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深蓝财经

撰文 | 郑婷

又有企业IPO注册出现“难产”。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石创新”)科创板IPO早在2022年1月28日提交注册,但提交注册至今已有一年零九个月,仍未能获批注册。其中的缘由,可能跟证监会的一起问询有关。

1

隐瞒监管机构离职人员入股

深蓝财经注意到,影石创新IPO早在两年前过会,然而在注册环节卡了10个月后,等来的却是证监会仅有115字的问询。原来,影石创新自2020年10月披露IPO申报材料以来,从未披露过一个名叫“陈斌”的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间接入股的情况,且陈斌在影石创新IPO申报期内还两度对外转让股份。

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公司合规边界如何界定,一直是市场较为头痛的问题。2021年5月,证监会曾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 2 号》(下称《指引》)对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作出定义(指发行人申报时相关股东为离开证监会系统未满十年的工作人员……)。同时,该《指引》还对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公司IPO作出了明确的限制和规定,并要求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在提交发行申请文件时提交专项说明。

2021年6月1日,该《指引》正式生效。

从时间线看,影石创新过会时间(2021年9月)在证监会新规生效之后,也就是说,影石创新理应就陈斌间接入股一事提交专项说明。然而事实却是,影石创新和中介机构均未在四版招股书以及回复上交所四轮问询的回复中提及陈斌。

此外,影石创新IPO申报获得受理的日子,距离陈斌从深交所离职不过9年,按照定义,陈斌属于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券商一哥”中信证券是本次事件中负有责任的保荐机构

业内猜测,影石创新和中介机构此前不披露陈斌的入股信息,可能抱有一丝侥幸心理。毕竟,陈斌在影石创新的持股情况实在有些复杂和隐蔽!且影石创新IPO过会之后不久,陈斌即退出了两家有限合伙企业,相关份额被转给了新进入的其他机构!如果不是媒体的监督和证监会的“直接点名”,外界恐怕很难注意到陈斌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图自《经济参考报》相关报道

2

市场推广费成注册阶段首轮问询重点关注问题

据了解,影石创新是国内一家专注智能影像设备研发的品牌商,成立于2015年。实控人刘靖康,1991年7月出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公司成立那年,刘靖康刚好24岁,2021年公司科创板过会时,也才30岁。

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看,刘靖康早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具备在图形图像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及创业经验。作为一家成立不是很久的公司,影石创新认为公司的一大经营风险是目前全景相机市场容量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陈斌间接入股引发质疑,证监会对公司注册阶段首轮问询重点关注了以下三个问题,1、2019年、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较高且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2019年、2020年公司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会计处理的合理性;3、市场推广费的合规性。

2022年1月28日公布的招股书(注册稿)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5823万元、58784万元、84992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7万元、12737万元、12310万元。

2021年度,公司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125100万元~135100万元,同比增长约47.19%~58.9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4800万元~28900万元,较去年同期变动约101.47%~134.77%。

市场推广费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市场推广费分别为1256.02万元、2237.26万元、3630.90万元和2309.15万元,占销售费用的比例分别为21.23%、18.84%、32.43%和33.82%。报告期内,公司市场推广费用逐年增长,主要系公司开展各类展会活动、广告投放等产生的相关费用。

3

结语

自证监会发布《指引》后,陆续有拟上市公司被要求进行相关核查。其中,既有核查过后成功过会的案例,也有IPO失败的案例。时至今日,影石创新距离提交注册已一年有余但仍未获准注册,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

如果影石创新在面对证监会的问询无法拿出强而有力的自证,那么就很有可能终止注册。陈斌是否涉及不当入股?影石创新IPO阶段是否涉嫌瞒报?一切就等官方定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