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起初苏联并不想打这场战争。当时苏联内战刚结束不久,国民经济尚未恢复到战前水平,又因强行实行农业集体化,国内经济和社会状况不佳;在国际上,依然受到列强政治和经济上的孤立和打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29年起,苏联开始实行建设“一国社会主义”,放弃对世界革命的追求,致力于国内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1、苏联为何不想打?

为从东方突破帝国主义链条,苏联从1923年起努力支持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但靠苏联支持起家的蒋介石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后,却与苏联反目成仇。当时苏联在东西方都处于不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发动对华战争,将使苏联陷于更加孤立和困难的境地。

从军事角度看,苏联的东方的武装力量是相对薄弱的。与中国东北地区相连接的国境线非常长,距离中央地区有几千公里,经过的地区人烟稀少,食品和装备供应受到很大限制。

远东、外贝加尔地区地貌复杂,气候严酷,铁路和公路网远不发达。唯一的铁路交通干线——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若干路段距离中苏边界较远。

在最重要的作战方向——外贝加尔地区与滨海地区,两者相距大约2000公里。

与中国东北军队相比后勤供应方面困难得多,即使中国从中心地区调动军队,比苏联两线俄军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两倍。

此外,还应指出的是,十月革命后,苏联党和政府一直教育自己的人民,深受列强压迫的中国是苏俄的天然盟友。若对中国开战,还必须做大量的宣传工作,以转变自己军队和人民的思想。

正是这些因素使苏联对诸如搜查大使馆和领事馆等严重事件都没有采取极端行动。

但在东北当局武力夺取中东铁路并先后拘捕苏联200余人、而且无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情况下,苏联只有诉诸武力。

2、苏联的战前动员

中东铁路事件发生时,苏联只有少部分军事力量部署在外贝加尔和远东广袤的土地上。

其基干是曾作为第5红旗集团军的组成部分。1924年第5红旗集团军解散。驻扎在远东边区的军队合并为第18步兵军和第19步兵军,这两个军统被划归西伯利亚军区统辖。

第18步兵军第36外贝加尔步兵师驻扎在赤塔、斯特列田斯克;第5库班独立骑兵旅驻扎大乌里车站和涅尔琴斯克;第18独立炮兵师驻扎上乌丁斯克(今乌兰乌德);第18外贝加尔独立工兵营驻伊尔库茨克;独立通讯连和外贝加尔装甲师驻赤塔。

在作战方面服从于第18军军长指挥的布里雅特独立骑兵师驻扎在上乌丁斯克地区。第19步兵军驻扎在滨海地区和沿阿穆尔地区;第1太平洋步兵师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第2沿阿穆尔地区步兵师驻扎在布拉格维申斯克和哈巴罗夫斯克;第26兹拉托乌斯托夫斯克步兵师驻扎在斯帕斯克和尼科利斯克-乌苏里斯克;第9独立步兵旅驻扎在尼科利斯克一乌苏里斯克;第19独立炮兵师驻扎在哈巴罗夫斯克;第19独立工兵营和独立通讯连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滨海装甲师驻扎在尼科利斯克-乌苏里斯克。

以上部队不仅分布面广,而且是按和平时期编制,一个步兵连只有40一45人,一个营为120一150人。

几个独立骑兵旅的骑兵连只有60一70名骑兵。一个骑兵团只有三个骑兵连和一个机枪连。他们被部署在外贝加尔、沿阿穆尔和滨海广大地区,勉强支撑防卫任务,谈不上保证对东北地区作战的胜利。

1929年7月,中东路事件发生之后,苏联军事委员会下令第18、第19步兵军实行作战准备,并将这两个军重新部署在苏联与中国东北地区接壤的最危险地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2沿阿穆尔地区步兵师于1929年夏季的下半季被调往滨海边界要塞。第35西伯利亚红旗步兵师从伊尔库茨克被调往外贝加尔。

同时从西伯利亚军区调配补充力量。

7月末,联共(布)中央和苏联政府决定向远东派出一个由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红军政治部主任布勃诺夫、西伯利亚军事委员会委员篾季斯以及高级军政人员组成的委员会。

该委员会在外贝加尔地区对第35、第36步兵师和5库班独立旅的作战准备情况和指战员的军政素养进行了全面和仔细的检查。

8月26日苏联军事委员会发布第223号命令,命令驻扎在远东境内的全部武装力量合并为一个集团军,命名为“特别远东集团军”,任命著名统帅布留赫尔为集团军司令。

苏联边区报《太平洋之星》写道:

“建立特别远东集团军是对几个最具侵略性的帝国主义集团,妄图用刺刀试探苏联巩固性和红军力量的回答”。

所谓“几个最具侵略性的帝国主义集团”是苏联为对华战争的合理性而虚拟出来的,并没有任何一个帝国主义集团,支持蒋介石或张学良对苏联作战,苏联政府赋予这支军队的“特别”任务就是对中国进行边境惩罚性战争。

布留赫尔即曾出任广州国民革命政府苏联总军事顾问的加伦将军。他多年在中国军队中服务,对中国军队人员素质、武器装备、战略战术了如指掌。

他原任苏俄远东第5红旗集团军司令,在内战和反协约国武装干涉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在帮助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期间,他又赢得了国际声誉。任命布留赫尔为统帅,表明苏联政府对这次对华作战极端重视。

3、苏联的战争准备

8月24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成立特别远东军政治部,任命多涅恩科为政治部主任,任命拉平为参谋长。

与布留赫尔一样,拉平也是大革命期间被派往中国的苏联军事顾问,了解中国军队的作战情况。

根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驻扎在远东边疆区所有军队,布里雅特-蒙古加盟共和国和西伯利亚边疆区的伊尔库茨克军区的部队均被编入特别远东军。

第18和第19步兵军组成的军团为远东集团军的基干。该集团军按战时标准补足了员额。

为保证作战的胜利,苏联政府对特别远东军配备了优越的作战装备,包括4辆装甲列车,1个海岸炮兵师,1个无线电独立营,1个铁道兵团,1个独立远东通讯营,2个工兵营,3个独立炮兵师,并配备了空军。
空军中包括第5歼击机大队,第25、第26和以列宁名字命名的第40轰炸机大队,第6、第19、第25航空中队。总共69架飞机。

在作战上服从特别远东军指挥的还有3个边防中队,1个远东河舰队,包括4艘浅水重炮舰,4艘炮艇,3艘装甲快艇和1艘布雷舰。

这样,该军成为一支非常强大的武装力量。

8月底,以上军队被变成两部分:

外贝加尔联军,司令为沃斯特列佐夫和滨海联军,司令为哈哈尼扬。

前者负责进攻满洲里方向,后者负责进攻同江方向。

得到任命后,布留赫尔迅速到达设在哈巴罗夫斯克的集团军司令部,进行作战部署。

由于这次是在苏联境外开战,打击的对象又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政治工作分去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巨大精力。

从军事委员会以下各级党组织层层进行战斗动员,说这次作战是回击帝国主义的挑衅,张学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该军军报《警报》大量刊登所谓“奉系军阀”和白卫军越过中苏边界,射击苏联和平居民,劫掠财物,破坏秋收的“消息”,以激发指战员的民族情绪。

苏联党和政府还在苏联国内动员人民支持军队前方作战。以反击帝国主义侵略为号召是苏联行之有效的动员方法。

一些战士纷纷写入党申请书和入团申请书,表示要火线立功。工农大众则捐钱捐物。

“在苏联党、工会等倡议下,设立了支持特别远东军物资基金。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在1929年秋向特别远东军转交了由工会出钱生产的30辆坦克;特别远东军还收到鄂木斯克、列宁格勒等地群众团体捐献的300架战斗机。农民则捐献几万普特(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粮食、土豆,若干吨肉和其它食品。”

这些宣传和动员,不仅提高了远东军的战斗力,还起到了使全国一致对外,转移国内矛盾的作用。

4、东北军的备战情况

尽管蒋介石和张学良认为苏联不会动武,但在搜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特别是武装夺取中东铁路之后,蒋、张都开始注意加强东北边防,以应对不测事件。

6月4日,蒋介石电示张学良:

苏联及外蒙古与冯玉祥关系已明,“东省与俄、蒙毗连,关系极为重要,请注意防范”。

第二天,张学良就命令张作相、万福林注意边防,并令黑龙江、松花江江防第3舰队赴三江口驻守,丁超部第18旅和邢士奎部第26旅各派一团赴吉林边境绥远驻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2日,在东北军政首脑会议上决定派步、炮、骑兵共7旅赴满洲里布防。但这时张学良所做的军事调动主要还在于为武装夺取中东铁路做准备。

夺取中东路后,苏联开始向中苏边境地区集结军队。张学良感到苏联开战在即。

电告蒋介石说:

“苏联政府调用军队,积极筹备,迫近满洲里、绥芬河等处,确有以武力压迫情势,绝非局部之事故,亦非东省独立所能应付,应请中央预定方策,详为指示,俾中央地方连贯一气,相继应付。事机危迫,不容再迟。”

蒋介石并不认为事态已经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只是一般地令张学良积极准备应战,还电令阎锡山对张家口一带严加防备,旨在防范冯玉祥。

张学良遂将防务分为三路:

第一路为东部国境,第二路为西部国境,第三路为毗连外蒙地带。

7月22日东北政务委员会和东三省政府连衔发表对世界宣言书,揭露苏联向两国边境调集重兵,扣押中国车辆商船,派飞机侵犯领空,违反非战公约,准备军事行动的事实。还初步进行了动员。

7月下旬,张学良相继任命张作相为国防司令,万福林为副司令,具体规划防俄事宜。

5、双方小规模交火

进入8月至9月上旬,为配合外交斗争和试探国际反应,苏联加强了对东北当局的军事压力,于是在东西两线不断发生边境冲突。

据东北当局报告,8月9日苏军100余人窜入胪宾县扎尔屯,以搜查白党为名,扰我村民,限中国守卡人员退出,并将石青山房屋烧毁;12日在赫勒洪德有苏联骑兵10余名向我射击;同日有苏舰陆战队300余人占领绥东县东兴镇以及该镇西30里的李家油坊,将人民枪毙甚众。

规模最大的是8月16一17日发生在东西两线的入侵。

16日苏军160余人由俄属粗鲁海图窜入,穿蒙古衣装,骚扰满洲里站后方交通,企图占领扎兰诺尔,截断海拉尔与满洲里的联系。

俄军从午后3时半向东北守军攻击,至7时半停止。中国军队阵亡排长1名,兵25名,伤连排长各1名,兵25名;17日下午苏俄骑兵900余人,步兵400余人携山炮约20门,向中国东宁驻军攻击,战至18日2时,守军转移到北河沿与敌对峙。

东宁重镇被苏军占领,苏军还控制了其他一些据点。9月6日袭击札兰诺尔守军,7日始退,另有400名骑兵向中国阵地运动;7日苏军袭击绥芬河“我军阵地”,双方交战两昼夜;9日,苏军动用铁甲车、飞机逼近满洲里站国门,发炮1000余发。

张学良认为,这些进攻表明,苏联不仅为促进交涉,而且“似有作战决心”。

尽管苏联武力压迫加剧,蒋介石依然坚持谋求国际解决的方针,指示东北当局坚决抵抗,但不可妄开战端。张学良认真遵守。

严禁部队越界挑衅,一再昭示内外“俄人不开衅,我方决不妄开一枪”,以便在国际交涉中占先。

但在对方大军压境、双方剑拔弩张的情况下,让军队“决不妄开一枪”是不可能做到的。据苏方资料,东北军也有射击界河左岸的苏联边防人员和和平居民的情况。

8月19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列举白卫军团和中国部队袭击苏联领土的一系列事实:

7月18日和19日,在图里角村以北5公里处,苏联边防巡逻队遭到在别连河和伊曼村一带越境的一伙武装中国人的枪击。

24日,苏联商船“布良塔”号在扎鲁比诺村附近遭武装中国人的枪击。

对于中国士兵的射击,护送商船的苏联炮艇未予反击。

24日2时20分,停靠松花江口的“别德诺塔”号炮艇遭到中方机枪和步枪的射击。

8月9日6时,距界碑“C”3公里处在苏联一侧,符拉迪沃斯托克西南45公里的斯拉维扬卡村地区,边防警备队骑兵侦察小分队遭中国军队的袭击,苏联边防哨所指挥官被打死。

10日3时,一支边防警备队在切尔尼亚耶沃村附近遭到中方一伙白俄武装的枪击。边防军战士追击来犯的白卫军,将其击退到中国境内,白卫军得到中国部队的支持。冲突的结果,苏方有5人死亡,6人受伤。

12日3时,一股白俄部队自中国越过“八巴拉干”地区(叶卡捷琳诺-尼科利斯克边界段下方50公里)进入苏联境内,袭击边防部队和和平居民。

12日4时30分,一艘苏联浅水重炮舰在位于松花江口以西45公里的地方遭到来自中国境内的枪击。

18日深夜,直接进入苏联境内的已不是白卫武装,而是有整整一个团兵力的中国正规军(驻扎在三岔沟的第18步兵团)支援下,他们在波尔塔夫卡地区(边境车站东南40公里)越过苏中边界,紧跟白匪军之后进入苏联领土,包围距边界(尼科利斯克-乌苏里斯克段)仅3公里的边防哨所,用步枪和机枪进行射击,红军予以反击,并将其击回中国境内。

这些资料反过来证明,东北当局主要是利用白卫军越境骚扰苏联边境地区,东北军队很少越界寻衅,并没有像苏军那样去占领对方城镇。

但对入境的苏军,张学良下令坚决进行抵抗。8月底,克服东宁。在东西两线反击小规模的苏军入侵的作战也都取得了胜利。

为取得蒋介石的支持,张学良将苏军频繁入侵的情况都向蒋介石及时报告,并请示对策。

8月19日,蒋介石复电张学良:

“吾等不能因暴俄之种种压迫而改变初衷。昨日驻德蒋公使电告:俄外交总长于柏林仍希望和平解决,政府复电犹持原议。此不可谓辽宁动员所产生之结果。设不幸出于战,政府当竭东南之兵力、财力,尽量供给我东北军,决不使我东三省独立反此强俄。希望东北诸将领,仍努力坚持,不必因苏俄之威吓而稍变,以售其奸。”

蒋介石的“初衷”是通过国联,按非战公约解决中苏争端,但他提出向东北派兵也是真的,他在回答张学良上述电报之前,已经调集中央军在津浦和北宁路滦州一带集结,并提议由阎锡山、唐生智、方振武、刘镇华所部抽调8个师出关助战。

以防俄为名,出兵东北,从而加强对东北的控制,对蒋介石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机会。

6、张学良的“敷衍”

接到蒋介石的这封电报后,张学良连日召集东北大员商议对策,统一认识。

随后答复蒋介石说,将华北的奉军调回关内,就可以有十足兵力,无劳中央军必要,“所希望者,务在接济军费弹药”。

蒋介石愿意出兵,但却不愿“竭东南财力”支持张学良打赢这场战争,只划拨了200万元军费。张学良一再电求蒋介石说,防俄耗费甚巨,200万元无济于事,要求中央再增拨经费。

蒋介石答复是,东北盐款“暂不解部”以接济军费,另外允许发公债200万元筹款,实际上还是让张学良坐地筹钱。

这样,无论是军队,还是军饷,张学良都得主要靠东北的力量解决。

他于8月15日正式发布动员令,组织两个防俄军,委任王树常为第1军军长兼东路军总指挥,李端浩为参谋长,下辖步兵第4旅、第12旅、第19旅,以及暂编骑兵第1师和炮兵第2团;胡毓坤为第2军军长兼西路军总指挥,刘忠干为参谋长,下辖步兵第5旅、第14旅、第24旅,以及骑兵第3旅、炮兵第5团和一个工兵营,并命令所有部队立即从辽宁开赴前线;8月19日成立满洲里防俄军前方总指挥部,委任丁超为前方总指挥,梁忠甲为防俄前方督战司令。

东北当局宣称,组建起来的防俄军为6万(后来又宣布为10万),其实,这是为了向蒋介石要军费而夸大的虚数。

据苏联情报员的精确统计,截止到10月1日,在整个松花江一线(包括拉合苏苏和富锦地区)共部署了大约6000名官兵,在满洲里-扎赉诺尔-海拉尔一线共有大约20000名官兵。

9月21日张学良又委派张作相为满洲里-绥芬河一带东西线防俄军总司令,统辖第1、2两个防俄军。

至当年10月,各路军相继到位,军事布置基本就绪。

10月份又有一个炮兵旅调往满洲里,西线军队略有增加。

苏方也不断加强其进攻部队,双方在前线投入的兵力大体持平。但武器装备、军人作战素质,苏军远远高于东北军。

9月中旬以后,东西前线暂时进入相对平静期。张学良加紧调集军队,并督伤各军修筑工事和建立其他防御设施,做好应战准备。

东方的主要防线是在松花江口往上,经同江至富锦一带。在同江设立了松花江武装舰船基地。据苏军侦察资料,在同江周围构筑了强大的工事群,堡垒设有无数火力点和掩体。

沿着整个河岸构筑了完全专业化的战壕网,战壕彼此之间都有信道相连。

在同江调集了9个步兵旅,还从青岛调来1个海军陆战队。这里集中了大约2200名官兵,12挺机关枪,2个炮兵连。在整个松花江一线(包括同江和富锦地区)共部署了大约6000名官兵,46挺机关枪,24门迫击炮,18一20门各种口径的大炮。

在松花江口布下了60个不同类型的水雷,江中设置粗大的原木浮栅,还备好一些满载沙袋的驳船,以便必要时将其沉没在水道,以阻止苏联舰船的前进。

东线海军作战总指挥为东北海军司令沈鸿烈。

9月17日,布留赫尔签署了第14号命令,命令特别远东军必须在秋冬时节进驻国界地带,作好充分的战斗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赶在松花江封冻之前结束战斗,苏军首先发动了同江一线进攻。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