管校方如何加强安全保障,学生之间难免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家长要正确认识这些情况,放宽心态,为学校减负,这样才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