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与科学家交朋友,探寻“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在上海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企业家圆桌会议上,“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得主、华为技术公司(法国)研究员洛朗·拉福格的一番话,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民热议。他说作为一位理论数学家,从没想过会离开学术界,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但是华为的邀请打动了他。公司管理层对他研究的抽象数学问题感兴趣,不要求他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只希望与他探讨将前沿数学知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的可能性。

“这就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拉福格感言,“牛顿发明微积分时,也不是为了物理研究。历史上有很多数学理论一开始是无用的知识,后来成为有用技术的基础。”

拉福格在世界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圆桌会议上发言。

多年前,笔者采访华东理工大学一位副教授时得知,她写的新材料论文发表后,美国康宁公司很快联系上她,希望与她交流。这位副教授很惊讶:企业怎么会看她的学术论文?惊讶的背后,是世界500强企业、发达国家科技型企业对基础研究的重视。这些企业将“信息触角”伸到了创新链的最前端——高校和院所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并希望从最前端介入科技创新,与科研人员进行交流与合作,探索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

与华东理工副教授相仿,拉福格教授几年前收到华为的交流活动邀请函时,也很惊讶。因为此前他从未与这家企业打过交道,而且他研究的朗兰兹纲领、拓扑斯理论是很抽象的理论数学问题,他觉得通信公司不会感兴趣。经过交流,他才认识到这些理论的潜在应用价值。

如果说,康宁给中国科学家带来的惊讶引人深思,那么华为给法国数学家带来的惊讶则令人欣慰。这说明,中国也有大企业重视基础研究、在看学术论文、在热忱地与科学家打交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过去,我国各种文件的提法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今,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一字之差,反映出中央对企业在创新链中的定位有所调整。企业不仅要开展技术创新,也要参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包括与科学家合作,推动实验室里的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投资基础研究方面,华为公司为中国企业起到了表率作用。笔者注意到,本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吸引了不少国内产业界人士,他们在会上会后与国内外科学家交流。这个现象值得欣喜,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像华为那样,与科学家交朋友,共同探寻“无用知识的有用性”。